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创建并实施 “学习 → 职业认知 → 学习 → 专业实习 → 学习 → 顶岗实习 ”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按照能力递进原则弹性设计教学进程,引导、培养、提高、强化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 ( “1+3”合作中的 “1”是指学校, “3”是指三类合作企业:第一类是大量使用楼宇设备的 “楼宇智能化设备应用商 ”;第二类是以工程设计、成套装置安装、系统集成调试为主要业务的广西区内外 “楼宇智能化工程商 ”;第三类是大量应用霍尼韦尔、西门子等楼宇自控产品 6 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 “楼宇智 能化产品供应商 ”。 ) (二)探索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建立中高职衔接方案 培养目标的衔接 通过调研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 人才 培养目标和规格 的 异同 , 探索适应 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 的,能有效适应中 、 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方案。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 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 方式 第一, 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理论水平与就业素 质的培养并重;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并重。 第二,对中职生要 “宽进严出 ”,严把质量关。 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 第三, 主动适应中职学生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招生录取制度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 探索适应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的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 ,探索 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 的适宜比例。 (三)健全校内 外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基地 建设 在今后 2 年的建设中 ,本专业将根据智能建筑所包含的楼宇自动化、安防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消防自动化、综合布线等系统进行 校内外实训基地 的规划和建设,扩充完善已有实训室,并增建部分新实训室;完善网络与综合布线实训室,使之完全能满足国家 “智能楼宇管理师 ”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功能需求。 与海湾消防(安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分公司、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圣丰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消防、安防技术研发 /实验中心,电梯运行与维护技术实训室,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企业的施工 7 与维修技术,教师参与新技术的研发。 跟踪国内外楼宇 智能化最新技术,充分考虑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持续开展楼宇智能化节能系列新产品的展示、研发和实训教学。 按照上述的建设思路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如图 51 所示。 图 5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校内实践基地总体规划 (图中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室、 IBMS 实训室和新产品展示与研发中心为拟新建的 3 个新实验室。 ) ,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 ” 实训实习基地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与 “楼宇智能化设备应用商 ”、 “楼宇智能化工程商 ”和 “楼宇智能化产品供应商 ”等三方企业合作建设集教学、培训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仿真性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探索与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 “校中厂 ”、 “厂中校 ”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承担实验实习教学,创设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景,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职业能力,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针对专业定位并考虑毕业生就业相对较为集中的企业,分批选择其中的 5 家作为试点设立建立 “校中厂,厂中校 ”实训实习基地(见表51),逐渐积累经验,完善管理模式。 楼宇自动化技术室 网络与综合布线室 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室 楼宇监控室 安防技术实训室 新产品展示与研发中心 IBMS实训室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楼宇智能化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基地 安防 技术研发 /实验中心 建筑供配电控制室 电梯应用技术室 创新能力开发室 中央空调实训室 制冷设备维修室 空调电子技术室 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室 建筑电气控制实训室 空调与室内环境控制鉴定培训 基地 8 表 51 “校中厂、厂中校 ”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企业 建设时间 主要实施的 教学内容 1 广西达科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2020 年 弱电设计及工程管理,弱电企业管 理。 (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基地) 2 广州和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美的 暖通空调设备销售 2020 年 节能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弱电企业管理。 (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基地) 3 海湾消防网络有限公司 2020 年 楼控及消防系统 设计、施工、 调试,产品生产 4 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有限责任公 2020 年 电梯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 理,完善学生和教师实习管理制度,开发技能培养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 1)制定、完善本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 2)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 4)学生校外实习 的评价体系 (四)转变培养方式,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库 团队教师与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以楼宇智能化系统施工、监控、维护、装调 等 为核心 ,根据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重组、整合课程内容。 核心课程开发流程 及措施 见 表 52。 表 52 核心课程开发流程 及措施 表 项目流程 措 施 组建课程团队 成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课程开发调研 设计调研方案,制订调研计划,通过到 南宁海湾消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南宁广开责任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 南宁菱日 楼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和 广西美的暖通空调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等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现场考察、教师现场顶岗实习,体验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企业专家、一线工人座谈研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 9 岗位能力分析 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建设专家、专业教师一齐研讨所需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 等,同时融入行业、职业标准、企业规范进行分析 制定课程标准 邀请企业专家共同 根据岗位对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参照安防员、电梯安装、电梯维护、施工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制定出课程大纲 确定课程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校企共同 将与各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提炼,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为形式重组相关的学习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 课程配套资源建设 校企共同 制作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考核评价、网络课程以及教学条件建设 专家论证 召开课程的专家论证会 ,根据论证报告调整优化 应用、反馈、优化 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确认 按照以上思路,建设《安防技术》、《建筑物自动化技术》、《电梯运行与维护》 《楼宇智能化 PLC 控制技术与应用》 等 4 门核心课程及教材。 以完善 “1+3合作、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要求,逐步建设由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专业标准 和网络课程资源 建设:与南宁海湾消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有限责任公 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标准,内容包括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 以现有 2 门院级精品课程为基础,企业合作建设 4 门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视频录像、实训指导、习题试题、在线自测题、课程素材、教学交流平台等。 :与南宁海湾消防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宁菱日楼宇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DDC单点调试表项目名称: 控制盘箱编号:网络名称: 盘箱位置:合同编号: 模块地址(N e u r o n i d ):制作日期: 参考接线图号:DDC: PUL6438S项目名称: 控制盘箱编号:项目名称: 控制盘箱编号:网络名称: 盘箱位置:合同编号: 模块地址(N e u r o n i d ):制作日期: 参考接线图号:DDC: PUL4024S盘箱控制点信息 调试记录DDC:
连续 14 d 给予健康男性的黑加仑饮料中添加槲皮素 ,其外周血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一 1 基因转录水平和血浆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心。 槲皮素配基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与肿瘤发生相关分子靶的芳基烃 Arh,降低与实体瘤发生有关的 ErbB2 蛋白家族的表达、调节与肿瘤发生相关的 MEK/ERK 和 Nri2/keap 1 信号的传导途径 ,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对肿瘤的细胞毒作用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4 方法与措施 清扫管路,可用压缩空气吹入已敷设的管路中,除去残留的灰土和积水。 如无压缩空气,可在钢丝上绑上破布,来回拉几次,将管内的杂物和积水擦净。 穿引线钢丝:管内穿线前大多数情况下,都需用钢丝做引线,用Φ ~Φ ,头部弯成封闭的椭圆圈状 ,由管一端逐渐的送入管中 ,直到另一端露出头时为止。 导线选择: 按系统图标注、结合平面图选择导线型号、规格、根数、颜色。 (相色
兴山县青龙寨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制造任务书 第 11 页 共 29 页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 大中型水电机组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款 GB11085 大型高压交流电机定子绝缘耐压试验规范 JB3373 汽轮机油 GB11120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DL503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DJ278
2020 年我们又示范应用了无纺布覆盖旱育苗,取得了好的效果。 培育带渠壮秧 培育带渠壮秧,不仅是创高产的基本要求,而且是节水高产的关键技术。 我们在培育壮秧上主要采用钵盘旱育技术,精选良种,抓好日光晒、盐水选、药剂浸、适温催、自然晾等处理环节;坚持增加 1 层地膜的双膜旱育方式;加强秧田管理,采用控水、控温、控徒长、控播量和防立枯病的“ 四控一防 ” 技术措施,实现苗齐苗壮。 过水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