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无砟轨道线外工艺试验段方案(12内容摘要:

木条控制纵向偏差以及采用三角靠尺检测横向偏差;轨道板粗铺后 用塑料布全覆盖,避免灰尘污染,以及雨水进入板腔。 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77。 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77。 1mm+2ppm;全站仪需架设在带有可调螺旋的强制对中三角架上,该三角架需出厂前精密标定其高度;温度计读数精确至 ℃,气压计读数精确至;全站仪须经过法定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距离或坐标测量时,应进行气象改正。 13 根据 CRTSⅢ轨道板的结构尺寸和轨道板按从设计原点向下控制的原则,设计、制造钢轨位置模拟装置,该装置上安放精密棱镜,由全站仪测定棱镜三维坐标,计算轨道板上 6个棱镜位置与设计位置的横向、竖向和纵向偏差量,根据偏差量调整轨道板的姿态,实现对轨道板亚毫米级的三维精确定位。 图 6 轨道板 精调 作业图 轨道板精调包括测量和调整两个内容,测量采用专门的轨道板精调系统对轨道板实际的空间位置进行实时测量并计算和输出实际空间位置与理论空间位置的偏差值,之后再使用精调门架、精调爪、扳手等工具按照偏差值将轨道板调整到允许限差 范围之内。 轨道板精调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包括带自动照准功能的高精度智能测量机器人、工控计算机及显示屏、反光棱镜和带反光棱镜的测量标架,硬件系统负责对数据的采集,而软件系统则主要用于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处理。 操作时,全站仪及后视反光棱镜对 CPⅢ测量控制网进行多点后视完成自由设站,之后全站仪对安装在轨道板承轨槽上的测量标架进行测量,而对测量标架所测量的位置即是铺轨后钢轨顶面以上 20mm与钢轨中线的交点位置,即通过这个过程得出轨道板铺轨后的实际位置。 由此,经过软件系统的处理即可得出轨道板实 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偏差,也就是需要调整工作所需要完成的调整量。 由于轨道板沿线路中心线纵向方向的细微偏差不会影响轨道板的轨道线性,因此轨道板调整 主要 进行横向和高程两个方向 的调整。 而用于轨道板调整的精调门架和多向精调爪, 均满足要求。 通过反复几次的测量和调整,即可将轨道板调整到允许限差范围内。 精调作业各项精度指标需满足下表要求 表 8 轨道板精调精度指标 序号 调整项目 允许偏差( mm) 1 高程 177。 2 中线 14 3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 4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 ( 1)标架检校: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 (强制对中三角架高度,棱镜高等 )、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相关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数据不符需重复检校。 ( 2)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 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如下: 设站和定向的已知坐标需要事先输入备用。 全站仪的定向在利用轨道基准点作为定向点观测后,还必须参考前一块已铺设好的轨道板上的最后一个支点,以消除搭接误差。 如果基准 网有超常误差,比如因承轨台的变形引起高度上的变化,必须将误差改正后测量,使得轨道板之间的连接,有很高的相对精度。 ( 3)标架安放 —— 放置在轨道板 7承轨台上。 图 7 标架放置示意图 ( 4) 轨道板精调系统设站定向 轨道板精调系统每次设站可调 4~ 5块轨道板。 建站时,全站仪设在精调作业前方距最近的待精调轨道板 5~ 10m的轨道中线位置,全站仪设置高度应尽量靠近标架棱镜的高度 ; 全站仪自由设站后,一般 4对 CPⅢ 点,困难地段可后视 3对 CPⅢ 点。 相邻的两次设站, 后视 CPⅢ 点应搭接。 ( 5) 轨道板精调系统测量 全站仪设站完成后,开始对安装于轨道板承轨槽上的精调标架和适配器进行照准测量。 用已设程序控制的全站仪测量放置在适配器或标架上的 4个棱镜,连接工控机选板,获取温度传感器温度值,确定板型,获取 4个工位的调整量,根据调整量对轨道板实施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标架应放置于轨道板承轨槽的固定位置上,标架触头与挡肩密贴,并保持密贴指示灯亮。 ( 6) 轨道板 精 调 精 调 标 架全 站 仪定 向 棱 镜工 控 机需精调的轨道板 已精调的轨道板 采用 CPⅣ 强制对中设站定向 15 每次精调换站,应对前一次精调的最后一块轨道板搭接测量以消除错台误差,将搭接测量的轨道板位置偏差超过限差时,应对前一 站精调的轨道板重新精调。 根据轨道板精调系统测量得出的轨道板偏差,使用精调门架将轨道板精调到偏差值 5mm以内。 之后,再安装精调爪,并拆除精调门架,通过轨道板精调系统的测量,并配合精调爪、扳手将轨道板精调到合格状态。 合格状态的要求为:板内 4承轨点平面及高程误差 ≤ ,板与板间相邻承轨点平面及高程误差 ≤2mm。 ( 7) 轨道板固定 轨道板精调完成后,安装 压紧及防侧滑装置 将轨道板固定于底座上,避免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可能引起的上浮 和侧移。 ( 8) 数据记录 轨道板精调时,记录文件的内容包括:板类型和板号;观测员; 各精调时间的温度;精调日期(含时间);天气说明;调控点的铺置差(理论 实际值);轨道基准网和定向点上的最终误差。 ( 9)注意事项 a严格保证底座放样和调板数据采用数据的统一性,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轨道板覆盖底座板缝)。 b轨道板精调完成后应在 24小时内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否则重新精调;在曲线地段,扣押装置安装后,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前,应对轨道进行复测,偏差大的重新调整。 c每天对精调系统的记录文件进行复核,确保在误差允许范围。 d交接班时对精调的配置文件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e每次测量时对棱镜与标架的编号进行复核,避免误用。 f精调过程要避免有人踩踏板,同孔梁避免其它施工造成振动与挠动。 CRTSⅢ 型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封边模板采用与轨道板尺寸一致的定型钢模板,端模采用与轨道板相同弧形角结构,模板高度 14cm,与轨道板重叠高度 5cm,模板内侧粘贴一层透气模板布。 模板安装后应与轨道板密贴并具有排气功能,排气孔设置在模板转角处,侧面采用压紧装置顶紧加固,端模采用 X型加固件及木楔固定,安装时应保证各支架受力均匀。 模板四周及底部缝隙采用砂浆、胶布 或泡沫块进行封堵,以防止漏浆及漏浆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密实度的影响。 16 图 8 模板安装 图 ( 1)压紧装置安装 压紧装置由锚杆、门型钢架及花篮螺栓组成。 每块板安装 5道压紧装置,分别对轨道板和封边模板进行压紧。 轨道板压紧采用两端花篮螺栓与底座板上锚固棒连接,旋紧花篮螺栓达到压紧目的。 紧固封边模板利用横向紧固螺栓压紧模板,压紧位置与模板法兰接缝位置统一。 安装先在底座板中间及精调千斤顶附近位置钻孔,注意要与精调千斤顶位置有一定距离( 40cm左右),以防影响精调作业。 接着 预埋锚杆,锚杆锚固深度应为 100~ 150mm,采用膨胀螺栓或植筋胶(环氧树脂基为基础的)锚固,锚固完成的锚杆应确保处于垂直状态。 轨道板精调完成后安装门型钢架,先将花篮螺栓用手拧紧,但不得引起轨道板的变形。 可以在压紧时,在附近安装百分表进行观察。 自密实混凝土膨胀已经完成后,方可拆除压紧装置、切除锚固螺杆。 图 9 压紧 装置 安装 图 ( 2)防侧滑装置安装 曲线段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由于超高影响存在自然高差,灌注施工时受混凝土流动影响,轨道板易发生顺超高内侧方向的侧向移动,需在内侧安装防止侧滑的装置,每块板设置 3道。 CRTSⅢ 型无砟轨道板采用模筑法逐块灌注自密实混凝土。 主要工序包括 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灌注、拆模及养护。 17 图 10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流程 图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应结合无砟轨道结构体系及工艺设计特点,确定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条件:结构特性符合 C40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要求,具有微膨胀性能且满足低收缩、无收缩混凝土的相关规定;施工特性应保证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小于等于680mm,具有足够的粘聚性能,施工过程不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其流动性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其他性能符合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 应 采用 卧轴式强制搅拌机 搅拌, 原材料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 原材料称量的最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养护 是 轨道板的检查 搅拌机清洗、加料 轨道板底清理 搅拌方量确定 轨道板压紧 混凝土搅拌、性能检测 轨道板预湿 封边施工 是否合格 否 原材料贮存管理 计量系统标定、检查 配合比工艺参数输入 否 18 大允许偏差应符合(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77。 1%,外加剂177。 1%,骨料177。 2%,拌合水177。 1%。 搅拌自密实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应存储、天气变化等因素造成的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并根据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配 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 2次骨料含水率,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中投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拌合水和外加剂,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个阶段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3min。 冬季施工时,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拌合水和骨料需要的最高温度,以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 5℃。 ( 1)搅拌 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运距、道路畅通状况、灌注能力等综合考虑每车混凝 土的搅拌数量,为了确保工作状态的良好度,每车混凝土数量最大不超过 4块轨道板所需数量。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和其他材料,干粉搅拌 1分钟,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并继续搅拌 2分钟。 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2min,也不宜超过 3min。 冬期施工时,直接与水泥接触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 80℃,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 施工延长 50%左右。 夏(热)期施工时,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 50℃。 正式生产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开盘鉴定,检测其工作性能。 ( 2)运输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混凝土专用运输设备运输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运输便道应平坦畅通,以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在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发生分层、离析和泌浆等现象,并具有相应的自密实性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 2030s 方可卸料。 在灌注现场应确保一台罐车等待灌注。 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19 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 ( 3)轨道板预湿 由于轨道板是混凝土构成,极易吸水。 灌注时,混凝土将会把自密实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吸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