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法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内容摘要:
tA为 LtA=200( 1–60%) =80 mg/L 已知 B段出水 BOD5浓度 LtB=20 mg/L, B段 BOD5去除率 EB为 EB=( LtA–LtB) /LtA=( 80–20) /80=% ③ 曝气池容积计算 进水 BOD5浓度 La=200 mg/L, A段 BOD5去除量 LrA为 LrA=La–LtA=200–80=120mg/L= kg/m3 A段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 XVA为 XVA=fXA== 则 A段曝气池容积 VA=24Q设 LrA/( NSA XVA)为 VA=24104( 24**) =7200 m3 B段 BOD5去除量 LrB为 LrB=( LtA–LtB) =80–20=60 mg/L= kg/m3 B段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 XVB为 XVB=fXB== kg/m3 则 B段曝气池容积 VB=24Q设 LrB/( NSBXVB)为 VB=24104( 24**) =64286 m3 ④ 水力停留时间计算 11 毕业论文 水力停留时间 T=V/Q A段沉砂池 4座, B段 1座 则 A段水力停留时间 TA=VA/Q设 =7200*24/( *10*104 ) = h B段水力停留时间 TB=VB/Q设 =64286*24/( *40*104 ) = h ⑤ 最大需氧量 A段最大需氧量 OA=a/Q设 LrA 其中: a/— 需氧量系数, — kg O2/kg BOD5 则 OA=*60*104*012/24=1500kg O2/h B段最大需氧量 OB=a/Q设 LrB +b/Q设 Nr 其中: a/—需氧量系数, kg O2/kg BOD5 b/—NH3–N 硝化需氧量系数, kg O2/kg NH3–N OB=*60*104*+*60*104*( 30–5) *103/24= kg O2/h 二段总需氧量 O2=OA+OB=1500+= kg O2/h ⑥ 剩余污泥量 A段剩余污泥量 设 A段 SS去除率为 75%, SS去除量 Sr=20075%=150 mg/L=,干污泥量 为 WA=QSr+aQLrA 其中: a—污泥增殖系数, — kg/kg BOD5,取 kg/kg BOD5 Q—污水平均流量, 40*104 m3/d WA=40*104*+*40*104*=*104kg/d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 PA 为 %)为 QSA=WA/[( 1–PA) 1000] QSA=*104/[( 1–%) *1000]=*103 m3/d B段剩余污泥量 干污泥量为 WB=aQLrB 其中: a—污泥增殖系数, — kg/kg BOD5,取 kg/kg BOD5 Q—污水平均流量, 40*104 m3/d WB=*40104*=*104kg/d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 PB为 %) QSB=WB/[( 1–PB) 1000] QSB=*104/[( 1–%) 1000]=*103 m3/d 总泥量 QS=QSA+QSB=( +) *103=*10 m3/d 12 毕业论文 ⑦ 污泥龄计算 θC A段污泥龄 θCA=1/( aANSA) 其中: aA—A段污泥增殖系数,取 kg/kg BOD5 NSA—A段污泥负荷 [kg BOD5/( kgMLSSd) ],取 kg BOD5/( kgMLSSd) 则 θCA=1/( *) = d B段污泥龄 θCB=1/( aBNSB) 其中: aB—B段污泥增殖 系数,取 kg/kg BOD5 NSB—B段污泥负荷 [kg BOD5/( kgMLSSd) ],取 kg BOD5/( kgMLSSd) 则 θCB=1/( ) = d ⑧ 回流污泥浓度浓度 Xr=X( 1+R) /R 其中: X—混合液污泥浓度 R—污泥回流比 A段回流污泥浓度 XrA=2500( 1+) /=6667 mg/L B段回流污泥浓度 XrB=3500( 1+) /=7000 mg/L A段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 计算和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确定曝气池容积 A段曝气池共设 2个,每个曝气池容积为 7200/2=3600m3。 2)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池深 h为 8 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积 F为 F=3600/8=450m2,池宽 B取 15 m,宽深比 B/h=15/8= 1—2 之间,符合规定。 池长 L=F/B=450/15=30 m, 每个曝气池设计为单廊道曝气池,廊道长取 30 m。 曝气池超高取 m,则曝气池池高为 H=8+= m ② A段曝气池曝气系统设计与计算 1)最大需氧 量为 OA=1500kg/h 2)平均时需氧量为 O2=a/QLrA=*40*104* 3)每日去除的 BOD5值为 BODrA=40*104* ③ A段供气量计算 13 毕业论文 采用网状模型微孔空气扩散器,铺设距池底 处,淹没水深 ,计算温度 30℃。 查表得 20℃ 和 30℃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分别为 CS( 20℃ ) = mg/L, CS( 30℃ ) = mg/L 1)空气扩散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b=*105+9800 H为 Pb=*105+9800*= Pa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为 O t=21( 1–EA) *100/[79+21*( 1–EA) ] 其中: 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率,此处取值 12%,则 O t=21( 1–) *100/[79+21*( 1–) ]=% 2)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浓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为 CSb( T) =CS( T) [Pb/( *10 5) +O t/42 ] 最不利 的温度条件按 30℃ 计算,则 CSb( 30℃ ) =*[( *10 5) /( *10 5) +] = mg/L 换算为在 20℃ 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R0=RCS( 20℃ ) /{α[βρCSb( T) –c ] –20} 其中: R0—单位时间由于曝气向清水传递的氧量 R—单位时间向混合液传递的氧量,相当于平均需氧量 α—因混合液含污泥颗粒而降低传递系数的修正值( 1),取 α= β—废水饱和溶解氧的修正值( 1),取 β= ρ—气压修正系数, ρ=当地实际大气压 /*105,取 ρ= c—废水实际溶解氧的浓度,取 c= mg/L T—混合液设计温度, T=30℃ R0=1200*{*[**–]*–20}= mg/h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0max=1500*{*[**–]*–20}=1892 mg/h 3)曝气池的平均时供氧量 GS=R0*100/( EA)则 GS=*100/( *12) = m3/h 曝气池最大供气量 GSmax= R0max100/( EA)则 14 毕业论文 3GSmax=1892*100/( *12) = m/h 去除 1kg BOD5的供气量( m3 空气 /kg BOD)为 △空气 = 1 m3 污水的供气量( m3 空气 /m3 污水)为 △空气 =*24/40*104= m3 空气 /m3 污水 4) A段曝气池曝气系统的空气总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中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 8 倍考虑,污泥回流比 R 值为 60%,则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气量为8**40*104/24=8*104m3/h 5)空气管路计算 在两个曝气池相邻的隔墙上铺设 10 根空气干管。 在干管上设 5 对曝气管,共10 条配气竖管。 则两个曝气池中共有 10 条配气竖管,每根竖管的供气量为 曝气池平面面积为 2*15*30=900 m2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服务面积按 m2 计算,则所需空气扩散器的总数为3600/=7347个 每个竖管上安装的空气扩散器的数目为 7347/10=74 个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 10*74) = m3/h 6)空压机的选定 一般希望管道及扩散设备的总压力损失不大于 15 kPa,其中管道损失控制在 5 kPa内,其余为扩散设备的压力损失。 风压损失 P( Pa)可按下式估算: P=H/+15 其中: H/—空气扩散器淹没水深, m 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曝气池底 m 处,因此,空压机所需压力为 P=( 8–) *+15= 供压机供气量最大量估计值( m3/min)为 +8*104= 平均时供气量估计量为 +80000= m3/h= 根据所需压力和空气量,采用 LG200型空压机 15台,该型空压机风压 50 kPa,风量 200 m3/min, 4台备用。 曝气池的出水通过管道送往中沉池集配水井,输水管道内的流量按最大时流量加 15 毕业论文 上回流的污泥量进行设计,回流比为 60%,则输水管的管径为 1000 mm,管内最大流速为 m/s。 集配水井为内外套筒结构,由 A段曝气池过来的输水管道直接进入内层套筒,进行流量分配,通过两根 800 mm 的管道送往 2个中沉池,管道内最大水流速度为。 B段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计算和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确定曝气池容积 B段曝气池共设 4组,每组容积为。 2)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池深 h为 8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 积 F为 F=16072/8=2020 m2 池宽 B取 16 m,宽深比 B/h=16/38=2介于 1—2 之间,符合规定。 池长 L=F/B=2020/16=, 每组曝气池设计为 3廊道曝气池,每个廊道长 L1 为 L1=,取为 32 m。 曝气池超高取 m,则曝气池总池高为 H=+= m ② B段曝气池曝气系统设计与计算 1)最大需氧量为 OB= 2)平均时需氧量为 O2=a/QLrB +b/QNr 为 O2=*40*104*+*40*104*( 30–5) *103/24=3896 kg O2/h 3)每日去除的 BOD5值为 BODrB=40*104* ③ B段供气量计算 采用网状模型微孔空气扩散器,铺设距池底 m 处,淹没水深 m,计算温度 30℃。 查表得 20℃ 和 30℃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分别为 CS( 20℃ ) = mg/L, CS( 30℃ ) = mg/L 1)空气扩散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b=*105+9800 H为 Pb=。ab法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相关推荐
和部分偏置抽油机采用这种结构的支架;(对于重型油机尤其突出),另一种是三腿支架,它是用工字钢和槽钢组焊而成,它的特点是开度大,运输方便,但安装困难;其另一个优点是当它的后腿与减速器座相联时,使底座不受弯曲应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底座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国内的部分偏置抽油机采用这种结构的支架,国外的常规抽油机和偏置抽油机均使用三腿支架。 本次设计的支架采用的是三腿结构 , 支架前面的两个
Flash,使得 STC89C52 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 字节 Flash, 512 字节 RAM, 32 位 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 4KB EEPROM, MAX810 复位电路, 3 个16 位定 时器 /计数器, 4 个外部中断,一个 7 向量 4 级中断结构(兼容传统 51 的 5 向量 2 级中断结构)
1250= ( 3)齿轮传动设计 ①输入功率 P入=Pη 式中:联轴器效率η =(查 [1]得) P入 = = 主动轮转速 n1=632r/min 主动轮传递的转矩 T1 = 106 P入 /n1 = 106 105 N mm ② 选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查 [2]P211 表 主动轮用 40Cr 调质处理,齿面硬度 HB241~286;从动轮用 40Cr 调质处理,齿面硬度 HB241~286
? 60? 75 圆柱面 ? 141 右端面 定位表面: 两端中心孔 机床型号 :CJK6140 夹具: 三 爪卡盘 刃具: 90 度 刀 量具: 外 径 千分尺 、 游标卡尺 加工直径: ? 60 ? 75 加工长度:170mm 背吃刀量 : 进给量 : 切削速度 : 260300 机动时间 :20 辅助时间 :10 准备时间 :10 合计 : 40 14 序号 工序和工步内容 加工面
解到此 工件结构较简单,通过铸造再加工即可获得,表面的精度要求不高,只是在右端面的接触处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以保证密封性。 泵盖上的沉头孔和销孔用一般钻床夹具可加工出来,而盲孔可利用设计的专用夹具加工。 总体来说,此工件还是比较容易加工。 零件毛坯的确定 零件的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它对工艺规程的制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产更多相关参考论
部位; 应靠近工件的加工表面。 根据以上的四大原则,由前面的分析已知零件的定位面为底面、主 要定位面为底面,因此夹紧力方向应指向底面,如图所示。 14 二、夹紧力大小的估算 加工过程中,工件受到切削力、离心力、惯性力及重力作用。 理论上,夹紧力的作用应与上述力(矩)的作用平衡;而实际上,夹紧力的大小还与工艺系统的刚性、 15 夹紧机构的传递效率等有关。 而且,切削力的大小在加工过程中是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