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土壤内容摘要:
:A 过程 , B 过程 ,C 过程。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 具体是: a 、b。 (3)土壤是地表 和 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 环节。 C B A 淋失 吸收 循环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物质循环 能量 中心 二、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植物吸收养分 , 合成有机质 ,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腐殖质 , 腐殖质能释放母质中没有的氮素养分 , 并土壤颗粒团聚 , 形成土壤肥力。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一部分逐渐淋失;而另一部分养分元素由于参与生物循环则在土壤表层富集起来。 在生物作用下,再加上 气候 、 地形 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且经过了长期的发育过程,成土母质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⑵ 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⑴ 自然土壤形成后的人类耕作过程,使耕作土壤形成:不断翻耕、施肥、灌溉,土壤不断熟化,形成高产稳定的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 ⑷ 重视土壤保护和培育,用养结合,使土壤不断改良。 ⑶ 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引起土壤退化, 如土壤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处于四大圈层的过渡地带 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能够生长植物 一 选择题 1. 关于土壤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土壤即陆地表面疏松的表层 B、 岩石经外力风化而产生土壤 C、 土壤是。高一地理土壤
相关推荐
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成因:岩浆 上升冷凝 成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外力作用 成因: 变质作用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岩石分类 侵入岩 喷出岩 孔隙大,疏松 无孔隙,致密 新 老 地质史的 “ 书页 ”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 几个概念的关系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 北回归线以北 南半球 各纬度 南回归线以南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 北 移,北半球昼渐 长 夜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 南 移,北半球昼渐 短 夜渐长。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极昼、极夜都由 极点 向 极圈 扩大,由 极圈 向 极点 缩小; 极圈上一年有 一天 极昼, 一天
与经线重合的。 反之则成为判断二分日的依据 . 夏至日 晨昏线的位置特点: 与极圈相切。 反之 ,加上北极圈为极昼或南极圈为极夜则成北半球夏至日的判断依据 . 00300600300600006006001200120018001800 冬至日 晨昏线的位置特点: 与极圈相切。 反之加上北极圈为极夜或南极圈为极昼则成北半球冬至日的判断依据 .
到 __________ 3 西线: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水至 ________ 扬州 天津 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 北京、天津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 (二 )西气东输 2020年 8月 3日技术工人在焊接 西气东输工程管道上的最后一道焊口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起止点在哪里 ?途中经过哪 些省级行政单位 ? 除主体工程外
工业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化肥 工业原料 东北地区 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 东北地区 年平均气温 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读图分析,积温和降水的变化分别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试根据地形、水热等自然条件差异,推断A、 B、 C三大地形区的主要农业类型。 收获春小麦 水稻喜湿热的生活习性
温较低 , 形不成对流雨。 ) • ③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因: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的深入 , 位于背风坡 ,降水稀少。 ) • ④ 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索马里半岛东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 , 其分布接近赤道。 (原因:寒流的影响。 ) • 2. 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 、 下降少雨 • (2)风向:从海上吹来的多雨 , 从陆地上吹来的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