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复习资料习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污染严重而不能利用; 管理性缺水 —— 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的浪费所造成。 简述给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形式及其 特点 ,适用范围。 答: 树状网 ,其 特点为 : ,构造简单,投资省; b.安全可靠性差; ,易产生 “死水区 ”,末端水流停滞影响水质。 适用范围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城市和小型工业企业。 环状网 ,其特点为: ,投资大; ; ,不易产生 “死水区 ”,水锤危害轻。 适用范围为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工业企业。 树状管网投资较省,但供水安全性较差;环状管网投资明显高于树 状管网,但增加了供水的可靠性。 一般在城镇建设的初期采用树状管网,随着城镇的发展逐渐连成环状管网。 在城市的中心布置成环状管网,郊区布置成树状管网。 简述地表水源卫生防护的措施。 答:取水点周围半径 100m 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河流取水点上游 1000m 至下游 100m 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围;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 点的防护范围,由水厂会同卫生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研究确定。 简述取水口位置的选择。 答: ; ,靠近大坝; ,接近湖泊出口处; ; ; ,水深不小于 ~ ; ,宜设在河流的凹岸。 四、论述题: 论述城市给水系统布置的几种形式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答:如下表所示: 同一给水系统 分质 给水系统 分区给水系统 循环给水系统 区域给水系统 优点 建设费用低、管理简单 减少处理费用,节约用水 减少漏水和泵站能量的浪费,避免管网承受高压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发挥规模效益 保障下游城市用水 缺点 不节约用水 建设费用增加,管理系统复杂 增加管道和泵站建造和管理费用 增加建设费用 管理系统复杂 需要多城市协调,输水管较长 适用 中小城镇、开发区,各用户对水质要求差别不大,地形平坦 水资源紧缺的新区 给水区域较大,地形起伏较大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 水资源 贫乏的地区 城市密集区域 五、计算题: 某一区新规划区,第一期规划人口 10 万,居住区室内卫生设备齐全,区内公建配套齐全;区内有一 7000 名工人的企业,实行两班制,每班 3500 人,无热车间,每班 500 人淋浴,车间生产轻度污染身体,生产每日耗水 3000 立方米。 不考虑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按 18%计,请计算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选取 300L/人 .d,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定额选取 25 L/人 .d,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选取 40 L/人 .d,时变化系数 Kh= ) 解:题中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资料,考虑采用分类求和法。 ① 选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 300L/人 *d。 则 )/(300001000 300100000 321 dm ②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 ③ 工业企业职工淋浴用水量 ④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由题知 ⑤ 未预见水量按 18%考虑,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Q=(1+)( Q1+Q2+Q3+Q4+Q5) =( 30000+175+40+3000) = ⑥ 最高日平均用水量为 Qc=Q/24=1633 m3/h 则最高时用水量为 Qmax=Qc Kh=3266 m3/h, q=907(L/S) 第八章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一、名词解释: 水面平接:指在污水管道水力计算中,上、下游管段的水面高程相同。 适用于同管径的管段衔接。 管顶平接:指在污水管道水力计算中,上、下游管段的管顶内壁位于同一高程。 适用于管径不同的管段衔接。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 又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BOD:即生化需氧量,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情况下被微生物分解过 程中所消耗的氧量。 COD:即化学需氧量,指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当量。 水体自净:当污水排入水体后,在一定范围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