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教材内容内容摘要:

积,轻则患病,重则丧命。 三、治理措施 根据石油资源开采的现实状况,高效有序的合理开发地区石油资源应做到“统一规划、分区经营、合理开发、法制管理、综合利用 ”。 ● 统一规划 石油资源属于一次性耗竭资源,因而开采利用石油也要统一规划,避免 “一窝蜂 ”,杜绝野蛮、原始开发,进入现代化开发轨道。 各级政府必须统筹规划。 在 1994 年 4 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康和陕西省副省长刘春茂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发延安市石油资源的协议,提出为加快石油资源的开发,尽快实现形成 300 万吨年生产能力的目标。 只有对陕北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统一开发、规划、整顿,才能确保开发的顺利进行。 ● 分区管理 根据总的规划应该把延安石油资源有利的勘探开发地区约 2 万平方 千米 进行分区管理经营,如延长油矿开发的延长油田已依法登记并入股开发的地区包括延长七里村、甘谷驿、青化砭、姚店和下寺湾油田,并留足滚动勘探、开发地盘约万余平方米,鉴于当地各县钻采实际情况出发 ,由长庆局和延长油矿在依法登记的区域中划出一定的面积由延安市各县组织开发,以支持延安地区经济的发展,向国外油田企业招标,将延安石油开采推入勘探市场十分必要,且兼顾利益,从而促进陕北石油勘探的快速发展。 ● 合理开发 陕北油田地质状况十分复杂,钻采技术简易,但也必须有开发方案,以实现油田最佳的采收率,不允许乱开滥采,开发方案根据储量分级审批,一些大中型油田开发方案要申请总公司咨询中心评估后报批。 对无序开采问题,国务院和陕西省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到 1997 年 3 月,延安市共收回已批但尚未 19 作业的井位 1038 个, 强制拆毁突击作业的井架 75 个,全部回收了联合单位的产权和经营权。 另外还应该和国有大油田合作开发,并学习一些先进的开发技术。 ● 依法治理 石油资源属国家所有,资源分配权在国家,因此必须在现有的矿产资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出陕北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细则。 凡从事勘探开发的单位,必须依法在国家石油资源主管部门登记并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之下,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管理监督,违法者应依法制裁。 ● 综合利用 陕北石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因此必须提高石油开采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对石油资源科学合 理的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进行循环加工利用后使其合理处理、达标排放。 大力植树造林,减轻石油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建立陕北石油资源综合利用型的工业生产体系,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应采用综合利用技术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达到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 展望未来,陕北石油工业的前景广阔,有利条件很多,潜力很大,企业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职工队伍也掌握了相应的现代化科学技术 ,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自从我国加入WTO,给我国的传统产业带来了压力,也给陕北石油生产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目前确实需要做大量艰苦工作,这既有工作量问题、提高科学水平问题,也有加强管理、规范油田开发制度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发展石油工业的决策和部署问题,而最实际的问题则是投资费用和资源配备问题。 思考练习题: ,应如何解决 20 第 三 章 陕北旅游业发展特征及对策 第一节 陕北旅游 业发展的地理背景 陕北 ——包括地域概念上的陕西省延安市 12 县 1 区与榆林市 11县 1 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本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表 1), 旅游业在陕北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表 1: 年份 项目 2020 2020 2020 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延安 564 26 榆林 240 265 4 一.丰 富的旅游资源 陕北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具特色、游览价值高,从内容上可分为八大系列: ● 奇异的黄土、风沙地貌资源。 西北旅游区是我国黄土与沙漠集中分布的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蚀与风蚀地貌奇特,景观类型齐全,特别是在陕北地区,黄土地貌与风沙地貌(图 1)发育典型。 红碱淖 风景名胜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省级风景名胜区。 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 南北两侧以沙丘 、滩地为主。 图 1 红碱淖 ● 独特的黄河弯道地质资源。 陕北东面濒临黄河,贯穿南北,形成了独 特的黄河弯道自然景观资源,如乾坤湾神奇的太极图形(图 2),黄河壶口大瀑布(图 3)。 21 乾 坤湾 位于延川县城南部 53 千米处,俗称河怀湾,是一幅天造地设的天然太极图 ,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 在黄河流经延川县土岗乡大程村、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了一个 “ S” 型大转弯,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 “ 仰则观象于 图 2 乾坤湾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图 3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此地两 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 30 米,深约 50 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 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 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 “ 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句,可谓真实写照。 图 4 陕北油糕 油糕 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由黍科糜子、大枣 22 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 图 5 安塞腰鼓 ● 多彩的民风民俗资源。 处于草原文明与黄 土文明的交错地带,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仅榆林市范围内就有 24 个少数民族。 多样化的民族风俗习惯、色彩鲜明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地域饮食文化(图 4)以及地方风土人情(图 5)是发展陕北旅游产业的重要人文资源。 ● 充满神秘色彩的特色宗教圣地资源。 陕北历史上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宗教集聚地(图 6)。 图 6 白云山白云山 位于陕北佳县城南 5 千米处的黄河之滨,由崇尚道教起步,白云山庙是一座保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 ● 深远的历史文化资源。 陕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人文旅游资源 十分丰富。 如人文始祖 ——黄帝陵(图 7);古代军事工程 ——古长城、古城堡、烽火台;源远流长的陕北石窟、石刻艺术,精湛的陕北剪纸(图 8)、民歌;保存完好的秦、汉、西夏墓葬群,都是个性鲜明、品位极高、价值极大、可观性极强的文化旅游资源。 23 图 8 陕北剪纸 图 7 黄帝陵 ● 雄厚的红色旅游资源。 陕北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陕北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图 9) 杨家岭 是中共中央领导在 1938年 11月至 1947年 3 月期间的住处。 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 图 9 杨家岭 图 10 六楼骑街 ● 特色城市建筑资源。 城市观光游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陕北的城市建设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色(图 10)。 一是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互印证。 二是新兴城市化与古城风貌保护 相互和谐。 ● 特色经济资源。 陕北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新都。 经济发展的成就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景观资源。 如神府煤田、治理水土流失的淤地坝生态景观。 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将成为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是陕北发展旅游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丰富而优质的旅游资源使本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本区旅游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处于旅游区位非优区,市场区位不理想;人才总量不足,人口素质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旅游业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化程度不高;旅游资源缺乏 深层次,一次游现 24 象严重等。 活动 陕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你对这些旅游资源都熟悉吗。 如果熟悉,你想怎样向旅游者介绍家乡的这些旅游资源,如果不熟悉,可通过上网、实地考察等方式熟悉。 这些旅游资源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家乡旅游资源的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解决。 开展一次模拟导游活动,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25 第二节 陕北旅游业发展对策 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部门,也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陕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区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必须依靠旅游者前来购买旅游产品来实现。 就我国目前而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的出游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旅游活动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因此,游客的出游活动在空间上有显著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 据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出游和休闲活动的 80%集中在距离城市 500km 内。 陕北地处陕西省北部,位于陕、晋、甘、内蒙交界处,目前该区域的客源市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游客可进入性、舒适 性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航空方面,陕北以榆林、延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民航交通点(延安 ——北京每周五个航班,到西安七个航班,并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在旅游旺季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应该是针对重要客源市场开辟小型仓机服务以增加空中的客流量;铁路方面,相继开通两条线路 (北京 ——延安,上海 ——延安 ),提升了运输速度,改善了列车设施,提高了服务质量;公路方面,继续加快路网布局的完善,努力提高等级标准,如延黄公路(图 11)全线通车后,西安到延安的车程由原来的 6 小时缩短到 3 小时,延安各旅游景点的游客明显增多,仅枣园每 天的游客接待量就由原来的 2020 多人增加到 4000 多人。 目前整个陕北已经形成了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可以直接联系整个国内旅游市场,为陕北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陕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11 延黄高速 26 图 12 黄土桥 其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信息网络、通讯、旅游企业、接待场所、饮食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 网络、 通讯可以覆盖整个大陕北,通达世界各地;餐饮、娱乐设施发展迅速。 陕北现有旅行社 52 家 (延安 29 家,榆林 23 家 ),星级饭店 70 家 (延安 46 家,榆林 24 家 ),年接待能力接近 9000 万人次,配套设施有了巨大的改变。 目前应根据市场的要求,设立陕北旅游的标识系统,建设一批具有当地风味的大型快餐店,大型停车场和一定规模的星级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 发挥区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 旅游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特色经济,浓厚的民族与区域特色文化应该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才能求得旅游的长远发展。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我国老一辈革命伟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和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拥有种类齐全的黄土地貌,如黄土桥(图 12)、黄土墙、黄土峰丛,造型逼真;黄土塬峁起伏、川塬相间,黄土剖面完整,观赏价值高。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陕北地区形成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古老民俗特点,并享誉全国,如延安的五鼓(志丹扇鼓,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民歌中的精品 ——信天游;乡土艺术 ——剪纸;这里还有中华民族的圣地 ——黄帝陵;近年来 延安在全国率先退耕还林,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新延安 ”,使延安的黄 土地披上了绿装。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不断成熟,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出游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追求自然、古朴,原生态的倾向非常明显,所以,陕北应把红色、绿色、黄色特色旅游资源相组合,以特色旅游为亮点,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 转变管理机制、开发旅游资源内涵,打造精品旅游。 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