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大论文内容摘要:

目击县城部分街道一片 汪洋 ,街道浸泡在洪水中。 虽然目前水位略有下降,但记者在现场发来的消息称,“以前原本非常完整的街道,在被大水长时间浸泡后,下边已经开始冒气泡,所以比较危险。 ”害还导致甘肃省舟曲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供电全部中断,通信基站也受损严重,部分没有受损的基站供电中断,靠蓄电池供电传输信号。 舟曲县当地的 5 个小水电站为县城供电的主电源,受强降雨导致的泥石流影响,目前这 5 个小水电站均无法工作,导致县城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电力供应中断。 泥石流导致舟曲县房屋受损严重,很多房屋被水浸泡,一楼二楼进水非常 严重。 甘肃舟曲县城主街道泥石流堆积达两米,县城多幢大楼损毁。 另据甘南州州长毛生武现场的电话介绍,形成堰塞体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 300 余户群众的村庄。 灾情发生后,经州县紧急施救,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救出了 全部 被困群众, 无任何一位失踪人员。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舟曲泥石流的背景与详情。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5 第 2 章 泥石流灾害成因 地质地貌原因。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沟谷形态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 、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沟床纵坡降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 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 5%10%和 3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沟坡坡度 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 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 1030 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 3070 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集水面积 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 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 050 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 50 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暴雨天 气原因。 四川、云南等 西南地区 的降雨多集中在 69 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 69 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 8 三个月,尤其是 8 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 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 8 两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 泥石流灾害 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 90%以上。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6 地震震松了山体。 专家 说 ,舟曲是“ 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 ,极易垮塌 ,而 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 3 5 年时间。 地震 对滑坡、泥石流的作用在于,触发滑坡, 泥石流 的滑动或流动,促进滑坡,泥石流的形成。 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地震力的作用,使斜坡体承受的 惯性力 发生改变,触发了滑动和流动。 用,造成地表变形和裂缝的增加,减低了土石的力学强度指标,引起了 地下水位 的上升和径流条件的改变。 进一步创造了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滑坡、冰、雪崩、堤坝决崩以及其他水源的变化等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 ,进一步扩大了泥石流的规模。 地震触发和促进的作用,造成了两种类型的滑坡和泥石流。 一方面,由于地震的触发作用,震时出现大量的滑坡。 泥石流,另 方面,地震使斜坡产生新的破坏,促使滑坡的形成,继地震后陆续发生,称为后发性滑坡、泥石流。 人为因素。 由于当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砍伐大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自然灾害不断,加之这次大雨,终于酿成了大灾。 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滔滔白龙江横穿全县,宛如飘逸的哈达,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白龙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由此诱发的洪水、 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舟曲境内过去一直森林茂密,近 50 年以来,从 1958 年 “大跃进”时期开始,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 据统计,从 1952 年 8 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