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生于 1898年 4月 17日。 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 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 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 1926年 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 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 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 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 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 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 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 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 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 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 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 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 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 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 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 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 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 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 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 5月 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 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 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 ”渡江之后, 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 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 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 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 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幽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 2020年第 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 当时我们练兵 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 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 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 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 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 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 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 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 2) 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6分)。吉林省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18.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 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9. 云南一位村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
这说明( )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应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我国已实现 工业化和现代化 D、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13.李克强总理指出,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 这体现了( )
g My father is tall .My brother is . This cat is . That cat is small . The red flower is strong . The blue flower is . The ruler is . The pencil is . You have a pen. My pen is . 五、找出错误 的一项
,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 年诞生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 ,其中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 ( 2分) ( 2)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 2分) ( 3)在第三阶段 , 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了哪些方面的争夺。 ( 6分) (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 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 35分) 35.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两幅漫画中,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分别有着怎样的形象。 ( 4分)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 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9. 2020年 10月,国 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购买 ,多地汽车销 售出现回暖。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减税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