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摘要:

总之,整个运算电路,把温度通过一个函数(热点偶的电压与温度关系函数)转变为电压信号,再通过这个函数的反函数(运算电路)把电压变成温度对应的变压,可以说是通过整个电路,给温度换了单位,把摄氏度换为毫伏,且 1 毫伏对应 1 摄氏度。 最后为了显示和控制的需要,进行了一次放大。 ( 2)冷接点温度补偿方法的选择 1冷接点补偿的原因:热电偶是两种不同材料组成在一起形成的。 如果热电偶的两端 放在不同的温度区域中,会产生一定的电势。 热偶输出的是两 个 端口温度差的函数。 通常温度到的一端成为热端(或工作端),温度低的那端称为冷端(或自由端),则输出电压为U=f(T2T1)若冷端为 0,则输出电压为测试温度(热端)的单值函数。 但实际中,冷端的温度不为零,则要进行补偿,是其在相应的温度下的电压为零度时的电压。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近似忽略,但是精度要求高时,必须进行冷接点补偿。 2 冷接点补偿的总体思路:查资料得知, K 点偶所需的补偿电压为 V/℃ ,可使其两端电压变为 0℃时两端的电压大小,从而达到补偿的效果 3冷接点补偿的具体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补偿方 法有:冷端恒温法,补偿导线法,数字补偿,查表法,不平衡电桥法,计算法,传感器温度补偿法。 ( 1)冷端恒温法 原理:把冷端泡在冰水混合物中,使其温度稳定在 0℃ . 12 排除理由;制作麻烦,时间长了还要对冰水混合物进行维护,如更换。 而且一般的恒温容器,大小都有限制,这样热偶的大小也有了限制。 这种方法只适合在实验室里采用,不用于实际当中。 ( 2)补偿导线法 原理: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经过补偿导线与仪表的输入端相连接,其补偿导线的热电特性与热电偶本身相似。 排除理由:精度不高,而且自己对这个方法没有完全理解,所以排除此方法。 ( 3)数字补偿法 原理:如图 433所示,集成温度传感器与热电偶的冷端置于同一温度中,集成温度传感器将冷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调整成 0至 5V的电压,然后经 A/D 转换送入单片机。 同时把点偶的输出电压经过放大和 A/D转换后也送入单片机。 将两个信号相加,实现温度补偿。 图 433 数字补偿法原理图 排除理由:用到了传感器和单片机,虽然精度很高,结构过于复杂,成本也相应增加,适用于精度要求很高的测温,而在一般条件下使用则没有必要,所以将这个方案排除。 ( 4)查表法 原理:将热电偶 的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表格形式存入计算机,把热点偶的热电13 势与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冷端环境温度对应的电势叠加后查表,并转化为相应得温度值。 可以借助计算机完成,或是人工完成,取决于精度的要求和实效性的要求。 图 434 查表法程序流程图 排除理由:若以上程序由计算机控制,则成本过大,如果不是特殊用途,则不必要;若是由人工完成,则实效性很差,只能用于单纯的测温,不可能实现实时监控或者报警。 所以将这个方案舍弃 ( 5)利用不平衡电桥 原理:串联一个不平衡电桥,当参考端随温度上升或下降时,不平衡电桥对应进行补偿。 具体电路如图 435所示。 其中 R1, R2, R3为同种材料,具有相同的温度系数,而 R4的温度系数比他们的都大。 当温度为零度时, R1R2=,由于 R4变化大,导致电桥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进行温度补偿。 14 图435利用不平衡电桥温度补偿原理图 排除理由:虽然电路简单,但是在参数的确定上十分复杂,而且不会像传感器那样灵敏。 最主要的是根据资料,电桥补偿适用的温度范围很小,所以将这个方法排除。 ( 6)计算法 原理:将在冷接端产生的温度带入相应函数式中计算所需补偿的电压,并与测得的输出电压叠加。 然后再进行修正,计算。 排除理由:缺点查表补偿法相似,都是因为运算复杂,如果计算机实施,投入过大,如果人实施,时效性差。 所以将这种方法排除。 ( 7)传感器温度补偿 原理:温度传感器会根据温度的变化,其自身两端的电压或电流也相应发生变化,可由此对 热电偶冷接点进行补偿,有电压电流两种传感器,因而也有两种补偿方法。 电压型模拟集成电路冷端补偿法: 图 4371电压型模拟集成电路冷端补偿法 说明: LM335的温度系数为 +10mV/K,输出电压经 R2和 R3分压后,得到补偿电压,通过选择15 R2和 R3的大小,使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变为达到温度补偿作用(如图 4371) 电流型模拟集成电路冷端补偿法: 说明: AD590是电流型模拟温度传感器,产生的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电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调整,使补偿电压达到 V/℃ 图 4372电流型模拟集成电路冷端补偿法 说明: 1在整体测温方案论证里面,曾经排除了用传感器直接测温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其温度变化范围不够,一般到 125℃ ,事实上,通过对其温度和电压或电流的观察可以看出,超过 125℃之后,还是有一定的线性程度。 但是如果用于测量温度的话,会对测 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没有选择传感器直接测温度这种方法。 但对于热电偶来说,由于每升高一度,电压变化相对比较大,所以作为温度补偿的模拟传感器线性化不是特别强时,造成的影响其实是可以忽略的。 相对于其它方法,热电偶和温度传感器一起使用的优势就在于,有很大的温度变化范围,而且线性化强,所以最终选择了这一方法。 2 在确定使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冷接点温度补偿后,又发现了更适合的芯片 要求精度高,通过电阻分压后要达到很精确的数字。 这也要求电阻不随温度变化,但是电阻随温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样会产生误差, 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使用电阻。 LT1025的 1,6,7,8 端口能分别直接提供 V/℃ ,6μ V/℃ , V/℃ , V/℃ .相差 V/℃,非常小的相差,完全可以忽略,这样电路就变得简单,而且排除了温度对电阻不利影响。 3由于决定最后输出的因素非常多,所以要进行校准,即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调整,通过对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的调整,达到校准的目的,如果还有很大偏差,则对电阻进行更换。 16 4整个补偿电路中的导线,尽量不要使用随温度变化太大的材料,不然会对冷接点补偿造成影响,而且也要控制导线的长度 ,并用绝热性强的材料来包裹导线,尽量减少金属自身的热电动势的产生。 5 利用温度传感器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干扰,所以要进行滤波(详细部分在第五部分说明)。 ( 3)滤波方法的讨论 1滤波的原因:从传感器的资料说明上发现 LT1025会产生 ,所以要设置滤波环节。 2滤波方法的选择:滤波方法有很多,这里滤波的最终效果是要尽可能把交流信号去掉,所以没必要用带阻滤波电路,只要让滤过的最大值小于。 下面是几种滤波电路的比较。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图 521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说明: RC低通电路与负载之间插入一级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为一阶 RC低通滤波器,由于同相比例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隔离了负载对滤波器的影响,而且还能起放大作用。 17 二阶有源滤波电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