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法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内容摘要:

tA为 LtA=200( 1–60%) =80 mg/L 已知 B段出水 BOD5浓度 LtB=20 mg/L, B段 BOD5去除率 EB为 EB=( LtA–LtB) /LtA=( 80–20) /80=% ③ 曝气池容积计算 进水 BOD5浓度 La=200 mg/L, A段 BOD5去除量 LrA为 LrA=La–LtA=200–80=120mg/L= kg/m3 A段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 XVA为 XVA=fXA== 则 A段曝气池容积 VA=24Q设 LrA/( NSA XVA)为 VA=24104( 24**) =7200 m3 B段 BOD5去除量 LrB为 LrB=( LtA–LtB) =80–20=60 mg/L= kg/m3 B段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 XVB为 XVB=fXB== kg/m3 则 B段曝气池容积 VB=24Q设 LrB/( NSBXVB)为 VB=24104( 24**) =64286 m3 ④ 水力停留时间计算 11 毕业论文 水力停留时间 T=V/Q A段沉砂池 4座, B段 1座 则 A段水力停留时间 TA=VA/Q设 =7200*24/( *10*104 ) = h B段水力停留时间 TB=VB/Q设 =64286*24/( *40*104 ) = h ⑤ 最大需氧量 A段最大需氧量 OA=a/Q设 LrA 其中: a/— 需氧量系数, — kg O2/kg BOD5 则 OA=*60*104*012/24=1500kg O2/h B段最大需氧量 OB=a/Q设 LrB +b/Q设 Nr 其中: a/—需氧量系数, kg O2/kg BOD5 b/—NH3–N 硝化需氧量系数, kg O2/kg NH3–N OB=*60*104*+*60*104*( 30–5) *103/24= kg O2/h 二段总需氧量 O2=OA+OB=1500+= kg O2/h ⑥ 剩余污泥量 A段剩余污泥量 设 A段 SS去除率为 75%, SS去除量 Sr=20075%=150 mg/L=,干污泥量 为 WA=QSr+aQLrA 其中: a—污泥增殖系数, — kg/kg BOD5,取 kg/kg BOD5 Q—污水平均流量, 40*104 m3/d WA=40*104*+*40*104*=*104kg/d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 PA 为 %)为 QSA=WA/[( 1–PA) 1000] QSA=*104/[( 1–%) *1000]=*103 m3/d B段剩余污泥量 干污泥量为 WB=aQLrB 其中: a—污泥增殖系数, — kg/kg BOD5,取 kg/kg BOD5 Q—污水平均流量, 40*104 m3/d WB=*40104*=*104kg/d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 PB为 %) QSB=WB/[( 1–PB) 1000] QSB=*104/[( 1–%) 1000]=*103 m3/d 总泥量 QS=QSA+QSB=( +) *103=*10 m3/d 12 毕业论文 ⑦ 污泥龄计算 θC A段污泥龄 θCA=1/( aANSA) 其中: aA—A段污泥增殖系数,取 kg/kg BOD5 NSA—A段污泥负荷 [kg BOD5/( kgMLSSd) ],取 kg BOD5/( kgMLSSd) 则 θCA=1/( *) = d B段污泥龄 θCB=1/( aBNSB) 其中: aB—B段污泥增殖 系数,取 kg/kg BOD5 NSB—B段污泥负荷 [kg BOD5/( kgMLSSd) ],取 kg BOD5/( kgMLSSd) 则 θCB=1/( ) = d ⑧ 回流污泥浓度浓度 Xr=X( 1+R) /R 其中: X—混合液污泥浓度 R—污泥回流比 A段回流污泥浓度 XrA=2500( 1+) /=6667 mg/L B段回流污泥浓度 XrB=3500( 1+) /=7000 mg/L A段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 计算和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确定曝气池容积 A段曝气池共设 2个,每个曝气池容积为 7200/2=3600m3。 2)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池深 h为 8 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积 F为 F=3600/8=450m2,池宽 B取 15 m,宽深比 B/h=15/8= 1—2 之间,符合规定。 池长 L=F/B=450/15=30 m, 每个曝气池设计为单廊道曝气池,廊道长取 30 m。 曝气池超高取 m,则曝气池池高为 H=8+= m ② A段曝气池曝气系统设计与计算 1)最大需氧 量为 OA=1500kg/h 2)平均时需氧量为 O2=a/QLrA=*40*104* 3)每日去除的 BOD5值为 BODrA=40*104* ③ A段供气量计算 13 毕业论文 采用网状模型微孔空气扩散器,铺设距池底 处,淹没水深 ,计算温度 30℃。 查表得 20℃ 和 30℃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分别为 CS( 20℃ ) = mg/L, CS( 30℃ ) = mg/L 1)空气扩散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b=*105+9800 H为 Pb=*105+9800*= Pa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为 O t=21( 1–EA) *100/[79+21*( 1–EA) ] 其中: 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率,此处取值 12%,则 O t=21( 1–) *100/[79+21*( 1–) ]=% 2)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浓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为 CSb( T) =CS( T) [Pb/( *10 5) +O t/42 ] 最不利 的温度条件按 30℃ 计算,则 CSb( 30℃ ) =*[( *10 5) /( *10 5) +] = mg/L 换算为在 20℃ 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R0=RCS( 20℃ ) /{α[βρCSb( T) –c ] –20} 其中: R0—单位时间由于曝气向清水传递的氧量 R—单位时间向混合液传递的氧量,相当于平均需氧量 α—因混合液含污泥颗粒而降低传递系数的修正值( 1),取 α= β—废水饱和溶解氧的修正值( 1),取 β= ρ—气压修正系数, ρ=当地实际大气压 /*105,取 ρ= c—废水实际溶解氧的浓度,取 c= mg/L T—混合液设计温度, T=30℃ R0=1200*{*[**–]*–20}= mg/h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0max=1500*{*[**–]*–20}=1892 mg/h 3)曝气池的平均时供氧量 GS=R0*100/( EA)则 GS=*100/( *12) = m3/h 曝气池最大供气量 GSmax= R0max100/( EA)则 14 毕业论文 3GSmax=1892*100/( *12) = m/h 去除 1kg BOD5的供气量( m3 空气 /kg BOD)为 △空气 = 1 m3 污水的供气量( m3 空气 /m3 污水)为 △空气 =*24/40*104= m3 空气 /m3 污水 4) A段曝气池曝气系统的空气总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中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 8 倍考虑,污泥回流比 R 值为 60%,则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气量为8**40*104/24=8*104m3/h 5)空气管路计算 在两个曝气池相邻的隔墙上铺设 10 根空气干管。 在干管上设 5 对曝气管,共10 条配气竖管。 则两个曝气池中共有 10 条配气竖管,每根竖管的供气量为 曝气池平面面积为 2*15*30=900 m2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服务面积按 m2 计算,则所需空气扩散器的总数为3600/=7347个 每个竖管上安装的空气扩散器的数目为 7347/10=74 个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 10*74) = m3/h 6)空压机的选定 一般希望管道及扩散设备的总压力损失不大于 15 kPa,其中管道损失控制在 5 kPa内,其余为扩散设备的压力损失。 风压损失 P( Pa)可按下式估算: P=H/+15 其中: H/—空气扩散器淹没水深, m 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曝气池底 m 处,因此,空压机所需压力为 P=( 8–) *+15= 供压机供气量最大量估计值( m3/min)为 +8*104= 平均时供气量估计量为 +80000= m3/h= 根据所需压力和空气量,采用 LG200型空压机 15台,该型空压机风压 50 kPa,风量 200 m3/min, 4台备用。 曝气池的出水通过管道送往中沉池集配水井,输水管道内的流量按最大时流量加 15 毕业论文 上回流的污泥量进行设计,回流比为 60%,则输水管的管径为 1000 mm,管内最大流速为 m/s。 集配水井为内外套筒结构,由 A段曝气池过来的输水管道直接进入内层套筒,进行流量分配,通过两根 800 mm 的管道送往 2个中沉池,管道内最大水流速度为。 B段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计算和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确定曝气池容积 B段曝气池共设 4组,每组容积为。 2)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池深 h为 8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 积 F为 F=16072/8=2020 m2 池宽 B取 16 m,宽深比 B/h=16/38=2介于 1—2 之间,符合规定。 池长 L=F/B=2020/16=, 每组曝气池设计为 3廊道曝气池,每个廊道长 L1 为 L1=,取为 32 m。 曝气池超高取 m,则曝气池总池高为 H=+= m ② B段曝气池曝气系统设计与计算 1)最大需氧量为 OB= 2)平均时需氧量为 O2=a/QLrB +b/QNr 为 O2=*40*104*+*40*104*( 30–5) *103/24=3896 kg O2/h 3)每日去除的 BOD5值为 BODrB=40*104* ③ B段供气量计算 采用网状模型微孔空气扩散器,铺设距池底 m 处,淹没水深 m,计算温度 30℃。 查表得 20℃ 和 30℃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分别为 CS( 20℃ ) = mg/L, CS( 30℃ ) = mg/L 1)空气扩散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b=*105+9800 H为 P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