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皇冠大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方案4352789552最新整理直接冻黄g内容摘要:

署。 1995 年 7 月,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率先推出上海地区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DBJ4795)。 同年,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建筑智能化研究所”,同时,该校已编出国内最早出版的大学教材《智能化建筑导论》。 1996 年 1 月,在上海召开的国内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 1996 年 2 月,成立了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并组建了智能建筑技术专家组 .1998 年成立“建设部建 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批聘任 59 位专家。 为了加强管理,保障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建设部于 1997 年 10 月发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 [1997]290 号 .该文件是一个历史性纲领性文件,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走向有序化指定了方向。 千禧年 10 月 1 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家标准 GB/T503142020)正式批准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业走向成熟。 智能化小区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社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 的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智能小区是指以一套先进、可靠的网络系统为基础设施,将住户和公共设施建成网络并实现住户、社区的生活设施、服务设施的计算机化管理的社区。 事实上,智能社区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社区综合布线、社区局域网,互联网高速通路及社区智能化服务,为社区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并满足人类二十一世纪网络社会、数字化生存的需要。 目前,智能化社区的通信方式采用光纤进社区 及 装备有先进的用户接 入网设备,为社区提供先进的基础传输平台。 社区的住户可利用这些网络满足以下需求:视频点播、信息查询、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网上求医、防火防盗、煤气泄露自动报警、社区监控、可视门禁系统、紧急呼叫、水电煤气自动抄送、 IC 卡智能车场管理、多媒体通讯、高速 Inter 接口、 Inter 电话 /传真 /Email、办公设备共享、视频会议、专业咨询服务等。 北欧小镇 弱电系统规划方案 7 所有这些功能满足了用户在各个层面的需求,住户在社区中可以 通过各种方式 方便地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也省去了许多日常生活的琐事烦恼。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 楼宇自动化技术 及小区智能化 已大量应用于建筑工程 及小区 ,一般说来,要建成一座子系统比较完整的智能大厦,其智能化系统的投入所占比例大致在总投资的 5%至 10% ,而对于智能化小区,其 投入所占比例大致在总投资的3%至 5% 即可。 国内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国内的 智能建筑从九十年代兴起至今有整整十 多 年的时间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几个城市发展到遍布全国大城市的上千幢建筑物。 我国智能大厦的起点很高,并且有很多方面及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它将是今后建筑的主流 ,并将 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但是由于智能建筑这个技术领 域太新,发展又过快,它几乎是 在 我们在技术上、管理上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上马的, 难免主观 ,市场 显得 有些混乱。 这种变化,势头之猛、之快,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管理跟不上,而导致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综观一下,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业主方面 : 在 “ 智能建筑 ” 热面前,贪多求全,期望太高,提出 “ 世界一流 ” 、 “ 十五年不落后 ” 等口号,提出大大超过建筑功能与规模的智能化要求。 既对自己的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也对信息化产品没有深入的了解,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 没有总体集成 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 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此问题放任自流。 厂商方面 : 市场上集成公司为数众多,相当活跃,运用种种商业手段以谋取对智能化系统的承包。 但从他们的技术水平、技术支援能力、施工、组织经验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北欧小镇 弱电系统规划方案 8 等方面来考察,真正能称为系统集成商的公司不多。 有的所谓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实际上仅仅是 某一个子系统的集成商,甚至只是产品销售商,他们对建筑,对现场安装,对施工组织了解不多,甚至毫无了解。 因此,不能很好组织指挥,甚至组织指挥不及系统各个分包商。 商业利润考虑多,力图在智能化系统中分得尽可能大的份额,对业主造成误导。 在系统建设中,各厂商各自为政,在接口上互相扯皮,贻误工程。 为争取项目,迎合业主低投资的企图,拼命压低报价。 项目到手,为了利润,不顾质量,降低规格。 设计方面 :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 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多集中 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 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 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 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设计水平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都无法实施。 实施方面 (施工、安装、调试和竣工 ):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 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形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 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 有的没有制定明确的质管标准或规定的: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 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即眼看、手摸。 忽视定量验收。 其实,应用仪器测试,才能揭露隐患。 标准化和行政管理方面,多头管理 :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管理部门有建设、邮电、广电、公安、技监等。 这些部门 对同一系统实现重复管理,导致对系统功能要求不一。 另外,现有的法规或标准不够齐全,有的也已经落后了。 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或 管理依据不够。 北欧小镇 弱电系统规划方案 9 智能建筑将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主流,而目前存在着问题,将会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作为专业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应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各个阶段主动解决,最终为业主提供一个真正运行良好的智能化系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 的 增强,科技不断发展,智能大厦 和智能小区 的 发展会逐渐走向正规化、健康化 , 在数量上会有很大增加,技术上 也将 会 大 有改观。 作为高科技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巧妙集成、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 , 信息时代龙头产业的智能 建筑 , 其发展备受人们关注。 在我国今后几年内将有更大 的 发展,它的前景是 非常美好的。 从智能 建筑 的发展 过程中可 总结出: 智能 建筑 的发展最终是要实现一体化集成。 智能建筑的优点 高度智能的 建筑 ,其具体的功能可能千变万化,但它给物业管理所带来的特点是设备的先进性,信息的开放性,环境的安全性,工作的舒适性,功能的多样性,费用的经济性和人力资源的高级性以及以此带来的现代高效率。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指出, 智能建筑应当是: “ 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