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xx-20xx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人教版内容摘要:

这个 物体,它的示数是 N,它在月球上的质量是 1 kg. 【考点】 重力的计算. 【分析】 ( 1)用地球上的物重乘以 就可计算出物体在月球上物重; (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利用 m= 求质量. 【解答】 解:物体在月球是所受的重力: G 月 = G 地 = ≈ . 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它的质量是不变的: m= = =1kg. 故答案为: ; 1. 9.物理学习中物理方法很重要,可以迁移到生活实践中,有方法的人才是聪明的人.音叉的振动通常是看不到的,放入水中,从激起的 “水花 ”知道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取的是 转换 的方法;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比较体积大小,就可以知道谁的密度大,谁的 密度小,采取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考点】 物理学方法. 【分析】 ①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② 物理学或生物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 解: 声音的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发声的音叉 也在振动,但其振动不能直接观察.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水面,从激起的 “水花 ”知道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大小一般不同,要比较其 大小关系,需要保持质量相同,比较体积,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转换;控制变量法. 10. 2020 年 10 月 19 日,我国的神州 11 号宇宙飞船与早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交会对接,走出我国自主建立空间站的第一步.神州 11 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时有 120 米、 30 米 “保持位置 ”,为缓解靠近并实现准确对接做准备. “保持 ”时 ,二者的相对速度为 零 ,靠近时,飞船小发动机点火,通过向后喷射燃气实现,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 (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 1)对接时, “天宫一号 ”与 “神舟八号 ”的位置不应发生变化,应是相对静止的;则它们的相对速度为 0m/s. ( 2)飞船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和变速 ,向后喷气时飞船受到向前的力而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零;相互.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1.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躲进云里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再看哪个物体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解答】 解: A、月亮在云朵里穿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和云朵之间发生了位置的 改变,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被研究的物体,太阳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太阳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符合题意.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树木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被研究的物体是地面,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显然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用天 平称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 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应该( )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考点】 天平的使用. 【分析】 在调节过程中如果天平出现不平衡,应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其平衡,如果是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不平衡则应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使其平衡,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 解: A、指针偏左,说明物体的质量偏大,砝码质量偏小,此时不应再减小砝码,故 A 错 误; B、指针偏左,说明物体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此时应适当增加砝码,故 B 正确; C、如果是在调节过程中出现指针偏左,才能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称量中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故 C 错误; D、如果是在调节过程中出现指针偏右,才能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称量中不可以 移动平衡螺母,故 D 错误. 故选 B. 1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 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60176。 ,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 45176。 ,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 射角为 30176。 ,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 45176。 ,界面左侧是玻璃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 ( 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 1)已知 CD 是界面,则由图可知, ∠ AOC=60176。 ,则 ∠ BOD=60176。 ,所以入射角为 90176。 ﹣ 60176。 =30176。 , 而 ∠ COE=45176。 ,则折射角为 90176。 ﹣ 45176。 =45176。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 CD 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OE 一定为折射光线, BO为入射光线, OA 为反射光线, 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1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下列关于声音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2020 年 4 月 20 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的频率高于 20Hz C.用多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2)超声波是指高于 20200Hz 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 20Hz 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 3)声音的特性有:音调 、响度和音色; ( 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解答】 解: A、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 B、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应低于 20Hz,故 B 错误; C、用多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能分辨出二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