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mba员工福利管理学案例集全12讲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I 选派的国家商讨会,公司可以承担所需的一切费用。 9.停车问题 农业局为所有员工提供停车服务。 车库和停车场所,有专人看管。 每位员工都会得到一块指定的停车位。 10.餐厅 我们的餐厅设施,由一个与我们签有协议的食品服务机构操作。 公司对于一些服务提供补贴,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休息。 11.可灵活支配的时间 公司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从早 7: 00—下午 5: 00。 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安排。 12.信用凭证汇集 提供给员工的服务有: A.存款账目。 B.享有银行汇票的核对。 C.差旅现金核对和金钱清单。 D.贷款。 E.信用卡。 F.圣诞 /假期俱乐部。 G.薪水册中一些必要的扣除和直接存款。 H. ATM。 I.自动反应系统。 J.使用自动价格信息。 13.其他福利 A.直接存款 B.个人退休金的计算 ——从工资中扣除适当的费用。 C.住房保险代理,从工资中扣除适当的部分作为个人保险支出。 D.在自动保险业务上增加企业比率。 E.服务年限认可计划。 F.因疾病、个人和军事原因所造成的缺勤。 G.因陪审和作证义务而花费的时间。 H.与死亡相关的事情造成的缺勤。 I.在有缺勤证明情况下,因看医生或牙医而花费的时间。 J.举荐形式的奖金计划。 K.工作安置计划。 L.一年一次的绩效考 核。 M. “允许抽烟 ”的工作环境。 N.小礼拜堂 /礼品店 /图书馆。 O.医疗设施 /职业健康护理中心。 P.艺术中心。 Q.每周五可以穿休闲服上班。 二、涉及金钱时我们的福利意味着什么(美元) 公司每年为每位全职员工提供这些福利,平均要花费将近 11 509 美元。 1993 年我们的支付安排如下: 1993 年,员工福利计划支出占整个公司总支出的 %。 正常的薪水支出在总支出中占 %。 对于占总支出 %的福利花费,本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价值。 ◆ 对福利的 解释 有很多可行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意识到福利的存在。 付款的存根可以提醒我们注意到每份工资减少和每年总额的减少。 一些常有用的资源如员工手册、退休计划手册、声名、员工储蓄计划手册、每年公开登记的健康 /牙医 /实力保险费用,同时还有平时灵活支付的费用、集体存档管理以及我们的总结计划描述或者成员手册。 我们要保留这些资源,把它们作为常规基础标准。 这个小册子对于公司员工的福利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描述。 它并没有包含全部,也没有包含员工对公司和员工目前雇佣关系或前景的认同。 美国安然( Enron)公司企业年 金计划为什么遭到重创。 美国安然公司成立于 1985 年,是美国两家天然气公司合并的产物,其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 经过 10多年的奋斗,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交易者,在美国企业中排名第七。 然而,安然公司 20xx 年 12 月 12日宣布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纪录。 破产损失最惨重的要数安然职工,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费尽心血积攒下来的企业退休金也随着安然的倒闭而荡然无存。 安然公司为员工建立了 401( K)计划,雇员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公司相应提供配套资金。 双方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在养老金分配前免缴所得税。 对于 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式,安然公司要求计划的参加者将大部分基金( 58%)都用于购买本公司股票。 这是因为,一方面购买本公司股票省去了委托代理机构的繁琐手续和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往往还向购买股票的员工提供一定的折扣。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一片繁荣的时期,许多大公司的股票价格飞涨,更是吸引了员工利用公司养老金计划来购买本公司股票。 安然公司 401( K)计划的具体运作方式是 “底线 抵消 ”,即把员工的养老基金投资计划与员工的持股计划( ESOP)捆绑起来。 也就是说,同时参加这两项投资计划的员工,如果能通过其中一项获得更 多利益的话,那么它通过另一项获得的利益就会被抵消。 “底线 抵消 ”方式是合法的,被不少公司沿用至今。 在安然公司,有近 10000 名员工同时参加了两项计划。 大公司选择这种投资方式运作养老基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大大缩减福利开支,而员工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投资安排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公司的承诺,保证他们可以从那项收益更多的投资计划中得到实惠。 既使公司的股价暴跌,他们仍然至少可以通过员工的养老金投资计划得到一个收益的底线。 根据《华尔街日报》,公司高层运作和计算员工的养老金收益的办法是按照 1996 年到 20xx 年安 然股价迅速攀升时的市价,即每股 美元到 美元来虚拟员工在员工持股计划中的收益,然后再依据这种锁定的高价计算出的高收益来抵消员工在 1987 年到 1995 年间的养老基金收益。 实际上员工在持股计划中的收益根本没有安然公司想象的那么高。 安然公司高层对员工养老金计划的管理采用的是欺骗和 “暗箱操作 ”的方式,这也是造成安然公司员工 养老基金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当安然的股票直线下坠,直到分文不值时,安然的管理者们竟然还在按照原来锁定的高水平股价计算出的收益去抵消员工们的养老金所得。 安然公司高层主管在 安然破产的前 20 天,还通过电 子邮件向安然员工发布安然股票运行正常的虚假信息,欺骗员工继续坚持下去。 调查人员透露,在 20xx 年 8 月中下旬,就在安然的股价已从 85 美元大跌到 37 美元之后不久,董事长肯尼思 莱曾在短短几天里连续两次向全体员工发送电子邮件,表示 “对公司的前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感觉良好 ”,并称安然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公司股价的辉煌业绩,他对 “股价大幅上涨 ”有信心。 同时,在公司破产之前,当安然股票在 4 周内快速缩水 2/3 的紧要关头,对包括 50 岁以上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禁止抛出个人退休基金账户中的安然股票。 然而,莱本人却自 1998 年 10 月以来,总共出售了 1 亿多美元的安然股票,其中 20xx 年一年就抛售了 4 000 万美元的安然股票。 该公司的其他 29 位高级主管也在股价崩盘之前,相继抛出了 1730 万股,兑现了 11 亿美元巨额现金。 安然的破产,最终使员工数十亿美元的养老金储蓄付之东流,血本无归。 安然公司的教训是深刻的,安然事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了对自我投资的限制 在安然养老金计划的 21 亿美元资产中,安然股票占了 58%,而且多数雇员都有很长的禁售期,在股票崩盘时无法出手,导致了巨大的损失。 自我投资的风险巨大,如果年金基金 的委托人,即年金计划的举办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企业的股票就会大打折扣,损失惨重。 安然公司养老金计划的破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对自我投资的限制。 2.违背了分散投资的原则 安然公司养老金资产投资过分集中于本公司的股票,将风险聚集在本企业的经营效益上,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固然,以员工的退休保险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成本较低,省去了很多中间费用,促进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企业的建设。 但是作为一项为了获取收益的投资而言,这一做法违背了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的原则。 企业制定养老金计划 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资金的安全性,应当区别于股权激励等其他形式的措施。 3.公司在企业年金治理结构中的角色不当 在安然养老金计划中,公司担任着年金理事会、投资决策人等多种角色,并对其他机构,如账户管理人施加过大的影响。 根据美国现行法律,雇主的责任是通过企业内部成立的理事会 (投资委员会 ) 或指派的受托人对退休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工具做出决定,然后由雇员具体决定如何将自己个人账户的资产在给出的投资工具中进行投资分配。 美国《雇员退休金保障法》规定,如果雇主为其提供了充分准确的投资信息,雇主将不会为因雇员所做的具 体投资决定而导致的资产损失负法律责任;但是如果雇主在投资工具选择中没有遵循妥善和谨慎的受托人职责的话,他要为投资失败负责。 安然公司既是受托人,又作为年金投资管理人给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建议,在企业年金治理结构中角色混淆,其目的是为自身的不正当利益。 4.公司高管与员工信息不对称和欺骗误导行为,使员工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和保护自身 利益 从安然案例看,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给养老基金运作造成了致命打击。 安然的养老基金管理中,对员工的自身利益的维护得不到体现。 公司管理层虽然允许员工自己决策养老金的投资,但企业给 出的建议投资方案往往是包含自己股票在内的几种简单方案,诱导员工的决定。 相比之下,多数员工还是会选择本公司的股票。 另外,雇主与雇员在信息上完全不对称和传递错误信息导致雇员对自己的投资风险一无所知,最终酿成雇员的重大损失。 5.外部缺乏有效监督,中介机构失职 安然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使企业年金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而外部监管的同样乏力使其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首先政府的监管没有到位,其次由于担当外部监督的金融机构为了利润为企业提供虚假报告,如安达信公司对安然审计不实、美林公司为其虚造利润、花旗银行和摩根大 通为其隐瞒巨大债务等,使养老金运作缺乏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管。 6.员工缺乏风险意识,对养老金认识不足 在安然案件中,公司对员工的误导是形成损失的重要原因,但员工自身对养老金运作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为了从安然案件中吸取教训,布什政府决定对企业养老金计划进行改革。 20xx 年 3 月 1 日美国总统布什专门提出了一项退休金制度改革计划,强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司员工的退休金,使员工在处理自己的退休储蓄账户时,有更大的自主权。 具体内容包括: 1.在加入公司退休储蓄养老金计划 3 年后 ,员工有权出售公司的股票,并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 2.公司在禁止出售股票时,主管与员工应一视同仁。 3.公司应该在禁止出售股票前 30 天通知员工。 4.公司应每个季度向员工报告其退休储蓄账户的情况。 多维度积分法在 A 公司住房补助中的应用 —— 种新型的员工激励方法 关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