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商业评论身边的管理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来讲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而由于赵经理的一催再催,让下属的压力陡然增加。 他们不仅工作不适应,连心理都不适应了,这时候很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厌倦感,辞职也就是很正常的选择了。 身为管理者,如果总是催促别人,说明他自己都快承受不了压力了,催别人是为了给自己减压,这是他乱了阵脚的最直接体现。 如果主帅都已经六神无主,下面的人当然也就丢盔弃甲了。 管理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既 然催促无益于解决问题,那就少些催促。 事急则缓,否则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和行为,也就会得到严重的后果。 给别人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也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话”龙点“精” 1.多给别人一些时间,适应过来也就好了。 2.工作的效率是同下属的能力和完成工作的意愿相联系的。 3.冲锋号响亮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打胜仗。 4.冲锋号成为了“催疯号”。 5.如果主帅都已经六神无主,下面的人当然也就丢盔弃甲了。 6.事急则缓。 注:本文节选自《身边的管理学》(作者商振)一 书,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身边的管理学之不想听就不要问 前些天,我在一家酒楼吃饭。 隔壁桌坐了一对情侣,两个人很亲热的样子。 服务生拿过菜单来点菜,男的就问女的:“想喝点什么。 可乐还是红酒。 ”“可乐吧,我喜欢喝。 ”“服务员,拿瓶红酒。 ”然后,男的就让服务员给开瓶红酒。 女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了。 我开玩笑地同朋友讲:“看那一对没有,一会儿准吵架。 ”不幸言中,两个人没多久就真的吵了起来。 两个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吵架。 原因就在于男的在询问了女的喝什么以后,没有按照对方的意 愿进行选择。 本来如果不问这一句,女的可能也不会在意男的为她选择了什么,但是询问了以后,再不按照她的意见办,这就造成女的认为男的不在意她,不尊重她。 这其实是一个沟通与反馈的问题。 什么是沟通。 就是双方就某一事情进行信息的双向传达,并在不断传达、反馈中达成共识。 而这对情侣之所以会出现矛盾,就在于男方忽略了对女方信息的反馈,从而使得女方接受了错误的信息,而最终造成了误会。 男方询问女方喝什么,表达了对女方的一种尊重。 而女方也给予了回答,但男方最终的选择并未依照女方的意愿。 这本身没有错误,不是别人说什么就做什 么才是尊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男方没有对最终的选择给出自己的解释。 女方由于没有被告知,而事先又被征询意见,那么在她理解来,男方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意见,也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误会由此产生。 其实,这种现象在企业里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在企业里,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在开会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议的主持人总是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言,多提出一些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发言的人基本都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的。 但是这个时候,作为倾听一方的会议主持人或相关负责人,却没有表现出一种对方案的兴趣,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丝不满意。 这样的话,在他发言之后,基本就不会有太多的人有兴趣说话了,因为他会认为说了你也根本就不会听。 既然你都不会听,他还说什么呢。 另外一种更让发言人伤心的情形就是,相关负责人在仔细认真地听,甚至还做了记录。 等到别人发言结束后,负责人却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后面的人,基本也不会发言,因为他们会认为说了你也根本就不重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会议会有“会上没人说,会下一火车”现象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必要的反馈。 而如果员工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作为管理者无法同下属进行沟通就是个问题,如果其他人由此而觉得自己在团队里根本没有话语权,并引发工作挫折感的话,将极大地降低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下降,管理者就非常难处理,因为员工会有抵制,后果那是相当严重的。 企业经常要客户进行关于客户满意度方面的调查。 生产企业会对经销商做关于促销政策支持、货物配送正点到达率、培训等问题的调查,而经销商、终端卖场也都会做一些类似的客户满意度方面的调查。 近些年,有的企业实行员工内部客户化管理,也经常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发放表格和管理者面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想法,以及对公司和管理层满意或不满意的地方等内容。 有的公司还开辟了专门的员工信箱等通道,以倾听来自员工的声音。 但为什么有的调查会失败,经常听不到真正的声音。 原因就在于,管理者在听后没有给出反馈,员工因此也就认为说了也白说,当然也就不说了。 一般来讲,调查者总是希望能够倾听被调查者的声音,并获得一些反馈。 这个时候,被调查者也都会把自己相关的一些不满和要求提出来。 但很多时候, 问题提出来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的答复,相应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这同样会引发上面例子中所列举的后果。 做这种调查时,除了调查者要向被调查者获取一些信息之外,还传达着调查者对被调查者意见的重视信息,但这种重视信息是以对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为前提进行传递的,如果没有这个信息回路,被调查者就会接受错误的信息 —— 你根本就不在意我所说的。 当然,有些时候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并不合理,但即便是不合理的要求,调查者也要说明不合理的原因,这样他才不会接受错误的信息,才不会有情绪。 对这个现象做个小结。 当我们去询问某个人意见时, 在询问过程中,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 我重视你的回答。 同样地,作为沟通来讲,被询问的人进行回答也同样传递了一个信息 —— 我希望引起你的反应。 如果询问不能引起反应的话,相应地,就会传递出第三个信息—— 一切我做主。 这显然不是我们进行询问和沟通的本意,而是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对询问得到的答案给予必要的反应。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利用许多机会主动接触员工,倾听员工的要求与呼声,以此来表明自己重视员工、关心员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会在仔细倾听之后,给予倾诉人必要的反应,以此向对方表示“我很重视你所 说的”,这样倾诉者才会觉得倾听者听进了自己所说的话,而不是把自己的话当成耳边风,这些话也没有“左耳进、右耳出”。 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即便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他知道管理者为什么没有采纳,也同样会感到满意的。 话 龙点 精 1.既然你都不会听,他还说什么呢。 2.会上没人说,会下一火车。 3.重视信息是以对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为载体进行传递的。 4.对询问得到的答案给予必要的反应。 注:本文节选自《身边的管理学》(作者商振)一书,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身边的管理学之不要放纵你的下属 前些天,我到朋友家做客。 朋友有个小儿子叫鹏鹏,刚刚上幼儿园。 朋友为了招待我,特意在市场上买了一条活鱼,放在了水盆里面,鹏鹏就在水盆边玩水。 朋友走在我的前面,刚走过水盆,鹏鹏用手捧起水,撒在了他爸爸的身上。 朋友笑了笑,回头说: “小调皮一个。 ”说完用手也捧起了水,撒在了鹏鹏的身上,就走了过去。 鹏鹏捧起水,却发现爸爸已经走了过去,便把水撒在了我的身上,然后飞快地跑到爸爸身后,躲了起来。 爸爸笑着说: “不许调皮。 ”鹏鹏便嬉笑着跑了。 过了一会儿,鹏鹏拿着一瓶饮 料出来了。 结果,他把饮料像水一样故意撒在了我的身上。 回来后,一直有一个词汇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放纵。 其实,鹏鹏把水撒在父亲的身上,可以理解,这是一种亲情,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当鹏鹏把水撒在我身上的时候,这就已经是一种放纵的行为。 而作为他的父亲,在此时也是一笑了事。 在这个笑的过程中,孩子收到了一条错误的信息 ——爸爸不会说我。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鹏鹏后来大胆地把饮料撒在了我身上,从而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人的行为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过程:试探 ——信息接收 ——判断 ——再次行为选择。 当首次进行行为选择时 ,由于对可能结果的未知,大多属于试探性的行为。 例如,鹏鹏把水撒在我的身上,他的第一反应是跑到爸爸身后,然后看爸爸是什么反应。 之所以看爸爸的反应,说明爸爸的反应是他对可能结果判断的信息源。 此时,朋友笑着批评他,小家伙接收到信息:没事。 于是,他做出判断:可以和这个叔叔开玩笑,反正爸爸不会说我。 于是,进行了再次行为选择:把饮料撒在了我的身上。 孩子如此,下属的行为也是如此。 对于他不确定的事情,他首先也是通过试探来收集上司对此的反应,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 如果管理者对于错误的行为做出第一反应,明确此行为是错误的, 下属也就知道此种行为不可取。 否则,下属就会继续此种行为,甚至是进行更为恶劣的行为选择。 因此,放纵不仅会让小孩子犯更大的错误,也容易让下属进行错误的行为选择。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人们有没有这种 “放纵 ”他人错误的情形呢。 我想是有的,而且也是十分普遍的。 举个例子,我交代下属去做某件事情,要求他在一定期限内完成。 但是,当期限到了的时候,他可能还没有完成。 任务当然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而他没有完成,原因除了能力有限就是懒惰,而这两者都需要改正。 此时,我需要批评他,让他意识到错误并找到问题所在。 但如果由于我的放纵 而没有这样做,相反可能还对他说: “没关系,慢慢做。 ”自己美其名曰:人性化管理。 由于我没有做本应做的事情,于是形成了对错误行为的放纵,可能就会让下属错误地接收这样的信息 ——没有关系,他是一个要求不严格的人。 这样的信息可能会让下属在今后对我的要求充耳不闻。 如此,我又如何能指挥他。 在上面的例子中,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