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验收标准接触网内容摘要:

度不应少于 60176。 ,开口后不应有裂纹、折断现象。 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各部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抽检。 (Ⅱ)基本项目 第 4. 2. 19 条 平腕臂端头距承力索定位环中心长度为 100 ㎜,腕臂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弓形腕臂出的部分的长度以保证电气绝缘间隙 150 ㎜,并且弓形腕臂要与轨平面相对平行。 检验方法:观察。 第 4. 2. 20 条 支持结构的带电体距混凝土及金属结构的固定接地体的绝缘距离,静态值为 150 ㎜。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 4. 2. 21 条 隧外腕臂端头距承力索定位环中心长度允许偏差177。 50 ㎜,隧内弓形腕臂端头与轨面平行,允许偏差177。 15 ㎜。 检验方法:尺量 检查数量:抽 30% 第 3 节 接触悬挂架设及调整 本节适用于单承力索双接触导线全补偿下锚链形悬挂及单、双接触导线非补偿下锚简单悬挂和地线、馈线的架设 及调整工程。 一 、器材 (Ⅰ)保证项目 第 4. 3. 1 条 各种线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检验方法:查阅合格证书。 第 4. 3. 2 条 各种绞线不就有断股、交叉、折叠、硬弯、松散等现象:接触导线不得有弯、扭弯、砸伤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 第 4. 3. 3 条 镀锌线表面应镀锌良好,不应有起皮、锈蚀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 二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 (Ⅰ)保证项目 第 4. 3. 4 条 承力索、接触线的弛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张力补偿的“ A”值应按设计的曲线调整。 检验方法:观察。 第 4. 3. 5 条 双接触导线的双线张力应相同,在直线上接触面应同时被受电弓接触处的平衡不应出现偏斜。 检验方法:观察。 第 4. 3. 6 条 接触线滑行范围内不应有接头,承力索在每个锚段内的接头不应超过个,条接头间距不应少于 150 ㎜,接并没有至悬挂点的距离不宜少于 2m。 检验方法:观察及尺量。 第 4. 3. 7 条 补偿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刺轮间钢丝绳绕正确,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刺轮轴应注黄油防腐。 二、 刺轮及动滑轮应转动灵活;断线制动装置应动作可靠,其制动块与刺轮齿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三、 坠砣码放方向应一致,坠砣串排列整 齐,无锈,坠砣总重量误差不行超过177。 补偿绳不得有接头及松股,断股等缺陷。 坠砣限制架钢管涂油,坠砣在稍加外力情况应滑动自然。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Ⅱ)基本项目 第 4. 3. 8 条 交叉架设的接触网,正线及重要的承力索或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及次要的承力索或接触线应在上方。 采用非交叉平行过渡的接触线,两线的开口处始触点不应出现。 检验方法:观察及水平尺量、冷滑、热滑。 第 4. 3. 9 条 下锚处的调整螺栓的外露应为 20 ㎜至螺纹全长的 1/2。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 4. 3. 10 条 补偿装置 制动块与刺轮齿间距离为 25 ㎜,允许偏差 +0~ 5 ㎜。 张力补偿的坠砣串安装“ A”值,允许偏差隧道内177。 25 ㎜,地面177。 50 ㎜。 检验方法:尺量。 检查数量:全验。 三 、接触悬挂安装 (Ⅰ)保证项目 第 4. 3. 11 条 中心锚结应安装在设计指定的位置上;中心锚结线夹两端辅助绳的长度与张力应相等,不行出弛度。 隧道内下锚点应距邻近悬挂点 2m,辅助绳的中心锚结线夹与承力索悬挂点的距离为 600 ㎜。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第 4. 3. 12 条 定位器、定位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地面段链形悬挂反定位管宜呈倾斜,其坡度为 1/17 定位管“ V“”型拉线应顺直、固定在承力索沟头鞍子两侧间距各 2m。 二、 定位器安装时应使接触线工作平行于轨面联机;正定位管或反定位器的坡度应保证接触导线面至定位环中心高度为 150 ㎜。 三、 安装在非补偿简单悬挂软横跨的定位器坡度应保证导线接触面至定位绳高度为 225 ㎜。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第 4. 3. 13 条 分段绝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分段绝缘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其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二、 分段绝缘器各连接螺栓应坚固密贴,导流板与接触导线连接处应平滑,不打弓。 三、 安装分段绝缘器后应保持原有锚段的张力及 补偿器距地面的原有高度。 四、 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应与轨面平行。 五、 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绝缘子 应在绝缘串件的正上方。 六、 简单悬挂的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在吊索一侧 4500 ㎜。 七、 正线绝缘器应设置在受电弓的中心位置上。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热滑、冷滑。 (Ⅱ)基本项目 第 4. 3. 14 条 吊弦的制作、布置、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设计规定,吊弦线夹的安装必须端正、牢固。 简单悬挂弹性吊索安装时,应以水平腕臂为中心两侧平均分配,两端受力均衡。 第 4. 3. 15 条 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吊弦在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安 装。 检验方法:观察及线坠测量。 (Ⅲ)允许偏差项目 第 4. 3. 16 条 吊弦长度允许偏差为设计长度的177。 5 ㎜,其顺线方向,吊弦位置允许偏差为177。 50 ㎜之内。 检验方法:尺量。 检查数量:抽 30% 四 、接触悬挂调整 (Ⅰ)保证项目 第 4. 3. 17 条 地面段在线路竣工验收后,接触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弹性简单悬挂接触线的弛度过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同一吊索两端线夹处导线高差不得大于 20 ㎜。 检验方法:测两条钢轨顶面边线至导线间垂直距离。 第 4. 3. 18 条 接触线的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直线 段拉出值不大于 200㎜,曲线拉出值不大于 150 ㎜。 检验方法:尺量。 第 4. 3. 19 条 锚段关节的调整: 一、 地面段锚段关节内,两转换支柱处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一般为 300~ 350 ㎜,垂直距离一般为 200 ㎜。 二、 隧道内锚段关节两转换立柱处,双接触线产水平距离和承力索定位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两支接触导线的立面交叉点应在两转换立柱之间。 三、 隧道内绝缘关节两支不同电分段的接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