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练习与答案内容摘要:

平均温 度与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235 磨粒磨削点温度是引起磨削刃的热损伤、砂轮的磨损、破碎和粘附等现象的重要因素。 236 磨削区温度影响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237 工件表面层的温度分布与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生成机理、磨削裂纹的产生以及工件的使用性能等有关。 238 积屑瘤是在中等切速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239 在精加工时,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是有利的,应设法利用这一点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 240 积屑瘤的形成与摩擦条件有关,而影响摩擦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压力。 241 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 v 较 高、切削厚度 hD较 大 时易发生前刀面磨损。 242 当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薄,则易发生后刀面磨损。 243 当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会出现后刀面磨损。 244 当切削塑性金属,采用中等切速及中等进给量时,常出现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245 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 246 磨粒磨损只在低速切削条件下都存在,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粒磨损往往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247 粘结磨损一般在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比较严重。 248 扩散磨损在高温作用下发生。 扩散磨损其实质是一种物理性质磨损。 249 切削用量中切削速 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 250 传统上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刀具一定耐用度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采用最大的切削深度 ap,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 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选定(计算或查表)合理的切削速度 v。 3. 单项选择题 31 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副刃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 )的切削方式。 ① λs> 0 ② λs= 0 ③ λs< 0 32 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于 ( )。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已加工表面 33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 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① 带状切屑 ② 单元切屑 ③ 崩碎切屑 34 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 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 ① 带状切屑 ② 单元切屑 ③ 崩碎切屑 35 内摩擦实际就是金属内部的滑移剪切,同粘结面积有关。 这部分的摩擦力 Ffi 约占切屑与前刀面总摩擦力的 ( )。 ① 55% ② 65% ③ 75% ④ 85% 36 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的重要成因。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37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 ① 切削速度 ② 切削深度 ③ 进给量 38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 ① 切削速度 ② 切削深度 ③ 进给量 39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 ( )。 ① 刀尖处 ②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③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④ 主 刀刃处 310 磨削区温度 是砂轮与工件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一般约有 500~ 800℃,它影响 ( )。 ① 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② 磨削刃的热损伤、砂轮的磨损、破碎和粘附等 ③ 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产生 ④ 加工表面变质层、磨削裂纹以及工件的使用性能 311 积屑瘤是在 ( )切削 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 低速 ② 中低速 ③ 中速 ④ 高速 312 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 ① 切削速度 ② 切削深度 ③ 进给量 4. 多项选择题 41 主切削力 Fc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 方向一致,作用于工件切线方向,是( )的主要依据。 ① 计算机床功率 ② 设计夹具 ③ 设计刀具 ④ 设计和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 42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 ① 工件材料 ② 切削用量 ③ 刀具材料 ④ 刀具几何形状与几何角度 43 切削过程中影响散热的因素有( )。 ① 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 ② 刀具材料的导热系数 ③ 冷却润滑液 ④ 刀具主刀刃与工件接触长度 44 磨削是工件表面温度可达 1000℃以上,在工件表层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 600~ 1000℃/mm),并会出现( )等缺陷。 ① 尺寸形状偏差 ② 表面烧伤 ③ 加工硬化 ④ 残余应力 45 合理地控制切削条件、调整切削参数,尽量不形成中温区就能较有效地抑制或避免积屑瘤形成。 一般可采用的措施包括( ) ① 控制切削速度 ② 减小刀具前角 ③ 使用高效切削液 ③ 当工件材料塑性过高,硬度很低时,可进行适当热处理,提高其硬度,降低其塑性 46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 )。 ① 塑性变形效应 ② 里层金属弹性恢复 ③ 表层金属的相变 ④ 热变形 47 当( )时 易发生前刀面磨损。 ① 切削塑性材料 ② 切削速度 较 高 ③ 切削厚度 较 大 ④ 切削深度较大 48 当( )时易发生后刀面磨损。 当( )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也会出现后刀面磨损。 ① 切削脆性金属 ② 切削塑性材料 ③ 切削速度较低 ④ 切削厚度较薄 49 决定粘结磨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 )。 ① 接触面间分子活动能量 ② 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的硬度比 ③ 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 ④ 刀具材料与工件的亲和能力 410 视优化目标不同,常见的切削用量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有( )。 ① 按最高生产率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 ② 按最大刀具耐用度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 ③ 按最大利润率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 ④ 按最低成本标准评定的目标函数 5. 问答题 51 如何表示切屑变形程度。 52 影响切削变形有哪些因素。 各因素如何影响切削变形。 53 三个切削分力是如何定义的。 各分力对加工有何影响。 54 刀具磨损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为何出现这种规律。 55 刀具破损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的破损形式有何不同。 56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57 说明最 大生产效率刀具使用寿命和经济刀具使用寿命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58 切削液有何功用。 如何选用。 59 磨粒粒度是如何规定的。 试说明不同粒度砂轮的应用。 510 试述高速磨削、强力磨削和砂带磨削的特点和应用。 第 4 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 的 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 ① 小于 50 ② 等于 50~ 200 ③ 等于 200~ 1000 ④ 大于 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 与基体硬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 “源误差 ”,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 切 向 15 试切 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③ 3 ② 6 ③ n3 ④ n6 16 精加工 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 ① 1/10~ 1/5 ② 1/5~ 1/3 ③ 1/3~ 1/2 ④ 1/2~ 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 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②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性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③ 升速 ② 降速 ③ 等速 ④ 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 动链的( )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 首端 ② 末端 ③ 中间 ④ 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 )。 ① 之和 ② 倒数之和 ③ 之和的倒数 ④ 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 大于 ② 等于 ③ 小于 ④ 远小于 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 ① 正比 ② 反比 ③ 指数关系 ④ 对数关系 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 ① 正比 ② 反比 ③ 指数关系 ④ 对数关系 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 ① 传给工件 ② 传给刀具 ③ 传给机床 ④ 被切屑所带走 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 ① 传给工件 ② 传给刀具 ③ 传给机床 ④ 被磨屑所带走 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 ① 加大截面积 ② 减小长径比 ③ 采用开式结构 ④ 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 ① 成 正比 ② 成反比 ③ 无关 ④ 关系不大 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 ①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②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④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21 加工塑性材料时,( )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 低速 ② 中速 ③ 高速 ④ 超高速 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 ① 无关 ② 相近 ③ 相同 ④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削扁 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 )。 ① 镗杆横截面积加大 ② 镗杆截面矩加大 ③ 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④ 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 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④ 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 ① 试切法 ② 调整法 ③ 定尺寸刀具法 ④ 自动控制法 2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有重要影响。 ① 耐磨性 ② 耐蚀性 ③ 抗疲劳 强度 ④ 配合质量 2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等几种基本形式。 ① 径向跳动 ② 轴向窜动 ③ 倾角摆动 ④ 偏心运动 24 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 )。 ① 零件材料 ② 表面粗糙度 ③ 名义压强 ④ 名义面积 25 如习图 425 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 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 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① 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