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xx-20xx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内容摘要:

生的旧居遗址,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 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不卑不亢。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 于 1918 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 25 岁的儿子漱溟:‚这 个世界会好吗 ?‛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 父亲梁济在 60 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 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 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 ‛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猝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 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 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 如果说今日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 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 父亲的信任且放任只是建立在梁漱溟少年时的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的基础上,可见这个“民主家庭”奉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B、 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 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 60 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投积水潭自尽。 C、 旧居遗址的描写,在一片祥和的秋日景象中,烘托出梁漱溟先生的成熟智慧和不卑不亢,并引出后文先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 D、 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梁漱溟先生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认为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深厚”。 E、 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 2 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2)、 梁漱溟先生对自学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括。 ( 6 分) (3)、 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里,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 6 分) (4)、 生逢乱世,父亲梁济带着“这个 世界会好吗”的疑问投湖自尽,梁漱溟却坚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里去。 做法不同,但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 对此,你怎么看。 请谈谈你的理解。 ( 8 分) 第 Ⅱ 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五、 语言文字运用 (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涂机读卡对应第 7 题 ) ( ) A、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 白云苍狗 . . . . ,谁也无法预料。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 焚膏继晷 . . . .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C、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 方兴未艾 . . . . ,国务院及时发出制止的通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制止。 D、什么是艺术精品。 深刻的思想启迪, 鞭辟入里 . . . . 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12 、 下 列 各 句 中 , 没 有 语 病 的 一 句 是 ( 3 分 )( 涂 机 读 卡 对 应 第 8题 ) ( ) A、这起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父亲的专断和母亲的溺爱所致,但进一步思考,其实孩子自己也存在诸多问题。 B、越南儒学与日韩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学术界却出现了日韩儒学研究繁荣似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C、 2020 年 9 月 17 日,智利西部近海发生 级地震,已经导致 10 余人遇难,他是这些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 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涂机读卡对应第9 题 ) ( ) 安史之乱整整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 这变乱发生在唐中叶,把唐代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政治和经济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部分走上了现实主义朴 质的道路。 ①这一切都反映在杜甫的诗中 ②此后唐代的诗歌便脱去了色彩斑斓的浪漫的衣裳 ③经济上,由于连年的战乱,生产力大大降低,社会的贫困一天比一天加深 ④杜甫也在这些诗里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 ⑤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住外族的入侵 A、③⑤①②④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⑤②①④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3 分)(涂机读卡对应第 10 题)( ) A、 《邮递员的童话》一文通过记叙邮递员科尔巴巴因为投递一封没有收信人姓名、地址的信而促成了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