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内容摘要:
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 《 时务报 》 ;一是 《 新民丛报 》 ;一是 《 新青年 》。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 3. 1909年初, 《 大公报 》 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 ……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解析 由 1909年可排除 A、 D两项,由 “ 亲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 ” 可确定该媒体为电影。 B 4. 《 焦点访谈 》《 东方时空 》《 新闻调查 》《 同一首歌 》 是哪一传媒的名牌栏目 (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5.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报刊等途径迅速了解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庆盛典。 那么,国庆10周年时,人们不能通过哪种途径及时了解北京的国庆盛典 ( ) A.看电视 B.上互联网 C.听广播 D.看报刊 解析 互联网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周年的时间为 1959年 10月 1日,故当时人们无法通过上互联网这一途径及时了解国庆10周年庆典。 C B 6. 2020年 8月 14日上午 10点,待在家中的新加坡居民为及时掌握北京奥运会第一手资讯,并就某一项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 ( )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解析 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可以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D 能力提升 7.右图是 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 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 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 ) ① 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20世纪初期这份由革命党人秋瑾创办的杂志,其主要宗旨不是为了减少文盲,而是要传播新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引导人们关注国事。 B 8.“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的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 《 上海 1943》 中的一段歌词。 下列情况在 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高一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相关推荐
, 1914年 6月28日 , 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刺杀 ,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的经过 一战的爆发 一战的三条战线 一战的进程 主要的四场战役 德奥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 , 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 7月 28日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以后一周里 , 德 , 俄 、 法 、 英先后投入战争 ,
的可能性。 邓小平南方谈话 (电影资料)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十四大--确立目标 十四届三中全会--进入新阶段 2020年--初步建立 十六大--进一步完善
地巩固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张 吴 冯 北京 北京政变 冯玉祥 1925年 3月 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图为北京民众集会,要求召开国民会
成熟的文字 ⑵ 史料价值 自然科学、文学艺术、 社会状况。 思考: 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 ● 文字是人类所发明的最重要的 符号系统。 是交流思想的 工具 ,还是文化的 载体 ,同时 ,文字本身也是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了文字,可以 突破空间的限制 ,实现各地区间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 有了文字,可以 突破时间的限制 ,记录历史、积累文化知识
(1)经济上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2)军事上 :华约的成立 (1955) 4. 影响 主导国际关系 (造成西欧靠美。 东欧靠苏 ) 全面对抗 (两大阵营对峙长达 40多年 ) 争夺势力范围 (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 选择题 : ( ) 的资本主义制度 ,遏制共产主义 ,美苏双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 ( ) 、军事实力增强 C B D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