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一定的余氯量。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 1 周左右。 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湖、塘水防污染管理 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 清除取水点 周围 100 m 内各种污染源,禁止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并防止牲畜进入。 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 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 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缸水消毒 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 采用缸水法处理。 当缸水浊度高于 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 (混凝沉淀、过滤 )后再进行消毒。 混凝沉淀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 用一直径 3cm~ 4cm,长 1 m 左右的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竹筒装入明矾后,在缸水中搅动。 通常用量为每 100 kg 水加明矾 50 g。 也可用其他混凝剂。 静置沉淀约 1 h 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内过滤。 砂滤缸中细砂以 mm 粒径为宜,粗砂直径宜为 mm。 细砂与粗砂层厚各为 15cm~ 20cm。 每层用棕皮或其他材料隔开,表层与底层 都放置石子。 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当滤速减慢或滤出水变浊时,将滤材取出用清 10 水洗净后重新装入可继续使用。 将经洁治处理的水引入消毒缸中进行消毒。 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 4mg/L~ 8mg/L,作用 30min。 使用含氯消毒剂片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 消毒后,测量余氯,在 ~ ,即可饮用。 水中余氯量过高,有明显氯臭时,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 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 的用量为准。 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 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 倍。 使用的中和药物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为方便工作,将非芽孢污染的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剂量等列于表 41,现场消毒时可参照进行。 具体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对受芽孢污染的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要求应按 , , 所列方法进行。 表 41 非芽孢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 消毒场所 消毒方法 用 量 消毒时间 室外污染表面 500mg~ 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 202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漂白粉喷撒 500ml/m2 500ml/m2 20g/m2~ 40g/m2 30min 60min ~ 120min 2h~ 4h 室内表面 250mg/L~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新洁而灭擦拭 %过氧乙酸薰蒸 500mg/L~ 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 202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 %过氧乙酸喷洒 适量 适量 适量 100 ml/m2~ 500ml/m2 100 ml/m2~ 500ml/m2 8ml/m3 350ml/m2 60min~ 90min 30min 60min ~ 120min 60min 60min 室内地面 %过氧乙酸拖地 %~ %过氧乙酸喷洒 1000mg/L~ 202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适量 200 ml/m2~ 350ml/m2 100 ml/m2~ 500ml/m2 60min 60min~ 120min 室内空气 紫外线照射 臭氧消毒 %过氧乙酸薰蒸 1W/m3 30mg/m3 1g/m3 30min~ 60min 30min 120min 餐、饮具 蒸煮 臭氧水冲洗 含氯消毒剂浸泡 远红外线照射 100℃ ≥ 12mg/L 250 mg/L~ 500mg/L 120℃~ 150℃ 10min~ 30min 60min~ 90min 15min~ 30min 15min~ 20min 被褥、书籍、电 器电话机 环氧乙烷简易薰蒸 %~ %过氧乙酸擦拭 1500mg/L 适量 16min~ 24h 服装、被单 煮沸 250mg/L~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过氧乙酸浸泡 100℃ 淹没被消 毒物品 淹没被消毒物品 30min 30min 120min 游泳池水 加入含氯消毒剂 加入二氧化氯 余氯 5mg/L 30min 5min 污水 10%~ 20%漂白粉溶液搅匀 30000mg/L~ 50000mg/L溶液搅匀 余氯 4mg/L~ 6mg/L 30min~ 120min 粪便、分泌物 漂白粉干粉搅匀 30000mg/L~ 50000mg/L含氯消毒剂 1: 5 2: 1 2h~ 6h 2h~ 6h 尿 漂白粉干粉搅匀 10000mg/L含氯消毒剂搅匀 3% 1: 10 2h~ 6h 2h~ 6h 便器 %过氧乙酸浸泡 5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浸没便器 浸没便器 30min~ 60min 30min~ 60min 手 2%碘酒、 %碘伏、 %氯己定醇液擦拭 75%乙醇、 %新洁而灭浸泡 适量 适量 1min~ 2min 5min 运输工具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8ml/m3 60min 11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用微生物学指标评价各种消毒措施对疫源地中被污染对象的消毒效果,以作为是否达到消毒合格的依据。 (1)磷酸盐 缓冲液 (PBS, mol/L, pH ) (2)采样液(在 PBS 中加入相应中和剂) (3)中和剂(经鉴定试验合格者) (4)采样棉拭 (5)普通营养肉汤与琼脂,以及其他培养基 (6)试管与吸管 (7)水采样瓶( 250ml~ 500ml) (8)水样抽滤设备 (9)酒精灯、记号笔和记录表 (10)接种环与镊子 (11)采样规格板(中央空格为 ) 符合以下全部要求者,可判为消毒处理合格: (1)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 (2)消毒对象中自然 菌的杀灭率应 ≥ 90%。 (3)有关指标菌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物体表面的检测方法 检测重点对象:以病人经常接触的物品作为检测重点。 例如,食(饮)具、门把手、床头柜、便器等。 消毒前采样:将无菌棉拭在含 10ml PBS 试管中浸湿,并于管壁上挤压至不出水后,对无菌规格板框定的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 (采样面积为 5cm 5cm),横竖往返各 8 次,使棉拭四周都接触到物体表面。 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原 PBS 试管内,充分振打, 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对不适宜用规格板采样的物体表面(例如门把手,热水瓶把等)可按实际面积采样。 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设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点附近的类似部位进行棉拭涂抹采样。 除用采样液代替 PBS 外,其余步骤和方法与消毒前采样相同。 将消毒前、后样本 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以及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 活菌培养计数检测要求与程序参见本规范 2 实验技术规范。 菌数计算公式为: 物体表面菌数 (cfu/cm2) = kN/SV 式中: k:稀释量; N:平板上 菌落数 (cfu); S:采样面积 (cm2); V:接种量 (ml)。 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采样、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 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 排泄物、呕吐物的检测方法 消毒前采样:取 1 ml(或 1g)污染物放入含 9 ml PBS 的试管。 振荡混匀,取 ml 12 放入另一含 PBS 的试管内。 在管壁上做好标记。 消毒后采样:消毒达设定的作用时间时,进行消毒后采样。 采样步骤和方法除用采样液代替 PBS 外,其余均与消毒前相同。 将消毒前、后的样品 4h 内在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以及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 活菌培养计数检测方法参见本规范的实验技术规范。 菌数计算公式为: 排泄物呕吐物含菌量 (cfu/g 或 cfu/ml) = kN/WV 式中: k:稀释量; N:平板上菌落数 (cfu); W:试验样本重量或体积 (g 或 ml); V:接种量 (ml)。 相应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 空气的检测方法 消毒前采样:将拟消毒房间的门窗关好,在无人的条件下经 10 min 后,在室内的四角和中央相当于桌面高度处各放置一个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打开平皿盖,暴露 5min~ 10 min 后盖好平皿盖。 对各平皿应做好标记。 消毒后采样:空气消毒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的相同位置上,另放一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放置方法和暴露时间与消毒前采样相同。 同时取 2 个未经采样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作为阴性对照。 将消毒前、后的样本和阴性对照样本,尽快 送实验室,于 37℃培养箱中培养 48 h。 计数菌落。 并按下式计算空气中的菌数: 式中: A:平板面积 (cm2); T: 平板暴露的时间 (min); N: 平均菌落数; cfu:菌落形成单位 对各种致病菌与相关指标菌的采样、分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 水的检测方法 消毒前采样:取拟消毒水源水样于 2 个无菌采样瓶中,每瓶 100ml。 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规定作用时间后,分别将消毒后水样采入 2 个装有与消毒剂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瓶中,每瓶 100ml。 混匀,作用 10min。 将消毒前、后的水样 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将水样注入滤器中,加盖,在负压为 Mpa 的条件下抽滤。 滤完后,再抽气 5s,关闭滤器阀门,取下滤器。 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移放在品红亚硫酸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滤膜的细菌截留面朝上,滤膜与培养基完全紧贴。 将平皿倒置,放于 37℃恒温箱内 , 培养 22h~ 24h,观察结果。 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黑紫色大肠杆菌菌落。 评价:饮用水以消毒后水样中大 肠菌群下降至 0/100 ml为消毒合格。 污水消毒后,大肠菌群≤ 500 个 /L,连续 3 次采样未检相应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水中含菌量计算公式为: 水中含菌量 (cfu/ml) = kN/WV 式中: k:稀释量; N:平板上菌落数 (cfu); W:试验样本重量或体积 (ml); V:接种量 (ml)。 对各种致病菌的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参见有关传染病诊断、消毒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由具备检验能力的专业实验室进行。 )/(50000 3mcfuAT N空气中菌数 13 由检验人员填写“疫点终末消毒效果检验记录”(见附录 2)。 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概述 鼠疫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并且列于我国传染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之首。 该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危害大,世界各国广泛重视。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 尽管鼠疫菌离开宿主后适应外环境的能力较差,存活能力不强,但当获得适当的新宿主,则繁殖迅速,毒力极强。 鼠疫传染源包括染疫哺乳动物、媒介昆虫和鼠疫患者。 因为鼠疫的传播途径除跳蚤叮咬外,还可经直接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故消毒在其预防中具有重要意 义。 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参加鼠疫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需穿着防鼠疫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 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镜、防鼠疫纱布口罩或滤材口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 其穿脱方法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好普通工作帽,再包头巾,使盖住头发、两耳和颈部,然后戴上口罩,在鼻翼两侧塞上棉花球;戴防护眼镜,再穿上罩衫,最后戴橡皮手套。 在消毒工作后,仍戴着手套在 % 过氧乙酸溶液中浸洗双手 3min,穿着长 筒靴站入盛有 %过氧乙酸溶液深度为 30cm~ 40cm 的药槽中 3min~ 5min。 然后,戴着手套脱下罩衫浸入 %过氧乙酸溶液中,取下防护眼镜浸入 75% 酒精中,解下口罩与头巾浸于 % 过氧乙酸溶液中。 最后,脱下胶靴、手套,再脱下联身服,用刺激性较轻微的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消毒方法 对室内地面、墙壁和门窗及暴露的用具;室内空气;衣物、被褥;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及其容器;餐(饮)具、食物;交通、运输工具;家用物品、家具和玩具;纸张、书报等可按 ~ 、。 对手与皮肤的消毒可按 所列方法进行消毒。 病人尸体的处理可按 所列方法进行 动物尸体的处理可按 所列方法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