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内容摘要: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 ②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 2. 法家思想 • (1)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 (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 迎合了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大一统 • 《 韩非子 》 : “ 夫严刑者 , 民之所畏也;重罚者 , 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 ,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鲁迅: “ 中国的王道 (儒家思想 ), 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 (法家思想 )相对立的东西 , 其实却是兄弟。 ” • 问题:材料中韩非子提出的治国方案是什么。 鲁迅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 提示: 韩非子提出的治国方案是用严刑重罚治国。 鲁迅的话说明法 、 儒两家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 其思想都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 3. “ 祸兮 , 福之所倚;福兮 , 祸之所伏。 ”折射的是 ( ) • A. 老子的 “ 无为 ” 思想 • B. 孔子的贵贱有 “ 序 ” 思想 • C. 孟子的 “ 仁政 ” 思想 • D.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福与祸相互转化的关系 , 其体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因此选 D。 • 答案: D •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提出 “ 仁 ” 的学说,主张 “ 以德治民 ” ;维护周礼,主张 “ 贵贱有‘ 序 ’” ;主张 “ 因材施教 ”“ 有教无类 ” 孟子 提出 “ 仁政 ”“ 民贵君轻 ”“ 性善论 ” 等思想 荀子 提出 “ 仁义 ”“ 王道 ”“ 制天命而用之 ”“ 性恶论 ” 等思想 学派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提出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等思想 道家 老子 主张 “ 无为而治 ”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 (2020北京模拟 )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于公元前 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 ) • A. 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 B. 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局面形成和发展 • C.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 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