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xx-part内容摘要:

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饰面板上的孔洞应套割吻合 ,边缘应整齐 . 检验方法 :观察。 饰面板的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饰面 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石 材 瓷板 木材 塑料 金属 光 面 剁斧石 蘑菇石 1 立面垂直度 2 3 3 2 2 2 用 2m垂直检测尺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2 3 1 3 3 用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3 阴阳角方正 2 4 4 2 3 3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4 接缝直线度 2 4 4 2 1 1 1 拉 5m线 ,不足 5m拉通线 ,用钢直尺检查 5 墙裙、勒脚上口直线度 2 3 3 2 2 2 2 拉 5m线 ,不足 5m拉通 线 ,用钢直尺检查 6 接缝高低差 3 1 1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7 接缝宽度 1 2 2 1 1 1 1 用钢直尺检查 饰面砖粘贴工程 本节适用于内墙饰面砖粘贴工程和高度不大于 100m、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 8 度、采用满粘法施工的外墙饰面砖粘贴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饰面砖的品种、规格、图案、颜色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性能检测报告和复验报告。 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粘贴和 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复验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饰面砖粘贴切必须牢固。 检验方法:检查样板件粘结强度检测报告和施工记录。 满粘法施工的饰面砖工程应无空鼓、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检查。 一般项目 饰面砖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 检验方法:观察。 阴阳角处搭接方式、非整砖使用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墙面突出物周围 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 ,边缘应整齐。 墙裙、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饰面砖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 (槽 )。 滴水线(槽)应顺直,流水坡向应正确,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用水平尺检查。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 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外墙面砖 内墙面砖 1 立面垂直度 3 2 用 2m垂直检测尺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4 3 用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3 阴阳角方正 3 3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4 接缝直线度 3 2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5 接缝高低度 1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6 接缝宽度 1 1 用钢直尺检查 9 幕墙工程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于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等分别工程的质量验收。 幕墙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 1 幕墙工程的施工图、结构计 算书、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 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工程设计的确认文件。 3 幕墙工程所用各种材料、五金配件、构件及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4 幕墙工程所用硅酮结构胶的认定证书和抽查合格证明;进口硅酮结构胶的商检证;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硅酮结构胶相容性的剥离粘结性试验报告;石材用密封胶的耐污性试验报告。 5 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检测报告。 6 幕墙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检测报告。 7 打胶、养护环境的温度、湿度记录;双组份 硅酮结构胶的混匀性试验记录及拉断试验记录。 8 防雷装置测试记录。 9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 幕墙构件和组件的加工制作记录;幕墙安装施工记录。 幕墙工程应对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标时行复验 : 1 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 2 石材弯曲强度;寒冷地区石材的耐冻融性;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 3 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相容性度验;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 幕墙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 1 预埋件 (或后置埋件 )。 2 构件的连接节点。 3 变形缝及墙面转角处的构造节点。 4 幕墙防雷装置。 5 幕墙防火构造。 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 1 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幕墙工程每 500~ 1000m2 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500m2 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 同一单位工程的不连续的幕墙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3 对于异型或特殊要求的幕墙,检验批的划分应根据幕墙的结构、工艺特点及幕墙工程规模,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每个 检验批每 100m2 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 10m2。 2 对于异型或有特殊要求的幕墙工程,应根据幕墙的结构和工艺特点,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幕墙及其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 幕墙构架立柱的连接金属角码与其他连接件应采用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动措施。 隐框、半隐框幕墙所采用的结构粘结材料必须是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其性能必须符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 16776)的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立 柱和横梁等主要受力构件 ,其截面受力部分的壁厚应经计算确定 ,且铝合金型材壁厚不应小于 ,钢型材壁厚不应小于。 隐框、半隐框幕墙构件中板材与金属框之间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应分别计算风荷载标准值和板材自重标准值作用下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并取其较大值,且不得小于。 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打注饱满 ,并应在温度 15℃ ~ 30℃ 、相对湿度 50%以上、洁净的室内进行;不得在现场墙上打注。 幕墙的防火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的有关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根据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决定防火层的厚度和宽度 ,并应在楼板处形成防火带。 2 防火层应采取隔离措施。 防火层的衬板应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 ,不得采用铝板。 3 防火层的密封材料应采用的防火密封胶。 4 防火层与玻璃不应直接接触,一块玻璃不应跨两个防火分区。 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的各种预埋件 ,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预埋 件的连接、产柱与横梁的连接及幕墙面板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 单元幕墙连接处和吊挂处的铝金型材的壁厚应通过计算确定 ,并不得小于。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应通过预埋件连接 ,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地施工时埋入 ,预埋件的位置应准确。 当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时,应采用其他可靠的连接措施,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承载力。 立柱应采用螺栓杯角码连接 ,螺栓直径应经过计算 ,并不应小于 10mm。 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时应采用绝缘垫片分隔。 幕墙的抗震缝、伸 缩缝、沉降缝等部位的处理应保证缝的使用轼能和饰面的完整性。 幕墙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维护和清洁的要求。 玻璃幕墙工程 本节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于 150m、抗震设防烈不大于 8 度的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及点支承玻璃幕墙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玻璃幕墙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构件和组件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材料、构件、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的复验报告。 玻璃幕墙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玻璃幕墙使用的玻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幕墙应使用安全玻璃,玻璃的品种、规格、颜色、光学性能及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幕墙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 全玻幕墙肋玻璃的厚度不小于 12mm。 3 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 明框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聚硫密封胶及丁基密封胶:隐框和半隐框幕墙的中空玻璃应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及丁基密封胶;镀膜面应在中空玻璃的第2 或第 3 面上。 4 幕墙的夹层玻璃应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 ( PVB)胶片干法加工合成的夹层玻璃。 点支承玻璃幕墙夹层胶片( PVB)厚度不应少于。 5钢化玻璃表面不得有损伤;8.0 mm 以下的钢化玻璃应进行引爆处理。 6所有幕墙玻璃均应进行边缘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9.2.5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紧固件必须安装牢固,其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隐藏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9.2.6各种连接件、紧固件的螺栓应防松动措施;焊接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焊接规 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9.2.7隐框或半隐框玻璃幕墙,每块玻璃下端应设置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其长度不应少于100 mm,厚度不应少于200 mm,托条外端应低于玻璃外表面2 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 2. 8 明框玻璃幕墙的玻璃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玻璃槽口玻璃的配合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玻璃与构件不得直接接触,玻璃四周与构件凹槽底部应保持一定的空隙,每块玻璃下部应至少放置两块宽度与槽口宽度相同、长度不少于100 mm 的弹性定 位垫块;玻璃两边嵌入量及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3下班四周橡胶条的材质、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镶嵌应平整,橡胶条长度应比边框内槽长1.5%~2.0%,橡胶条在转角处应斜面断开,并应用粘结剂粘结牢固后嵌入槽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 2. 9高度超过4 m的全玻幕墙应吊挂在主体结构上,吊夹具应符合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