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地铁工程风险评估报告之一内容摘要:

XX西站 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位于国铁 XX西站站房及站前北广场下 站前南大道站 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为 4号线换乘站, 2号线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4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两站采用“ T”型换乘。 7 表 : XX地铁 2 号线区间初步设计概况 车站站名 工点起止里程 隧道底板埋深 (m) 施工工艺 备注 出、入段线区间 ZCK19+~ ZCK19++~YCK19+ ~ 明挖法 站前南大道~ XX西站区间 ZCK20+~ZCK20++~ YCK20+ ~ 明挖法 XX西站~龙岗站 区间 左线 YCK21+~ YCK21+、右线 ZCK21+~ ZCK21+ ~ 明挖法 盾构法 明挖区间长度约 250m。 YCK21+ 龙岗站~国体中心站 区间 Y(Z)CK22+~ Y(Z)CK23+ ~ 盾构法 YCK22+ YCK23+ 国体中心站~卧龙山站 区间 左线 ZCK23+~ ZCK24+、右线 YCK23+~ YCK24+ ~ 盾构法 YCK24+ 卧龙山站~岭北三路站 区间 左线 ZCK24+~ ZCK25+、右线 YCK24+~ YCK25+ ~ 盾构法 YCK25+ 岭北三路站~前湖大道站 YCK26+ ~ YCK27+( ZCK26+~ ZCK27+) ~ 盾构法 YCK26+ 前湖大道站~学府大道东站 YCK27+~ YCK28+( ZCK27+~ ZCK28+) ~ 盾构法 YCK27+ 学府大道东站~翠苑路站 YCK28+~ YCK29+( ZCK28+~ ZCK29+) , ~ 盾构法 YCK28++ 翠苑路站~地铁大厦站 YCK30+~ YCK31+( ZCK30+~ ZCK31+) , ~ 盾构法 YCK30++ 地铁大厦站~雅苑路站 YCK31+~ YCK32+( ZCK31+~ ZCK32+) ~ 盾构法 YCK31+ 雅苑路站~红谷中大道站 YCK32+~ YCK33+( ZCK32+~ ZCK33+) ~ 盾构法 YCK33+ 雅红谷中大道站~滕王阁站 YCK33+~YCK35+ ~ 盾构法 YCK34+、 YCK34+ 滕王阁站~阳明公园站 YCK35+~YCK35+ ~ 盾构法 不设联络通道 阳明公园站~青山路口站 YCK36+~YCK36+ ~ 盾构法 YCK36+ 青山路口站~福州路站 YCK37+~YCK37+ ~ 盾构法 不设联络通道 福州路站 ~八一广场站区间 YCK37+~ YCK38+( ZCK37+~ ZCK38+) ~ 半盖挖顺作法 主体结构基坑深度约 17m。 八一广场站~永叔路站区间 YCK38+ ~ YCK39+( ZCK38+ ~ ZCK39+) ~ 盾构法 不设联络通道 永叔路站~丁公路南站区间 YCK39+~ YCK39+( ZCK39+~ ZCK39+) ~ 盾构法 不设联络通道 丁公路南站~ XX火车站区间 YCK40+~ YCK40+ ~ 盾构法 YCK40+ XX火车站~洪都中大道站区间 YCK41+~ YCK41+ ~ 盾构法 不设联络通道 洪都中大道~辛家庵站区间 YCK41+~ YCK43+ ~ 盾构法 YCK42+ 8 、 工程地质条件 XX 市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工程设计起点为 XX 西站,终点为玉带河站。 线路走向为:西客站→站前北大道→丰和大道→春晖路→过赣江→阳明路→八一大道→洛阳路→顺外路→上海路。 轨道交通 2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 ,均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 21 座,其中换乘站 6 座,平均站间距约。 (线路走向 见 示意图)。 2 号线一期工程在 XX 西站西南侧设置 红角洲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近期考虑为 2 号线共用的综合维修基地。 根据 《 XX 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全线网在丰和站(原世贸路站)附近设置 1 座控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2 号线一期工程设置 2 座主变电站,在学府大道站 附近设置 1 座主变电站,远期与 5 号线资源共享;在医学院站附近设置 1 座主变电站,远期与 3号线资源共享。 、 地理地貌概况 线路起自生米镇富乡朱家水库,终止于上海路华安针织总厂。 其中 起点 ~ YAK22+800 段,路线近东西向穿越标高 ~ 250 米的岗地后,拐至北东 63 度左右,穿越约 公里的富乡朱家、新基自然村岗阜、稻田 (标高 ~ )后至建设中的高速客运西站,再拐至南东 116 度左右,穿越龙岗花园南面的低 丘 、旱地 (标高 ~ ),该路段有少量低矮的村庄民房 ; YAK22+800~ YAK23+300 段,路线穿越一片湿地 (标高 ~ ),该段有厚度约 4m的软塑状淤泥质土; YAK22+800~ YAK33+850 段,路线沿丰和南大道、丰和中大道、丰和北大道、春晖路下面行进,该段位于红谷滩新区,地貌相当于赣江一级阶地、河漫滩,标高 ~。 生米大桥至丰和立交桥段,地面建筑物主要有建设中 XX 国际体育中心及生米大桥、华航大学、部分新建的楼盘,总体建筑密度较低;理想家园至春晖路段,随着 9 年的红谷滩新区建设,高楼林立,地下建(构)筑物较密集,道路宽敞, 商场、公园、学校、饭店、医 院 等住宅、市政等配套设施较齐全。 YAK33+850~ YAK35+200 段跨越赣江,水深,航运繁忙;YAK35+200~ 终点段穿越了阳明路、 八一大道、洛阳路、顺外路至上海路,地面标高 ~ ,地貌相当于现代赣江二级阶地。 城区为繁华的闹市,人流量大,地上建筑物、地下构筑物、桥涵、河道、铁路、 市政 道路、高压线塔等较多。 国际体育中心至南航路段有一比较线,里程为YAK23+737~ YAK27+330,多沿建设中的红谷南大道行进,场地较空旷。 图 、 区域 地质构造 本地区位于九岭 — 高台山台拱(Ⅲ 4)中的鄱阳凹陷(Ⅳ 10)的西南部,属扬子准地台(Ⅰ 1)中江南台隆(Ⅱ 2)的组成部分,经历晋宁 — 加里东、海西 — 印支、燕山 — 喜马拉雅期等构造旋迥。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及断陷盆地 较 发育 , 主要受赣江大断裂控制 ,昌北出露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下亚群( Pt21) 的变质岩基底地层,梅岭山麓沿山体走向线有喜马拉雅期(晚第三纪)串珠状辉长辉绿岩体( V181。 62) 的侵入, 第四系覆盖层以下的白垩系及下第三系中存在着一些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缓倾斜向斜和背斜构造。 晚近时期, XX 地区内仍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构造运动。 主要反映为某些断裂或断裂带的晚近活动,多次的微震作用和不同区段的差异升降运动。 赣江河谷以西地区以抬升作用为主,梅岭山区抬升幅度较大,山岭陡峻,河谷狭小,地形坡度较大,昌北丘陵区抬升幅度较小。 根据区测资料, XX 市主要有两条较大断裂构造,一条为经狮子山的控制 XX 红盆边界的F1 断裂,另一条为大致沿赣江东支的 F2 断裂。 其中 F1 断裂在 市区西北侧 通过 ,对 2 号线无影响。 F2 断裂也称“赣江大断裂”, 北起九江新港,向西南经湖口、新建、昌北、 XX 市区、新干、吉水,后循吉安 — 泰和盆地西缘至崇义后,越过大余梅岭进入广东省境内,省境内延伸长度 600公里以上。 市区 断裂沿线多被第四系所覆盖,但不少地段仍有断裂迹象;该断裂带总体上归属为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在 XX 地区断裂沿线并未出现对红盆地的明显切错。 据原有的浅层地震剖面资料反映,沿线内上部第四系厚度较为稳定,无明显的新断裂构造显示,第四系覆盖层等厚线图亦未见沉积厚度突变带,说明工程区内第四纪以来无强烈的断裂活动。 岗阜地貌 河漫滩地貌 赣江地貌 9 、 工程地质分区及特点 本工程 起点至终点路线长 ,沿线地层分布 种类 较为 多样。 现依工程地质分区对 沿线地层分布特征进行分段描述,详见如下: 工程地质Ⅰ区 ( 起点 ~龙岗 AK22+800 段) : 该段 路线沿岗体、稻田、村庄行进,表层覆盖薄的第四系全新统坡积性粘土、粉土,下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硬塑状网纹粘土(局部含角砾)层,厚度 ~ , 分布不均匀,属中 ~ 低压缩性土, 力学性能较好。 地下水较贫乏,基坑边坡较稳定。 该段广泛出露的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泥岩,埋藏较浅,局部裸露,风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性。 其中强风化层埋深 ~ ,厚度 ~ 左右,隧道通过区间多为巨厚层状、力学性质好的中 ~ 微风化岩 ,局部强风化岩。 明挖法 施工 应重视地下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工程地质Ⅱ区 ( 国际体育中心 AK22+800~八一大桥 AK35+400段) : 该 段主要沿丰和大道、春晖路、赣江展布,沿线上部分布有松散的杂填土、 素填土 、冲填土及粉质粘土、砂砾石层 ② 1~② 7等力学性能较差的 新近沉积土 , 总厚度一般在 ~。 路线通过区多为软塑粉质粘土、流塑状淤泥质土、饱水松散 ~ 稍密状中细砂、粗砂、砾砂。 拟建物应选用适当的抗浮设计水位,地下水位较高, 对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施工 有一定的影响;下部分布下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泥岩、砂砾岩(主要分布于 丰和站 原世贸路站 ~春晖路 站 间 ),一般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薄, 厚度在 ~ ,砂砾岩总体风化程度不均,强风化层厚度较大,一般在 ~ ,胶结欠密实; 中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力学性能较好,局部夹力学性能稍差的灰色泥岩⑤ 1夹层,厚度在 ~ , 应注意其对设计、施工的影响。 盾构过江段岩性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主。 工程地质Ⅲ区 ( 八一大桥 AK35+400~玉带河 AK43+500) : 沿线上部分布有杂填土、 素填土 ,厚度在 ~ ,均匀性、力学性能差,基坑易坍塌;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砂砾石层 ③ 1~ ③ 6等力学性能较好 , 总厚度一般在 ~。 路线通过区多为粉质粘土 ③ 细砂③ ③ 5砾砂、 ③ 6圆砾层,砾砂、圆砾渗透性好,水量丰富,应注意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下部分布下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泥岩,强风化岩层薄,主要是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力学性能不稳定,线路分布的范围,刚好是白垩系与第三系的接触带地段,岩层较破碎,接触带呈强风化状 ,渗透性中等,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一般。 、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工程地质单元体的划分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调绘、钻探 的结果分析 , 场区 土层类型较复杂,性质差异较大,地层从 中 更新统(世)至全新统(世)一般均有发育,成因类型较多,主要有冲积相、冲-湖 积相 、残坡积相 等,下伏基岩则主要为 白垩系上统南雄组( K2n)、下 第三系(纪)新余群( E12)的 粉砂质 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组。 其中西客站一带主要出露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层,生米大桥至八一大桥一带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分布广泛,老城区一带主要出露第四系上更新统 冲积层 ,路线区地层岩性按沉积时代、成因、上下顺序及物理 力学性质等划分出填土、全新统沉积土、上、中更新统沉积土及岩石等 7 个主层地质单元。 各岩土层分述如下: ( 1)填土( Q4ml) 按回填物质组成及成因将填土分为① 1杂填土、① 2素填土、① 3冲填土,一般厚度为 ~。 ( 2) 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 ( Q4edl) ②粘土:褐红色,软塑~可塑,稍湿,结构松散,孔隙比大,砂粒含量较多,表层含植物根茎,不含铁锰质成分,不具网纹状构造,压缩变形大。 路线起点至龙岗花园一带的岗地表层局部分布,厚度为 ~。 ( 3)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 Q4al) ② 1粉质粘土:灰褐、黄褐、浅黄色,可塑,上部局部呈硬塑状,韧性、干强度一般,无摇震反映,属中 ~ 高压缩性土。 红谷滩丰和大道一带较大面积分布。 厚度为 ~。 ② 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灰色,流塑 ~ 软塑,很湿 ~ 饱和,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的腐植质,具嗅味,属高 压缩 性 土。 主要以透镜体的形式分布于赣江以西,揭露厚度为 ~。 ② 3细砂:灰褐、浅黄、黄色,松散 ~ 稍密,很湿 ~ 饱和, 矿物 组成以石英、长石、云母等为主,局部地段泥质成分 含量 高。 主要分布于赣江以西,厚度为 ~。 ② 4中砂:浅黄、 灰黄、 黄色, 稍密,饱和,矿物 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等为主,局部地段含泥质。 赣江以西较发育,厚度为 ~。 ② 5粗砂:浅黄、灰黄、黄色,稍密 ~ 中密,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等为主,含少量 5~ 20mm 的中 细砾,级配较好。 赣江以西较发育,厚度为 ~。 ② 6砾砂:浅黄、灰黄、黄色,稍密 ~ 中密,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硅质岩及云母等为主,含少许 1~ 5cm的 卵石,含量约 5~ 10%,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级配较好。 赣江 以西 较发育,厚度为 ~。 ② 7圆砾:浅黄、黄色,稍密 ~ 中密,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硅质岩及云母为主,骨料颗粒粒径大者 1~ 6cm,小者 ,含量 30~ 50%左右, 磨圆度较好,呈圆形及亚圆形为主,局部夹卵石、砾砂。 主要分布于赣江以西, 厚度为 ~。 (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Q3al) ③ 1粉质粘土:黄褐、褐黄、黄色,可~硬塑,局部坚硬,稍湿,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底部局部夹软塑状有机质粉质粘土透镜体,含铁锰质氧化物,具网纹状构造,稍有光泽,韧性、干 10 强度中等,无摇震反映,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相变为粉土及夹少量的中粗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