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过程内容摘要:
的因素: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各国都大力重建,刺激了生产。 探究问题: —— 经济大危机 爆发的原因。 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特点。 影响。 —— 之原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 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美国政府和资本家为了刺激消费,使用了大 量刺激手法,鼓励人民提前消费。 —— 之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 之时间、标志 时间: 1929—— 1933 爆发的标志: 1929年 10月 24日 “ 黑色星期四 ”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 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价格与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 经济繁荣时期,买进股票者多,股票价格猛涨。 经济危机时期,卖出股票者多,股票价格急跌。 $ 1000万 $ 50 $ 5000万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升值) $10 $1 $100万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 $ 1000万 $10 股票是 : 的 晴雨计 —— 之特点 范围 广 :。九年级历史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过程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复习
力工业、钢铁、石油化工和汽车制造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四大新型支柱工业,股份制公司逐渐形成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也开始出现。 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
九年级历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材料 : 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 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 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 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是名曰
九年级历史殖民体系的瓦解
发达国家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西欧、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持续了 20多年。 被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 发展中国家 争取平等、公正、合理的国家经济秩序。 ( 1)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这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突出事例。 ( 2)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 成立大会 :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
九年级历史战争与革命
界大战会发生吗 ☆ 萨拉热窝 西线: 英法比 德 东线: 俄国 德奥 南线: 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 三条战线 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历史回眸: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巴黎 索姆河 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 (转折点) ☆ 新式武器 ☆ 坦克 毒气 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