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技术方案(工程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程勘察规范》 GB5002194 1《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2《低电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5 2《建筑防雷读者论坛规范》 GB5005794( 2020 年版) 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范》 GB5006292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3 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2《电气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J6390 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HG/T205132020 3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和图形符号 HG/T205052020 3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 FIG/T205072020 3控制室设计规定 HG/T205082020 3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092020 3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7002020 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定》 GB5017493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20 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 GB123481990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4 4《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4/262020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城市概况 大朗镇南临深圳市,东靠 黄江、常平,北与东坑为邻,西依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至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依据大朗镇总体规划 (20202020),大朗镇近期 (2020 年 )总人口为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中期 (2020 年 )总人口为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远期 (2020 年 )总人口为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40km2。 依据《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东莞市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镇区围合的松山湖区域。 北靠寮步镇,南临罗田水库 ,西邻 107 国道,东至杨朗公路,莞深高速公路从园区穿过,总面积为。 改革开放后,东莞市凭借政策、区位、交通枢纽和传统侨乡等因素,靠“ 三来一补 ” 、 “ 三资 ” 企业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即外推式占主导的发展过程 ),实现了快速工业化推动的高速经济增长。 目前,东莞经济系统的自增长能力较强,外部推力中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已基本完成,本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逐步上升以及珠三角其它城市的竞争等,使得外部作用力逐渐下降。 因此,东莞市必须抓住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改善、地区产业结构重组以及国际劳动空 间分工形式的变化,加强自身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的建设。 在集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国际经济和贸易空间 (市场和渠道 ),加速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渗透,扩大本地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5 未来若干年,东莞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 治理与整顿 ” 并重,解决 90年代初城市 “ 超 ” 高速发展,特别是城镇用地利用率低和推而未建用地比重大的问题,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为: 1) 形成适合东莞市产业发展格局的城市空间结构,即以中心城为纽带,连接西 (广深高速公路沿线 )、东 (广深铁路沿线 )两条产业带和城镇发展轴, 形成 “ 一中心多支点 ” 城乡协调发展的 城镇结构体系。 2) 重点抓好城镇建设用地的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根据规划确定的各阶段土地开发总量和人口规模,消化和吸收规划区内已推未建用地,合理安排城镇建设项目;根据中心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园区的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建设用地范围,在土地开发的同时,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外向拓展,限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扩大,严格保护农业及其它生态用地。 3) 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强建成区传统风貌地的保护;建设与城市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相适应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各层次城市中心和居住地区,建 设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城市形象设计。 4) 城市房地产开发必须重视非户籍常住人口的需要,提高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例。 5) 建设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高标准、布局合理、与环境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6) 加速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为城市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现代化、大容量、高标准、综合性的城市通信网络,加快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6 7) 保护城市山、水环境,营造丰富的绿色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 根据规划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郊野公园和水源保护地,结合市区公园绿地、道路和河岸绿化、组团隔离绿带以及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的附属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的绿色屏障和青山、碧水、绿地风貌,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自然条件 东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暖夏长而不酷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且多暴雨,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气温: 年平均气温: ℃ 极端高温: ℃ 极端低温: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 1724mm(71 年平均 ) 最大年降雨量: 3320mm(1959年 ) 最小年降雨量: 972mm(1963年 ) 最大月降雨量: 250~300mm 暴雨多集中在 4~9 月份,其间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80% 风向、风速 东莞市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盛行东风、东北风次之,瞬间风速最大 12 级 (35 米 /秒 ),平均风速 10 级 (26 米 /秒 )。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7 台风是东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平均有 2~3 次台风对东莞带来影响。 湖泊河流水文 东莞市域内水体 96%属东江水系。 东江每年给东莞市 带来的平均过境水量多达 亿立方米,占本市总地面水总量的 90%以上。 东莞市年平均降雨量为 1788 毫米,产生的河川径流量为 亿立方米。 市域内现有蓄水工程 415宗,总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总库容 亿立方米。 有引水工程 141 宗,设计引水流量 立方米 /秒,其中最大引水工程为东引运河。 由于东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多受咸潮影响,故尚未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东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降水丰沛,径流量大,过境水多。 市域内现有蓄水工程 415 处,储水量 100 万立方米以上有 30 座。 中型水库 7 座,小一型水库 33 座,其余为小二型水库和山塘,总集水面积 ,总库容 亿 m3。 引水工程:东莞市现有引水工程 141 处,最大的引水工程为东引运河,全长 103 公里,由东莞市的东北部桥头镇建塘口闸,以无坝形式将东江水引入,流经桥头、企石、石排、横沥、东坑、寮步、茶山、东莞、厚街、虎门等镇区,从长安镇的磨碟水闸入海。 沿线有大、小水闸 20 座,灌溉及排涝面积 20 万亩,并且解决沿线各镇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地下水:东莞市位于珠江入海口东部,水系发达,地表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系受咸潮影响。 境内地下水主要 为浅层潜水,埋深 ~ 米。 含水层为第四系的细沙层、粉沙层和亚沙土层。 补给源为大气降水,主要由东部及东南部丘陵带渗透补给,洪水期亦有河水渗入补给。 松山湖水库位于寒溪河支流松木山水上游,工程于 1958年 5月动工, 1959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8 年 9 月建成,是一宗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 其集雨面积约。 水库设计水位 (珠基,以下相同 ),设计库容 5399 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 24 米,正常库容 3970 万立方米,校核水位 米,总库容 6294万立方米。 水库有主坝一座,副坝六座,溢洪道一座,输水涵管双 条,水力发电站一座。 大朗境内有寒溪河和及其支流从镇区内穿过。 寒溪河水系发源于黄江镇大屏嘴,河道全长 59 公里,其中干流长 公里,流域面积 720 平方公里,在上游集流较大的梅塘水、松木山水和黄沙三支水上游分别兴建了黄牛埔水库、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 寒溪河原由峡口处汇入东江,现为运河所拦截,以峡口水闸与东江相通。 地形地势 东莞地形属平原丘陵型,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境内地形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滩涂和水域等。 从分布情况看,东南部多山岭,尤以东部为最,且集中连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 200~600m 之间,坡度 30176。 左右;中部为丘陵地区,以成片低山丘陵为特色;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在 30~80m 之间,是地势起伏和缓,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是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 大朗镇南临深圳市,东靠黄江、常平,北与东坑为邻,西依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大朗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高,靠近大陂海地势低。 大朗镇东南部为山丘,海拔高 100~160m 左右,其间有罗田水库、草之坑水库 、水流石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9 水库,南部为樟木头林场,无排水系统。 大朗镇地质构造稳定,现状地貌类型为第四纪形成,山丘以粗粒花岗岩为主,少量斑状花岗岩,岩石分裂成大块,至风化溶解成偏红色土壤,堆积山坡。 由于粒度较粗,易被洪水冲刷。 土壤为偏酸性粘土。 大朗镇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一般在 120~180kPa,适宜于建设。 有记载的有感地震 700 年来仅有数次,均在三级以下,属地震稳定地区。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属于丘陵地区,北靠寮步,西临大岭山,东面是大朗镇。 区内以松木山水库为界,分为东南部和北部两个片区。 东南片区靠近松木山水库的地势较高 ,约为 30m 左右,越往东标高越低,最东侧标高为 10m 左右。 松山湖北部片区与大朗交界处地势较高,自此处向东或向西地势均降低。 排水现状及规划 排水现状 大朗镇现状排水为雨、污合流制,镇内排水系统较完善,但无独立的污水系统。 雨、污合流通过明渠或暗渠收集后,分东西两个出口排放,西部出口位于竹山工业区,大朗镇主要排污口有 3 个: 1) 杨涌桥排污口:纳污范围为松木山、水平、黄草朗、薪马连、杨涌、洋坑塘、洋乌、松柏朗、黎贝岭、大有园工业区、大角岭工业区、金沙墩工业区、水口、海杨城居住小区。 现状排污量约 22,990m3/d。 2) 蔡边涌排污口:纳污范围为蔡边、长塘、圣堂、求富路、大井头、墩皇工业区、竹山。 现状排污量约 19,797m3/d。 3) 大朗高英学校旁排污口:纳污范围为竹山工业区、高英。 现状排污量约 15,527m3/d。 东莞市大朗松 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BOT)特许权项目投标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 深圳市兴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汕头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20 上述三个排污口中,除大朗高英学校旁排污口的污水进入东坑内河外,其余两个排污口的污水均直接进入寒溪河。 大朗镇现状排污量为 82,300m3/d,全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均未经处理而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