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精品文档内容摘要:

亿元左右,人均 GDP 约 13000 元;至 2020 年 GDP 达到 400 亿元左右,人均 GDP 达到 26000 元左右。 第 9条 建设皖南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1. 建设皖南中心城市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整体发展的全局观念,消除地区之间协作发展的障碍,齐心协力来发展皖南中心城市。 从各方面条件来看,发展皖南中心城市首要要发展屯溪。 规划建设适 当扩大主城区的人口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 与用地规模,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优势区域集聚,强化轴向辐射带动,协调组合城镇发展,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网络,更好地带动皖南地区、皖浙赣交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 2. 发展和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通过徽杭、合铜黄、屯景、黄衢南、屯宣芜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屯溪将成为皖南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 积极筹备建设皖赣铁路的复线工程和新建屯溪-金华的铁路,加快黄山(屯溪)火车站由三等站升级为二等站。 加快屯溪机场的扩建工程,由现在的 4C 级升级为 4D 级。 第 10条 建设国际性风景和文化旅游城市策略 “ 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是建设国际性风景和文化旅游城市、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发展目标最重要的策略。 黄山和徽文化是发展黄山旅游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黄山这张牌已经打出去,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经名冠全球,而徽文章做得还不够。 对于徽文化,目前只注重了物质环境的保留,而忽视了一些活的徽文化。 在未来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中,保留地方特征是加强城市竞争力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 11条 产业发展策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 1. 调整优化第一产业。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速农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和创汇农业,提高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比重,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2. 发展壮大第二产业。 积极实施工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为关键,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支柱作用明显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突出优势和特色,加快市经济技术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彩印包装、生物医药、机电、太阳能利用、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全面振兴工业经济。 3.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重点,规范发展信息、咨询、经纪、法律服务等行业,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 加快邮政电信、金融保险和证券业发展。 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科技和营销方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推进公益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市场化改革,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其他便民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和系列化。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建信息化基本框架。 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挑战,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第 3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 12条 城市性质:国际性旅游城市,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皖南地区 中心城市。 第 13条 城市职能 1. 屯溪区主要职能: ( 1)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 2)市域中心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业客运中转基地; ( 3)皖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 4)具有一定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2. 徽州区主要职能: ( 1)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 ( 2)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3. 黄山区主要职能: 市域北部休疗养和旅游服务基地。 第 14条 城区人口规模 1. 屯溪区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 近期( 2020 年): 18 万人; 中期( 2020 年): 22 万人; 远期( 2020 年): 30 万人。 2. 徽州区 近期( 2020 年): 万人; 中期( 2020 年): 万人; 远期( 2020 年): 万人。 3. 黄山区 近期( 2020 年): 万人; 中期( 2020 年): 万人; 远期( 2020 年): 万人。 4. 三区合计 近期( 2020 年): 万人; 中期( 2020 年): 万人; 远期( 2020 年): 46 万人。 第 15条 城区用地规模 2020 年黄山市区用地规模为 平方公里,其中屯溪区为 平方公里、徽州区为 平方公里、黄山区为 ,机场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 第 4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 1节 城镇体系 第 16条 市域人口规模 : 近期( 2020 年)市域人口为 148 万人、中期( 2020 年)为 150 万人、远期( 2020 年)为 155 万人。 第 17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 2020 年)达到 33%、中期( 2020 年) 40%、远期( 2020 年)达到 58%左右。 第 18条 黄山市域城镇发展战略: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 第 19条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 城镇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群、两轴、三级中心”。 2. “一群”指由屯溪、休宁、徽州区和歙县四个城镇组合成为黄山市域南部城镇群,共同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 3. “两轴”指皖赣城镇发展轴和合铜黄城镇发展轴。 依托皖赣线发 展皖赣城镇发展轴,将成为屯溪、岩寺、徽城、海阳、碧阳等沿线城镇的联系纽带,并依托这些城镇辐射周边区域;依托合铜黄高速公路,形成合铜黄城镇发展轴,促进沿线城镇的发展。 两轴相互交叉,形成区域“十”字城镇发展构架。 4. “三级中心”分别指中心城市、区(县)城和中心镇,这些城镇是规划期内城镇极化发展的对象,是带动市域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力量。 第 20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由 1 个中等城市(屯溪区)、 6 个小城市(甘棠、岩寺、徽城、海阳、祁山、碧阳)、26 个较大规模的城镇(仙源、焦村、太平湖、汤口、深渡、杞梓里、北 岸、王村、许村、街口、霞坑、溪口、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8 东临溪、齐云山、兰田、流口、五城、商山、闪里、平里、历口、渔亭、呈坎、新丰、三口)和 23 个一般城镇(耿城、谭家桥、新华、广阳、郑村、富堨、岔口、溪头、雄村、呈村降、万安、汪村、秀阳、金字牌、小路口、安凌、凫峰、宏村、西递、龙江、潜口、西溪南)组成。 第 21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为中心城市 1 个(屯溪)、区县中心城市 6 个(徽城、甘棠、海阳、祁山、岩寺、碧阳);中心城镇 18 个(西递、宏村、汤口、深渡、闪里、平里、焦村、渔亭、齐云山、万安、五城、北岸、王村、仙源、耿城、太平湖 、谭家桥);一般城镇 31 个(富堨、桂林、郑村 、溪头、许村、岔口、霞坑、杞梓里、街口、东临溪、兰田、流口、汪村、小路口、金字牌 、历口、安凌、西溪南、潜口、呈坎、三口、雄村、秀阳、洪里、商山、美溪、龙江、凫峰、新丰、广阳、呈村降)。 第 2节 南部城镇群规划 第 22条 南部城镇群构成 黄山市域南部城镇主要包括屯溪、休宁县海阳镇、徽州区岩寺镇、歙县徽城镇,这四个城镇以屯溪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屯溪西距休宁 18 公里,东距徽州区岩寺镇 16 公里、距歙县徽城镇 25 公里。 屯溪、海阳、岩寺、徽城镇以慈张线为连接纽带呈带状结构,将有可能构成黄山 市域南部城镇群,共同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 第 23条 南部城镇群发展规划 1. 城镇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城镇群 地理位置和交通上的优势, 积极 发挥 南部城镇群的 龙头带动作用,以快速公路 交通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构筑 城镇群 协作大平台, 积极融入上海经济圈,主动接受杭州辐射, 增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竞争力 、以及 经济辐射力。 2.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进一步整合城镇群经济资源,在屯溪中心城区西北部与休宁县和徽州区交界处,依托临近规划的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和皖赣铁路及慈张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黄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 8— 10 平方公里,远 景控制 25 平方公里, 2020 年之前启动 3— 4 平方公里。 规 划建设成 为以高新技术和环保型工业为主,融物流仓储、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山水园林城市新区。 使城镇群尽快形成经济联系密切、产业发展互补的发展态势,充分 发挥 城镇经济的 规模效应。 3.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群内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工程建设。 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尽快打通岩寺至休宁的道路,按高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变目前的带状结构为环状结构,进一步密切四个镇之间的联系; 建设 220KV 双回路输变电工程; 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垃圾 处理厂的建设,不能只立足于屯溪,可在各城镇之间建设,兼顾南部城镇群的发展需要,实现共享; 防洪、排涝减灾工程体系和持续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共建共防等。 4. 发展规模: 南部城镇群 2020 年总人口约 万人(其中屯溪 30 万人、岩寺 万人、徽城 15 万人、海阳 8 万人),总用地约 67 平方公里(其中屯溪约 平方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约 8 平方公里、岩寺约 平方公里、徽城约 14 平方公里、海阳约 8 平方公里)。 人均用地约 平方米 /人。 远景人口将达到 80- 10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 80100 平方公里。 第 3节 重点城镇 发展规划 第 24条 县城关镇 1. 徽城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山市域的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工业发展以食品、机械、化学、文教用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发展规模: 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 15 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14 平方公里。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 2. 海阳镇:黄山市市域主要的物流中心、主要的市场交易中心之一,休宁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工业发展以食品工业、建材采矿业、木材加工业、机电和金属制品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到 2020 年,休宁县是省政府确定的撤县设市的城市,本次规划与省城镇体系规划相 衔接,在规划期内实现休宁撤县设市的目标。 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 8 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8 平方公里。 3. 碧阳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旅游中心,黄山市域的二级旅游服务基地,发展以纺织、木材、建材、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 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平方公里。 4. 祁山镇:祁门县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黄山市域的西大门,发展以陶瓷工业、食品工业和木材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人口控制在 6 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6 平方 公里。 第 25条 中心城镇 1. 黄山区汤口镇:黄山的南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2. 黄山区焦村镇:黄山的西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3. 黄山区谭家桥镇:以旅游服务、交通枢纽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4. 黄山区耿城镇:黄山的北大门,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5. 黄山区太平湖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 万人。 6. 黄山区仙源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 万人。 7. 歙县深渡镇:以旅游服务、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8. 歙县 北岸镇:以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9. 休宁县万安镇:以交通枢纽、商贸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 10. 休宁县齐云山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1. 休宁县五城镇:以边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2. 休宁县西口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 万人。 13. 休宁县王村镇:以交通枢纽、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为主的中心镇,规划人口 万人。 14. 黟县西递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5. 黟县宏村镇:以旅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6. 黟县 渔亭镇:以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7. 祁门县闪里镇:以边贸服务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18. 祁门县平里镇:以工业贸易为主的中心镇。 规划人口 万人。 第 4节 自然与 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 26条 黄山市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 1. 世界遗产 2 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黄山,世界文化遗产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处 黄山、齐云山、花山-渐江风景名胜区; 3.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座 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1 处 屯溪老街; 4. 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 西递、宏村、棠樾牌坊群 、许国牌坊、渔梁坝、呈坎、宝纶阁、老屋阁及绿绕厅、潜口民宅、程氏三宅; 5. 国家地质公园 2 处 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