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鲁滨逊的形象】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平民资产阶级正面形象,恩格斯称之为“真正的资产阶级”。 1.不懈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 2.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 3.强烈的殖民思想。 【《浮士德》歌德】 1.魔鬼靡菲斯特的两次打赌。 和上帝打赌。 和浮士德打赌。 2.浮士德追求真理的一生( 五个阶段) 书斋生活 /爱情生活 /宫廷生活 /追求古典美 /改造大自然 ①书斋生活(走出书斋投身社会阶段) 浮士德年过半百 —— 因茫然痛苦而想自杀 —— 复活节的钟声 —— 回到大自然 —— 与魔鬼打赌。 书斋生活 —— 表明歌德对中世纪文学的否定,象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摆脱中世纪的旧学问投身社会、探索社会的战争历程。 表明新兴资产阶级扩展自己,要求获取新知识、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自然愿望。 ②爱情生活(追求个人幸福阶段) 返老还童 —— 与玛甘泪发生恋情 —— 与玛甘泪的哥哥决斗 —— 玛甘泪判死刑 —— 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 —— 不想继续堕落 下去 —— 靡菲斯特失败。 说明围绕个人生活小圈子追求理想是不可能的,必须向着更高的境界,克服“小我”走向“大我”。 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对文艺复兴时期那种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否定。 ③政治生活(为宫廷服务阶段) 浮士德来到罗马帝国宫廷 —— 王朝混乱 —— 发行纸币 —— 取悦皇帝 —— 召见美人海伦 ——梦幻破灭 —— 靡菲斯特驮起他溜出宫廷。 反映了政治资产阶级分子思想发展的历程。 当时的知识分子把政革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害怕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 歌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晚年认清了这一点,否定了这条道路。 ④重回书斋( 追求古典美) 重回书斋 —— 与海伦结合 —— 儿子欧福良死去 —— 海伦消失 —— 浮士德没能得到满足。 当时许多人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改革社会的途径,就把目光转向古代,转向艺术,企图用艺术美陶冶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思想从而改造社会,歌德否定了这条。 ⑤建功立业(在改造自然中找到真理) 得到封底 —— 移山填海 —— 双目失明 —— 得到满足 —— “真美呀 !请停留一下。 ” —— 浮士德依约倒地死去 —— 天使将他的灵魂抢走 —— “凡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得救” —— 得到上帝的拯救。 改造大自然 —— 歌德悟出了一条真理 —— 不懈的努力,就是人类的自我拯救。 歌德一方面收到资产主义发展的鼓舞,认为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资产主义的弊端,接受了空想主义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集体劳动才能创造丰富的财富。 而个人只能在集体的,为人类服务的事业中才能获得生命的意义。 浮士德的精神: 在诗剧中浮士德是个象征性的形象,是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进去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席勒】 《欢乐颂》词作者(曲作者:贝多芬) 《阴谋与爱情》两个主题 1.自由爱情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婚姻交易的反抗。 2.在婚姻爱情之外歌颂了社会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期主流文学,开始在德国、英国有很大发展,在法国达到高峰。 1.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这种主观性事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浪漫主义诗人一般有丰富的情感生活,炽热的激情取代了冷静的理性。 2.寄情山水和赞美大自然。 浪漫主义作家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厌倦城市文明,把大自然看作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大自然中,用自然的美对照社会的丑。 3.重视民间文学。 很多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是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 开始创作的,他们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手法和语言,这对革新文学内容和形式起了重大作用。 【拜伦】 拜伦的性格: ①“魔鬼诗人” —— 叛逆的诗歌 ②自卑心理 —— 病态的敏感 ③性格矛盾 —— 利己主义和宽广的胸怀 拜伦的英雄主义: 指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是高傲坚强而又孤独、犹豫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的社会势力不两立,对封建强权统治进行不屈的反抗,但带有明显的跟人主义特征。 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都只能以悲剧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 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就像拜伦本人一样,故事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雪莱】 雪莱的诗歌分类:诗剧,抒情诗,爱情诗。 抒情诗特点:①抒情中带着深沉的思想。 ②在形式上大胆探究。 ③把自然景物拟人化。 【雨果】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①冉阿让与米里哀主教的故事。 ②芳订的故事。 ③冉阿让与沙威的故事。 ④冉阿让与珂赛特的故事。 ⑤马吕斯的故事。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 1. 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 2. 冉阿让被 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 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 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雨果提出的桑迫切问题是什么。 《悲惨世界》中雨果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产物。 在这篇小说的序中,雨果曾提出当代社会三个迫切解决的问题:贫富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性堕落,黑暗是儿童羸弱。 这是理解小说 的钥匙。 为解决这些问题,雨果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① 法律问题:雨果认为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习俗吧人间变成了地狱,他不赞成强制性的处罚,而要用仁慈、宽恕去感化那些犯了罪的人。 ② 贫穷问题:他认为贫穷使人潦倒、堕落、犯罪。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富人去对穷人多施舍,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给他们就业机会,兴办慈善事业。 ③ 愚昧问题:雨果认为愚昧造成社会的罪恶与黑暗,要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