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内容摘要:
谈判。 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 中印、中缅 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包容性 和 开放性 是指什么。 包容性 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 社会制度相同 的国家 , 也适用于 社会制度不同 的国家;既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 , 也适用于 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 政治关系 ,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 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和平的原则 , 也是 发展的 原则 ,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19。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
相关推荐
就需要作适当补充。 根据教材的正文内容与辅助系统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根据教材内容与现实的结合进行整合 教科书辅助系统包括 “导语”、“学习建议”、“ 课前提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 、 “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这些栏目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搭建了平台。 有时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所必须用到的。 与现实密切联系,就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所以有时可根据需要
明代潘季驯 《 河防一览图卷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坎儿井 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假设你是都江堰景区的一名导游 ,请你从组成部分、作用、后世影响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向游客做简要介绍。 四、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劳动者) 阅读教材一、二段内容,思考: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5年间,年发电量从 5070亿度增至 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 ,钢产量从 9100万吨增为 ,汽车的年产量从 62万辆增为 196万辆。 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 1961— 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 ,肉类为 930万吨。 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 ,肉类为 1400万吨。 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 据苏联官方统计
》 (教材 19页) • 见 《 学习延伸 》 (教材 19页) 课堂练习 •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同时,裁撤()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胡惟庸 中书省 丞相 六部 • ()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入值文渊阁,内阁出现。 •明成祖 殿阁大学士 • 内阁中主持阁务的阁臣被称为()。 • 首辅 • 清初,奏章票拟由()负责,但军国机要
+次氯酸盐 +水 漂白粉的制取、成分、原理: 2Ca(OH)2 + 2Cl2 === CaCl2 + Ca(ClO)2 + 2H2O 漂白粉的成分: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2 和 Ca(ClO)2的混合物 Ca(ClO)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原理: (反应原理:强酸制取弱酸) 比较: 类别 状态 粒子 漂白性 氯气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