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内容摘要:
的翻天覆地变化”的具体表现。 (6 分 ) 材料二 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 1600— 2020中国的奋斗》目录 (节选 )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1. 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 1. 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 1600— 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 1 政治结构 3. 2 经济制度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 1西欧人的来 临 (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 5. 2俄罗斯的推进 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 第二编 外患内乱 (1800— 1864年 )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第八章 鸦片战争 (2)1600— 1800 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 (4 分 ) 27.( 17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学制度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统治者便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汉代太学的设立 则可以说是它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 (国 )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 太学里博士 (教师 )与博士弟子 (学生 ),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 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 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 明洪武八年太 祖“诏天下立社学”。 《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 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 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 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12 分 )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 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5 分) 28. (11 分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世界,世界在变化中不断发展。 材料一 (1)依据图 1 并结合所学,阐释 1400 年前后世界洲际贸易的基本情况。 (4 分 ) 材料二 (2)与 1400 年前后相比, 1900 年前后的世界洲际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 ) 并 简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分 ) 29 政治文明是围绕权力(利)而展开的,表现为 “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 权 ”等。 请围绕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中任选 3 个或 3 个以上词组,简单画出它们之间 的逻辑关系图,并加以说明。 (要求:逻辑关系明确,史论结合。 ) 20202017 上学期高三年级单元过关检测 三 历史试题 答题纸 26.( 1) ( 2) 学 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考号: 27.( 1) ( 2) 28( 1) ( 2) 29 20202017 上学期高三年级单元过关检测 三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解析】 :既然九鼎是天子权威的象征,那么只能由天子拥有,这是周朝时期森严的等级秩序规定的。 但是战国时期却出现了多个诸侯的墓葬中存在编钟或九鼎,说明周朝时期的等级 制度遭到破坏。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 ,荀子在材料中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和整饬百姓。山东省潍坊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
相关推荐
而有信 A. ①② C. ②④ 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④见利忘义,见危不扶 B. ②③ D. ③④ C. 能够彻底消除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D. 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唯 _出路 15 . 2020年 3月 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 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 2020年 9月 1日起施行。 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在行使 16
德定律 ③ 《几何原本》 ④ 《一千零一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Ⅱ (主观卷) 45分 二、简答题( 18分) 16. 分析表格材料并回答 ( 5分 ) 名称 创立时间 地点 创始人 主要教义 传播范围 佛教 前 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忍耐顺从 东南亚 基督教 巴勒斯坦 耶稣 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欧洲、亚洲 伊斯兰教 7世纪 号召大家信仰唯
A、中国制定了恰当的民族政策 B、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力在不断提高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 其根源在于( ) A、第三世界兴起 B、整个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C、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 共 56 分) 二、材料分析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 23 题 12
A.农奴制的废除 B. 美国的独立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D.工业革命 1“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这些现象开始出现于( ) 16. 第二次 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 新的时代 ”的发明是 A B C D 1 下列表格是 1913 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内容。 下面表格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玎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 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法典是: ( )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查士丁尼新敕》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下列关于古代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有利于通过法律调解社会矛盾 B. 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C. 导致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D. 有效维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3.下列关于古罗马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而制定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