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存放检验分离与提纯内容摘要:

、 K2SO4 溶液 第三种类型题目:任选试剂鉴别 解题方法和思路: 首先分析题目中物质性质的差异,用试剂根据不同现象分组,然后再分组用不同试剂鉴别。 例 , 其中不合理的是(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醋酸、碳酸钠(石蕊试液) 、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A 任选试剂鉴别强化训练 例 2.可用来鉴别乙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 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 C 例 3.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 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 不能 达到目的的是( ) A. Na2SO3溶液( BaCl2) B. FeCl2溶液( KSCN) C. KI( 淀粉溶液) D. HCHO溶液(石蕊试液) A 返回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的各种成分 分开 , 并恢复到 原状态 ,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常见的分离方法的选择: ( 1)固体与固体的混和物: ①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 法,如碳酸 钠中混有 NaHCO3; ② 一种易溶,一种难溶,用 法,如 NaCl 中混有泥砂; ③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不同 ,用 法,如 NaCl中混有 KNO3。 加热 过滤 结晶 ( 2) 液体与液体的混和物: ①沸点相差较大时,用 法,如石油的分馏; ②互不混溶时,用 法,如苯与水的混和 物的分离; ③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 法,如 用 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 3)气体混和物: 洗气吸收法。 ( 4)盐析、渗析 等方法。 蒸馏 分液 萃取 提纯: 只要将杂质除去即可。 原则: ( 1)不能引入新杂质,若引入,必须进一步除去。 ( 2)提纯后物质成分不变(该成分的量若能增多 则更好)。 (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方法: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即可 将杂质除去。 例 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 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C 例 ( ) A 除去 N2中的少量 O2: 通过灼热的 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 CO2中的少量 HCl: 通入 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 FeCl2溶液中的少量 FeCl3: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 KCl溶液中的少量 MgCl2: 加入适量 NaOH溶液,过滤 C例 3.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电泳 C. 渗析 D. 加入 AgNO3溶液,过滤 C 返回 返回目录 ( 2020重庆卷) 9.能鉴别 Mg、 AgNO Na2CO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 HNO3 B. KOH C. BaCl2 D. NaClO 基础练习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HNO3氧化 I- 生成棕色的碘,与 Na2CO3产生无色的 CO2气体,与 NaAlO2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现象均不同。 答案 A ( 2020上海卷) 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 D.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制备和物质提纯知识。 制取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很强,故一般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 A对;制取甲烷时,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 B错;制取溴化氢时,由于溴化氢的还原性较强,能被浓硫酸氧化,故一般选取浓磷酸制取, C错;饱和碳酸钠既能和二氧化碳也能和氯化氢反应, D错。 知识归纳: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其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分液、蒸馏、结晶、萃取、洗气、渗析、盐析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