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xx-20xx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内容摘要:

15 小题。 ( 15 分) 说“茶” 李国文 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 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 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 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 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 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 不要瞒我。 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 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 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 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 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 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 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 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 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 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 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⑤ 今人泡茶,谁都 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 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 虽是繁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 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 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 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 喜清新、倡自然、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 (摘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针对“茶”,主要说明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 3 分) 1文章第②段讲述唐代宰相李德裕的故事,有何作用。 ( 3 分) 1文中划线句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 4 分)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应推崇饮茶。 ( 5 分) 材料一:茶叶是我国的“国饮”。 据说古老的华夏族早在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和周朝开国功臣周公时,就把茶叶当作药物饮用了。 到南北朝时,茶树已在南北各地种植。 唐朝时饮茶成风。 到南宋时,《梦梁录》中更说道:“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 叶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日常饮料。 材料二:茶叶和茶饮成为我国各种文艺作品的常见主题,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与茶有着不解之缘。 战国大诗人屈原曾在自己作品里提到“茶茗”。 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有关茶的诗,李白一首敬亭山饮茶诗云:“茗生此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