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承载力检测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_)_图文内容摘要:
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工程地质条件描述,试桩处的地质柱状图或地质剖面图、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基础、结构形式,层数,建筑面积,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天气状况。 试桩位置和相关的施工记录。 试桩及锚桩的尺寸、材料强度、锚桩数量、配筋情况; 加载反力种类 ,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应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加卸载方法,荷载分级。 检测方法,试验仪器设备,试验过程叙述。 检测数据,实测与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承载力判定依据。 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果。 检测结论。 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处理 在检测工作中发生设备、仪器损坏时: 1 如果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油压千斤顶、油泵损坏时,应立即卸载。 更换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油压千斤顶(如果只是油管 17 破损时,可只更换油管)、油泵。 向建设、监理、设计单 位提出,重新选点进行检测。 2 如果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损坏时,应立即更换百分表、位移传感器进行检测。 3 在检测工作中,如发现承台支墩倾斜(一般发生在荷载加载过程中或全部加载完毕后),人员先撤离到危险范围外,观察无危险后,再拆卸仪器,卸下荷载块。 重新安装或砌筑支墩,再进行检测;如在检测的卸荷过程中发现支墩有倾斜现象,应立即停止卸载过程,先卸下一部分荷载块后,再进行检测工作。 检测工作之前,应将场地围起来,防止雨水灌入。 并用蓬布将检测仪器、设备、场地盖好,防雨防晒,蓬布要拉紧固定牢固。 安全措施 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时,钢筋连接锚桩和横梁承力架,连接钢筋应用与锚桩同一级钢,同一直径的钢筋, HPB235 钢筋用E4303焊条焊接,邦条或搭接焊接长度,单面焊为 8倍 d(钢筋直径 ),双面焊为 4 倍 d; HRB335 或 HRB400 钢筋用 E5003 焊条焊接,邦条或搭接焊接长度,单面焊为 10倍 d,双面焊为 5倍 d。 焊接质量要满足钢筋焊接规程的要求。 天冷焊接时应采取保温加温措施,以防焊口脆断。 钢筋与承力架连接时,各焊接钢筋的长度要调整好,使各钢筋及各锚桩受力均匀,以免有的钢筋受力不匀断裂,出现 安全隐患。 承力架的支撑一定要牢固,以免倒塌。 用压重平台装置时,承力墙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大不得大于。 墙厚应满足砌体设计强度值的要求(一般情况最小 490mm),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以防吊装钢梁时碰倒墙体。 向压重平台上加载时,应经常注意地基土和承力墙的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加荷,处理问题后再继续加荷。 荷载全部加完后要停一段时间(最好四小时以上),观察承力架、承重墙、地基土、上部堆载(尤其注意下滑)有否问题,无问题方可进行检测。 对 所用的承力架,事先要检查是否完好,要掌握每一承力架所能承担的最大弯矩,中心部分局部承压情况,一般情况下用到小于最大值的 85%。 用于压重平台装置时,应考虑承力架能否放开荷载。 吊装承力架时,应在承力架的两头栓上各两根绳子(直径不小于 12mm),以便人员牵引承力架,使吊装平衡,能平衡地落到应落的位置上。 用锚桩作反力的机构中,当试验到较高荷载时,应特别注意承力架和拉结钢筋的情况,尤其在加载过程中更要注意,看到或听到异常情况或声音,应迅速退出,查明情况再继续加载。 用压重 18 平台试验时,至较高荷载时,要注意 承力架是否稳定,是否一端已被顶起,如不稳定应立即采取措施。 安装千斤顶、压盘、标准杆时,要考虑加压读表时方便,并要考虑到万一出事时,人能迅速退出,在检测前应先练习几次,以便在遇到危险时能迅速躲避。 油泵要安装在承力架范围 以外。 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工作场地如在基坑边,要随时注意基坑边的情况,如有问题排除后再工作。 工作场地要收拾利索,无关人员要禁止进入现场,随时检查情况,排除安全隐患。 设备运输时装到汽车上要平稳,大一些的设备(如钢梁)前头应用钢丝绳向后牵引 牢固。 小一些的设备放在大设备上,一定要放牢,最好用绳索捆绑,拴到汽车上,以免因道路颠簸、拐弯、刹车掉到车下。 吊装设备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安全帽、手套,穿好工作服等等,与工作无关人员应远离现场。 起吊前吊装人员必需离开吊车前、左、右一定距离以保证安全。 起吊时吊装人员应注意吊车支腿有否抬起现象及塌陷现象,及时通知司机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当风力超过 6级时,应停止吊装。 在雨、雪、雾后吊装,要清除设备、场地、吊车上的冰雪,注意场地防滑。 用电安全注意事项 1 使用各种电器设备、仪器 时,应严格遵守使用规程或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2 将电源引至工作现场时,应请现场电工或专门电气人员操作,必须有可靠有效的接地装置,并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所用电源线应为橡胶护套线,铜线截面积应满足使用最大电流的需要。 电线架空应有一定的高度,在现场以保证安全高度为准。 如放在地面,应挖沟埋入地下,以免被车辆轧坏。 并应随时注意来往人员,尤其是有人在埋线附近挖沟等工作时,应及时通知和制止。 3 电源接线板、插座、油泵等仪器设备要防水、防雨、防雾,以防漏电。 4 如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应迅速正确解脱电源,进行触电救护,并立即和 急救站(医院)联系抢救。 19 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当埋设有桩身应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或桩端埋有位移测量杆时,可测量桩侧抗拔摩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设计提出最大加载量,按设计提出的最大加载量进行;设计未提出最大加载量,同条件的试桩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 倍,最后 1根试桩可加载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 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 倍。 如不满足可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联工作的油压千斤顶应采用同型号、规格的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 )换算荷载。 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1%,应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 倍。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 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 倍。 检测用油泵、油管、多通联通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容许压力应大于最大加载时油压千斤顶压力的 ,测力计、荷重传感器容许测力最大值应大于最大加载值的。 (量程等于大 20 于 30mm),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 %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 2 直径或边宽大于等于 500mm 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直径或边宽小于 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 2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3 上拔测定平面宜在桩顶混凝土平面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测点不可安装在钢筋上。 4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 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 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 1米。 5 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试验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二种形式之一: 1 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强度,装置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 ~。 2 地基反力板(或砌筑支墩)为支座的横梁反力装置;反力装置应不少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 (尤其反力板和支墩的地基反力要满足以上要求)。 试桩与做支座的反力桩(或压力板支墩边)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 4d〔 d— 试桩的设计直径,(如试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支座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 2倍扩大端直径)。 〕且不小于。 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 4d〔 d— 试桩的设计直径,(如试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基准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 2 倍扩大端直径)。 〕且不小于。 基准桩与支座桩(或反力板或支墩边)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 4d〔 d— 试桩的设计直径,(如试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基准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 2倍扩大端直径)。 〕且不小于。 试桩桩顶应凿出钢筋露出的长度应比满足焊接要求长度加80mm 以上,钢筋的截面应满足预估上拔力 倍。 凿后的桩顶应用砂浆将桩顶势抹平。 以便安装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 所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百分表应校正合格使用。 压力表、压力传感器要与千斤顶组装配套, 进行荷载示值检定后使用。 安装横梁反力装置: 1 千斤顶安装在横梁上,在试桩的正上方,千斤顶上放上小钢梁承力架,小钢梁承力架通过锚固钢筋与试桩主筋焊接牢固。 2 用两台相同的油压千斤顶分别安装在两个支座桩上(或反力 21 板或反力支墩上),两油压千斤顶应用联通器联通并联使用, 试桩主筋要和大横梁用钢筋连接牢固。 试桩安装示意图见图 图 单千斤顶安装示意图 图 双千斤顶安装示意图 检测前后,对试桩和仪表的检查 检查油压千斤顶安装是否与试桩(或支座桩、反力板、反墩)中心一致;钢筋焊接是否牢固,钢筋是否受力均匀。 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指零,或压力传感器与仪器连接,仪器读数是否为零。 检查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与基准梁安装是否牢稳 ,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是否在试桩的中心线位置上;轻击基准梁,看百分表指针是否灵敏,或位移传感器与仪器连接,轻击基准梁,仪器读数是否灵敏。 检测方法 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检测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测试,发现桩身中、下部位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验算接头强度。 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形。 对于大于 500mm直径桩应在 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 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于小于 500mm直径桩,可径向安置 2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从成桩到开始检测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 7d,对于粉土不应少于 10d,非饱和粘性土不应少于 15d,对于淤泥质土,不应少于 25d。 检测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加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性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 到零)。 加卸载与竖向变形观测: 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10。 2 竖向变形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 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 15min各测读一次,累计 1h 后每隔 30min测读一次。 每 22 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并记录桩身外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 3 竖向变形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变形量不超过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 ),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 按钢筋抗拉 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 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变形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变形量的5倍。 3 试桩累计上拔量超过 100mm时。 4 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卸载与卸载变形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 2 倍。 每级卸载后隔 15min测读一次残余变形,读两次后,隔 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 3h 再读一次。 检测资料的整理 分别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变形增量和变形量,并计算出每级荷载下持续时间。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记录表可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记录表的形式,将 沉降 变为 变形。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变形汇总表形式见下表: 试桩号: 项目 荷载 时间 min 本级 累计 变形 mm 本级 累计 卸荷变形 mm 根据检测资料绘制成果曲线: 1 绘制上拔荷载 — 桩顶上拔量( Uδ )关系曲线。 2 绘制桩顶上拔量 — 时间( δ lgt)关系曲线。 检测结果的确 定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判定: 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陡变型 Uδ 曲线,取曲线陡起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3 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 δ lgt 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当在某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桩基承载力检测规程(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_)_图文
相关推荐
用图解法求解 Q 点; ( 2) 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 uA 、 R i 和 R o。 图 P2. 21 解: (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 uGS=- i DR 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 Q点 ; 读出坐标值,得出 I DQ= 1mA, UGSQ=- 2V。 如解图 ( a)所示。 解图 P 2. 21 仅供个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本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章题解- 23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
4)互为基准原则 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 ( 5)可靠、方便原则 应选定位可靠、装夹方便的表面做基准。 2. 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 粗加工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应着重考虑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 2) 半精加工阶段 ——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好准备。 3) 精加工阶段
箱涵顶进项目执行。 七、水力机械顶进项目中,未包括泥浆处理、运输费用,可另计。 八、单位工程中,管径 Φ 1650 ㎜以内敞开式顶进在 100m 以内、封闭式顶进(不分管径)在50m 以内时,顶近中人工与机械乘以系数。 九、顶管采用中继间顶进时,顶进人工与机械乘以下列系数: 中继间顶进 一级顶进 二级顶进 三级顶进 四级顶进 超过四级 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系数 另计 十、顶进项目仅包括土方出坑
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项目开工前必须根据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要求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保证措施。 各项目部须将土建工程造价款的 %或以上作为专项资金,安装、装饰工程按造价 %作为专项资金,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必须把编制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上报公司财务、 质安部 及分管领导审批,专项资金投入根据不同阶段对安全生产或文明施工的要求,实行分阶段使用
先后顺次填写的序号,亦即件号。 :文件 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 :对档案内容进行创造或负有责任的团体和个人,亦即文件的署名者。 机关团体责任者一般要著录全称,在全称字数太多的情况下可以著录统一规范的通用简称,不得著录“本市”“本局”。 个人责任者一般只著录姓名,必要时在姓名后著录对档案负有责任的职务、职称或其他身份,并用“( )”表示。 联合行文的责任者,应著录列于首位的责任者
D .2:4 三、分析题(每题 10分)。 3: 8线译码器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 ,写出逻辑函数 1F , 2F 的表达式。 , 012 AAA 、 为地址码, 0D ~ 7D 为数据输入,写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该电路所实现的函数 F的逻辑表达式。 图 图 5. 如图 所示是一个用四位加法器构成的代码变换电路,若输入信号 0123 EEEE 、 为余的3BCD代码,说明输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