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内容摘要:
;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 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二 :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 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的“创新之处”。 (3分 ) 材料三 :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 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 (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 ),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 《元史地理志一》 (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 ( 6分) 材料四 : 明清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同样,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也达到了顶峰。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 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可谓严密。 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 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 ——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 4)据材料 四 ,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 4 分)发展到顶峰的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 ( 2分) 27. (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 1895年„„然而这种苏 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 一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 1) 根 据材料 一 和所学知识,分析 “1895 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 ” 的原因。 “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 ” 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 什么 影响。 ( 6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 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 材料三: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 《全球通史》 ( 2) 综合材料二、三并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又保守的革命。 ( 7分) 材料四 :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 (新三民主义 )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 告别的革命》 ( 3)依据材料 四 , 概括 国民革命 “ 与辛亥革命相比 ” 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 4分) ★请考生在第 2 29 两道选修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做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 —— 《洛阳伽蓝记》 ( 1)据材料一 指出 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这 些 情况出现的原因。 ( 6分) 材料二 : 公元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一条鞭法。 《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 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 —— 马金华主编《中国赋税史》 ( 2) 依 据材料 二指出 明朝赋役制度 “ 一条鞭法 ” 的 主要 特点。 结合所学 知识 , 分析一条鞭法 的积极作用。 ( 6分) 材料三 : 在 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 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 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 „„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 3)根据材料 三 ,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福建省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相关推荐
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监狱 C. 德国突袭波兰 D.萨拉热窝事件 24. 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25. 2020年德国在 “ 一战 ” 战败后的第 97个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
耗的能量不同 16.在下面 — 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 5 分)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首先要寻找何处有油, ① ,而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 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因为石油聚集在储油构造里,而储油构造深埋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 ② , 20世纪 80年代,我国相继建造改装过
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是项特权 时 爷 才放弃 ”。 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 , 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 列强强硬的 态度 , 使谈判 几乎没有进展。 1931 年 ,“ 九 •一八 ” 事变爆发 , 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 转变。 国民政府前期废除 “ 在华领事裁判权 ” 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 摘编自 《 中华民国史 •中华民国外交志 ( 2)》
① ④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 23~ 25题。 23. 下列有关甲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 7月炎热干燥 , 7月温和 多雨 , 1月凉爽少雨 , 1月多雨 7月少雨 24. 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 25. 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 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四、你能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吗。 ( 10 分) 长 —— ( ) 是 —— ( ) 矮 —— ( ) 暗 —— ( ) 冷淡 —— ( ) 六、你能在下面的 ( )里填上适当的量词吗。 ( 16 分 ) 一 ( ) 人 二 ( ) 井 三 ( ) 大象 四 ( ) 小刀 五 ( ) 鸟 六 ( ) 花 七 ( ) 树叶 八 ( ) 山 七、你能给下列括号选上正确的字吗。 (10 分 ) 玩 完
最大能填 6。 ( ) 笑笑爸爸的身高 是 175 分米。 ( ) 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 )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1☆,共 5☆) 1.与 999 相邻的两个数是 ( )。 A. 997 和 998 B. 998 和 1000 C. 1000 和 1001 2.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 9 元,小华带了 50 元,他最多可以买(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