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10精品内容摘要:
合教育的学分本规范不作规定 (表 1)。 公共基 础课程为 65~85学分左右 ,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学分 ,经济管理、外语、计算 机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 专业教育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课程 )的 学分为 65~85左右。 实践教学学分占普通和专业教育总学分的比例约为 20%。 表 1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教育内容 知识体系 学分 学时 备注 普通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65~85 1040~1360 实践教学学分占普 自然科学 通和专业教育总学 分的比例为 20% 经济管理 外 ??? 计算机信息技术 体育 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 相关学科基础 65~85 1040~1360 本学科专业 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 综合教育 思想教育 5~10 80~160 供参考 学术与科技活动 文艺活动 体育活动 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课程 )又可分为 : 1)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代表热动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原理。 2)专业方向课程 (必修课程 ):核心必修课程以外与各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所衍生的应 用方向特色有关的一组重要的基础课程 ,该组课程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自主选择 ,技术 型与研究型模式的大学的侧重应有所不同。 3)实践性环节 :实践教育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 环节主要包括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4)相关学科课程 (必修课程 ):导论性课程 ,介绍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知识体系及研究方 向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和介绍。 5)特色课程 (选修课程 ):包含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深层次课程。 前沿性讲座。 体现各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的课程。 表 2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育内容与学期安排 学期知识体系 1 公共 基础 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经济 管理、外语、计 算机信息技术、 体育、实践训练 综合素 质课程 及讲座思想 教育、学术与科技活 2 3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知识 ,基 础实验 ,实践训练 4 5 动 ,文艺活 动、自选活动 6 专业 课程 实践环节 专业知识 7 8 专业实践训练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机械、电工电子、热科学、自动控制、环境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基础知 识、专业方向知识构成。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色构建课程体系。 本规范推荐下列有代表性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 (以能源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 及控制工程方向 )课程体系 ,供参考。 将专业必修课组合成不同的模块 ,是本课程体系的特点。 在对社会人才需求预 测的基础上设 置各具特色的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模块 ,可以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色 ,还特别 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公共基础课 推荐学分 :65~85。 目的 本部分课程的任务在于构建一个适合所有专业方向的坚实的、适应面较宽的基础知识平台 , 给出学分选择范围是为了留下各校根据实际情况 (研究型或技术型 )和教育改革要求进行调 整的余地。 本部分为各专业方向的公共课程。 课程体系未分研究型和技术型 ,但基本兼顾两种类型培养规格。 对培养规格的 ???位 ,则根据 专业的特色由学校自己选择。 课程内容 表 3 公共基础课程内容 (专业公共课程 ) 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范围 两课或政治 毛泽东思想概论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邓小平理论 2~4 法律基础 ~ 思想修养 ~2 军事理论 1~2 外语、体育 大学英语 12~18 体育 4~8 数理化 高等数学 ~12 线性代数 2~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3 计算方法 2~3 大学物理 5~8 物理实验 1~3 大学化学 (或工程化学 ) 2~ 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计算机程 序设计 3 人文、艺术及经济管理类选修课 8~16 合计 65~85 基本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按照不低于教育部理工类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安排。 其他课程按照教育部相关课程基本要求或本校规定执行。 学科基础课程 建议学分 :30~45 ,实习实践课程 : ~9学分。 目的 学科基础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是在公共课程平台基础上向本学科体 系的拓展与延伸 ,体现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共性 ,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该部分为 各专业方向的公共课程 ,但各专业方向可根据自己的特色有 所侧重 ,但对如何侧重本规范不 作硬性规定。 学科基础课程的课程基本内容 表 4 学科基础课程内容 (专业公共课程 ) 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 力学类 理论力学 ~4 材料力学 2~4 机械类 工程图学 ~5 计算机绘图基础 1~2 机械设计基础 3~5 电、算及控制类 电工电子技术 6~8 电工电子实验 1~2 微机原理 ~4 自动控制原理 2~3 热科学类 (小学时用 于水利水电动力工 程方向 ) 工程热力学 2~4 传热学 2~4 流体力学 ~4 热工基础实验 1~2 合计 30~45 环境 ??? 环境工程概论 2 实习实践课程 (16~31学分 ) 金工实习 2~3 认识实习 ~3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2~3 合计 ~9 合计学分 ~54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热工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 体系框架及分析研究方法。 了解现在热能与动力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前沿领域。 专业方向课程 建议学分 :20~35 ,实习实践课程 :14~26学分。 目的 突出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 应用 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内容 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内容丰富 ,下表为本专业方向推荐的核心课程 (必修 ),学分为 15~30,其 他课程各校可根据本校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自行确定 ,学分范围 10~15。 在各专业方向课程 组中 ,各校应根据需要自行确定一定比例的实验 (实践 )教学课。 ??5 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课程内容 (含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 ) 课程名称 学分 核心课程 热力设备原理 (锅炉、汽轮机、燃汽轮机 ) 5~8 热力发电厂 (热力系统工程 ) 2~3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能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 2 热工测量与信息处理 (热工信号处理 技术 ) 2 热力环境控制 2 洁净燃烧技术 2 燃烧学 2 合计 15~20 实习实践课程 锅炉课程设计 ~2 汽轮机课程设计 ~2 生产实习 3~4 毕业设计 8~18 合计 14~26 选修课程 各校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10~15 合计 核心课程 +选修课程 25~35 表 6 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课程内容 课程名称 学分 核心课程 热力发动机原理 热力发动机结构 2 热力发动机设计 能。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10精品
相关推荐
江苏工业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 专业 教学大纲 9 课程与课程实验大纲 江苏工业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 专业 教学大纲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学 分: 学 时: 48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教 材:《人生导论》,王雪峰著 ,吉林人民 出版社,2020年 6 月第 1 版; 《人生与法》(讲义)薛宁编著 开课系部:法政系 撰 写 人:《思想道德修养》陈平;《法律基础》徐新意 审 定 人
计算机控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程序控制与热工保护、核电厂系统及运行、洁净燃烧技术、热工过程自控原理及系统、热工量测及分析、专业实习、企业实习。 、 学分要求 热能动力卓越工程师本科毕业生需完成以下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 1)学校统一要求的通识教育课程共 45 学分; ( 2)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共 学分; ( 3)专业课程体系规定的课程 学分,含必修 课程 学分,选修课15 学分; (
换测完全炉。 3) 测完要及时把测温孔盖好,做好记录,算出机、焦两侧的平均温度指出蓄热室最高最低温度,记录上账,当接近温度极限时,应增加测温次数。 4) 测温时发现个别过高,过低有串漏下火等现象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小烟道温度的测量: 1) 小烟道温度检查 蓄热室的热交换情况是否良好,并能发现炉体不严密造成的漏火、下火情况。 2) 将缠好的石棉绳的玻璃温度计插入下降气流废气盘测孔内 250——
液压关断门,液压关断门用于干式排渣机及后续输送系统发生故障 时的检修工况,关断门应启、闭灵活,不漏渣。 关断门应由液压驱动装置驱动,其液压驱动装置不得有漏油现象出现。 关断门应设全开、半开和全关三种位置状态,并采用液压和机械双重锁定。 关断门应能满足锅炉 MCR工况 8 小时贮渣量对隔离门压力要求和大渣的冲击要求。 关断门应由耐高温材料铸造而成,其厚度应不小于 30mm
实际 : 2020 年 4 月 10 日 至 年 月 日 二、主要工作: 发电机引出线装配; 发电机(定、转子)检查; 发电机转子通风试验; 发电机出线套管及 CT 安装; 主回路母线安装; 励磁母线安装; 励磁变压器安装; 发电机碳刷及刷架安装; 母线附属设备安装等。 三、安装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电机引出线装配中有一夹板比实际尺寸短 15mm,厂家重新供货处理。
比公式:热电比是指计算期内供热消耗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比率( %)。 即: 21036/ gr EQR 其中 rQ — 供热量, GJ ; gE — 供电量, 104kWh。 热电比的计算公式有另外一种规定,即供热量(吉焦)和发电量(万度)的比值, 我厂六月份供热比为: %;热电比为 %。 综合厂用电率( %) =(厂用电量 /发电量) 100%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