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9.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B. 快速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的氨气 C. 分离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D. 直接蒸发氯化铁溶液获得氯化铁晶体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 A.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氢气; B.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密封; C.冷却水应下进上出; D.蒸发时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 发. 【解答】 解: A. 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肥皂泡可检验氢气,故 A正确; B.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密封,应塞一团棉花,故 B错误; C.冷却水应下进上出,图中冷水方向不合理,故 C错误; D.蒸发时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不能直接蒸发氯化铁溶液获得氯化铁晶体,应在 HCl气流中蒸发,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制备实验、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实验技能等,把握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 用、物质的性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0.化学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来增白纸浆、草帽辫、食品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C.废旧钢材焊接前,分别用饱和 Na2CO3, NH4Cl 溶液处理焊点 D.聚丙烯酸钠树脂广泛应用于植物移栽及制作尿不湿 【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概念及其重 要应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合成材料.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A.氧化铁为红色; B.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食品; C.饱和 Na2CO 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显碱性、酸性,可处理金属表面; D.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吸水性很强. 【解答】 解: A.氧化铁为红色,则 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 A正确; B.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食品,具有漂白性,可用来增白纸浆、草帽辫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故 B错误; C.饱和 Na2CO NH4Cl溶液水解后 ,溶液显碱性、酸性,可处理金属表面焊点,故 C正确; D.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吸水性很强,广泛应用于植物移栽及制作尿不湿,故 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 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 KOH>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 Ar> K C.酸性: HClO4> 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 Mg> Al 【考点】 真题集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解答】 解: A. Na、 K位于周期表相同主族,金属性 K> 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A不选; B.相对原子质 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B选; C.非金属性 Cl>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C不选;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D不选.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为 2020年上海高考题,侧重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2.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 列正确的是( ) A.熔点: Na> MgO> SiO2 B.水溶性: SO2> H2S> HCl C.热稳定性: HF> H2O> NH3 D.沸点: HF> HCl> HBr 【考点】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A.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B.依据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溶解性解答;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D.分子晶体中,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但氢键影响氢化物的熔沸点. 【解答】 解: A.晶体的熔点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则熔点为SiO2> MgO> Na,故 A错误; B.二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溶解性顺序为: HCl> SO2> H2S,故 B错误; C.非金属性: F> O> N,则氢化物稳定性: HF> H2O> NH3,故 C正确; D.分子晶体中,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但氢键影响氢化物的熔沸点,所以沸点: HF> HBr> HCl,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考查了不同晶体类型熔点规律、元素的非金属性判 断依据、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等,解题时注意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13. “ 玉兔 ” 号月球车用 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 P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u与 U互为同位素 B. Pu与 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 Pu与 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与 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A.有相同质子数,不 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C.不同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解答】 解: 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Pu与 U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 A错误;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Pu与 Pu均为原子,不是同素异形体,故 B错误; C. Pu与 U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 C错误; D. Pu与 Pu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概念等,侧重于原子结构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1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 116号元素 Lv的名称为鉝.关于 L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 116 B.中子数 177 C.核外电子数 116 D.相对原子质量 293 【考点】 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 根据在 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第 116号元素 Lv 的原子序数为 116,故 A正确; B.中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 =293﹣ 116=177,故 B正确; C.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 116,故 C正确; D. 293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 相等,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掌握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5.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其中 X与 W处于同一主族, 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 W、 Z之间与 W、 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 X> W C. Q可分 别与 X、 Y、 Z、 W形成化学键类型相同的化合物 D. Y的简单离子半径小于 Z的简单离子半径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则 Z为 Na; Z、 W、 Q同周期,只有一种金属元素,故 W、 Q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 3, W、 Z之间与 W、 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则 W最外层电子数为 4, Q最外层电子数为 7,可推知 W为 Si、 Q为 Cl; X与 W处于同一主族,则 X为 C元素;五 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则 Y的最外层电子数 =21﹣ 4﹣ 4﹣ 1﹣ 7=5,原子序数小于 Na,故 Y为 N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Z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则 Z为 Na; Z、 W、 Q同周期,只有一种金属元素,故 W、 Q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 3, W、 Z之间与 W、 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则 W最外层电子数为 4, Q最外层电子数为 7,可推知 W为 Si、 Q为 Cl; X与 W处于同一主族,则 X为 C元素;五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则 Y的最外层电子数 =21﹣ 4﹣ 4﹣ 1﹣ 7=5,原子序数小于 Na,故Y为 N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Y> X,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 X,故 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 X> W,故 B正确; C. Cl分别与 C、 N、 Si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与 Na形成的 NaCl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故 C错误; D.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 N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 Na的简单离子半径,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充分利用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特点及 W、 Z之间与 W、 Q之间原子序数之差相等进行推断,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6. X、 Y、 Z、 W、 R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X的原子半径最大, 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m,次外层电子数为 n, Z元素的原子 L层电子数为 m+n, M层电子数 m﹣ n, W元素与 Z元素同主族, R元素原子与 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2: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与 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1: 2 B. Y的氢化物比 R的氢化物稳定, Y的氢化物熔沸点比 R的氢化物低 C. Z、 W、 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R> W> Z D. Y分别与 Z、 W、 R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有 5种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X、 Y、 Z、 W、 R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X元素原子半径最大,则 X为 Na元素; 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m,次外层电子数为 n, Z元素的原子 L层电子数为 m+n, M层电子数 m﹣ n,则 m+n=8,故 Y只能有 2个电子层,则 n=2,故 m=8﹣ 2=6,可推知 Y为 O元素; Z元素 M层电子数 =6﹣ 2=4,则 Z为 Si 元素; W元素与 Z元素同主族,可推知 W为 C元素; R元素原子与 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2: 1,可知 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6,则 R为 S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 X、 Y、 Z、 W、 R均为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