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8.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 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 1875~1876 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 年的 3000 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 20 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这段话反映 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 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枢密院权力至上 ②内阁由议会掌控 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④强化军国主义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 麦对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其强,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主要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论证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 21. 1898 年 6 月 11 日 ,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22.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2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 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4.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 20 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海南省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