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苏教版)内容摘要: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尺度依据 分配对象 前提要求 分配结果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 “ 按劳不按资 ” ) ②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 ( “ 按劳不按需 ” ) ③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有什么优越性。 ① 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 提高劳动技能 , 有力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被调查对象共 74人 家庭收入来源的主要形式 (非公有制)工资、办厂、经商( 33人) 股息、利息、红包( 1人) 出租 ( 1人) 发明专利( 0人) 其他( 1人) % % % % % (公有制)工资、奖金、津贴 ( 38人) 家庭收入组成类型:单一型 0 复合型 100% 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