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xx届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五、(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题。 流逝的古典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 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 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 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 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 水而来。 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 “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 ”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 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 ,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 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 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 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 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 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 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 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 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 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 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 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 ”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 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 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 而我们呢 ?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 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 )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 (4分 ) 1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 ( 6分) 15.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分析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6分 ) 16.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古典”的独特体验。 ( 6分) 六、( 8分) 根据要求完成 1718题。 2017年初热播的央视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海内外引发有关传 统文化传承的热议。 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圈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再次点燃。 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也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本月即将举行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你所在的小组任务是要为此次活动策划两个节目,请注明节目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演出形式。 ( 4分) ,你的小组成员乐天表现不够积极,他说:“中考在即,时间很紧张,哪 有什么闲工夫去筹划文化艺术节呀。 真不明白举办文化艺术节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呢。 ”你觉得他的想法不对,对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缺乏认识,就对他说:“ ”。 ( 100120字)( 4分) 七、作文( 50分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镇上有个木匠,他的木工手艺在当地是首屈一指。 有很多人向 他请教,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 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 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木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xx届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相关推荐
若用 K35ClO3与 H37Cl 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6e- B. 生成物 KCl中只含 35Cl C. KCl中既有 35Cl又含 37Cl D. 生成的氯气相对分 子质量约为 16. 将 02 mol KMnO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生成 a mol O2;将剩余固体与过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又生成 b mol Cl2,此时锰元素均以 Mn2+形式存在。
,是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纯属本邦血统)、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不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妇女 ,因此排除①④,故选 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7.雅典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 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目的是( ) A.保证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 B.建立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 C.提高所有雅典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 A
dedness of human beings B. was only a way to laugh at others to make oneself feel better C. had the power to mirror personal glory and national values D. was for people to view the world from another
g C. l 023个 SO2分子的质量为 32g D.标准状况下, lmol任何物质体积均 为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其结论正确的是 ( ) A.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Al3+ B.加入 NaOH溶液然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C.加入用硝酸酸化的 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Ag+
赞等环节,让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焰火艺术的呈现。 ( 1)花炮之乡将技术 与艺术完美结合,打造了精美绝伦的焰火晚会。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第十二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焰火晚会得以成功举办的原因。 ( 3) 在 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的今天,请就如何 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提两条 方法论 建议。 参考答案 1. B
( 1)证明: DQ //平面 CPM ; ( 2)若二面角 C AB D的大小为 3 ,求 BDC 的正切值 . 21.(本题 12分) 已知 a, b, c均为正数,证明: a2+ b2+ c2+ 1 1 1abc2≥6 3 ,并确定 a, b, c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22.(本题 10分) 已知圆 C:( x- 1) 2+( y- 1) 2= 2经过椭圆 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