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法典心得感悟五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 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 “ 法典 ” 命名的法律。 这部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的法典,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如何让这部体现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关切的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仍有太 多努力值得期待。 期待 “ 学法知法 ” 存敬畏。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 “ 试金石 ” 与 “ 基准线 ”。 对法的信仰更多体现在对法的敬畏。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 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结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涉及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 7 编加附则、 84 章、 1260 款条文、超 10 万字内容,以其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出了一部良法的温度。 “ 凡善怕者,必身有 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应坚持把学好、用好、宣传好民法典作为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各项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内容和要点,并依靠法治思维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图应付。 期待 “ 守法用法 ” 握标尺。 “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需求日益强烈和丰富。 民法典打通了民事法律体系“ 血脉经络 ” ,实现了对法律条文的 “ 深加工 ” ,为民众活动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规范依据和 法律保障,也回应了中国民众与时俱进的法治需求,体现出时代特征,镌刻着时代精神。 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者,要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高地,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把合法性作为第一道标尺,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让 “ 言必合法,行必守法 ” 成为一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致共识和执政风尚,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期待 “ 崇法护法 ” 敢斗争。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被誉为 “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然而,法律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其力量源于人们坚实的信仰。 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要把学法、守法、护法与依法办事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 自觉拿起民法典这一有力武器,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真正把法治精 神内化于心,把法治能力外化于行,努力破除事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阻碍,做崇法尊法、拥法护法的忠诚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民之所呼,立法所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