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内容摘要:
习 11 ( 5) 香远 益 . 清 益: 更 (《爱莲说》 六上 ) 至于斟酌损 益 . 益: 增加 (《出师表》 九下 ) (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的“观”解释为 看,观 赏 ;《核舟记》“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一句中的“观”与此意思相近。 2.选择题 ( 1)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D ) A. 文 章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 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 文中以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来比喻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2) 对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A. 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菊花作反衬,突出莲花的美好形象。 B. 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 的 对比描写 , 突出它们各自的德性品格。 C. 这两种花为人们所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人们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3.理解填空 ( 1) 第一段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 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花 ;第二段写菊花、牡丹的用意是 用菊花的“隐逸”与牡丹的“富贵”衬托了莲花的“君子”,表明了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2) 周敦颐《爱莲说》 中的“ 咏莲 ” 名句 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 文中的莲花比喻 君子 ,即 道德高尚的人 ,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 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 4)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中心句或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作者 把“ 莲 ” 比 作 君子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 品德高尚 的人。 ( 5)文中 描写莲 花 美好形象的句子 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12 ( 6)文中 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7)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 ;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是 香远益清。 ( 8) 与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相对比,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 身 自好的句子 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9)文中以莲喻人赞美君子洁身自好、清雅庄重(或 用来比喻 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 ) 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 而又 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0)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1)文章 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花 和 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 、 富贵者 、 君子。 ( 12)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 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一句照应了上 文的 “ 世人甚爱牡丹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对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 13)文章 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这种写法称为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 14)文中 “予独爱莲”的原因 是 “ 出淤泥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 15) 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 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本文采用的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那么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全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 2)“ 世人甚爱牡丹 ”一句有的版本为“ 世人盛爱牡丹 ”。 你认为哪一句好。 为什么。 答:我认为“世人盛爱牡丹”好。 因为 “ 甚 ” 可解释为 “ 非常 ” , “ 盛 ” 可 解释为 “ 广 ” 、 “ 多 ” ,也可 解释为 “ 非常 ”。 这句话可解释为: 世人都非常爱牡丹。 既有喜爱的程度,又有喜爱的广度。 所以这里 用 “ 盛 ” 比较好。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13 ( 3) 根据 课 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答: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 4) 要赞颂莲花 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答: 起衬托作用。 菊花虽然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 5)“ 晋陶渊明独爱菊 ” ,你能用诗句写出他对菊的喜爱吗。 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6)本 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 的 “ 牡丹 ” 、 “ 菊 ” 、 “ 莲 ” 分 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 牡丹 —— “ 花之富贵者 ”的 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菊 —— “ 花之隐逸者 ”的 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 ) —— “ 花之君子者 ”的 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 ,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7) 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 ,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虞世南、陆龟蒙。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 8)“ 独爱莲 ” , “ 独爱菊 ” 两个 “ 独 ” 字,表现了 他们 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表现出 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 周敦颐 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 9)文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答: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 敬重而不敢轻侮。 ( 10) 请用自己的话概 括莲 “ 不染 ”“ 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不可亵玩 ” 的特 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 “ 中通外直 ” ——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 不蔓不枝 ” —— 不攀附权贵; “ 香远益清 ” —— 大名远扬; “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 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 11) “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答: “ 陶渊明独爱菊 ”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 “ 世人甚爱牡丹 ” 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 “ 独爱莲 ” ,表明他不慕名利 、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因为 在作者的眼中,莲是“花中的君子”。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14 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全文默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六上 背诵篇目 ) 二. 注释 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 天空。 云梦泽: 云梦,古泽名。 今属江汉平原以及周边一带。 岳阳城: 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济: 渡河。 楫: 船浆。 端居: 平常居处,闲居。 耻圣明: 有愧于圣明之世。 徒: 白白地。 三.全文翻译 八月的湖水与岸平,水包容天,与天混同。 蒸气弥漫云梦泽,波涛撼动岳阳城。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船和浆。 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之世。 闲坐着观看钓鱼者屡屡得手,白白地只有羡慕之情。 四.文学常识 选自 《孟襄阳集》。 张丞相 即张九龄,时任丞相。 作者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五.中心思想 本诗是孟浩然游长安时写的一首诗。 诗 歌充分展示了洞庭湖无限的水面、浩淼的水势。 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丰富博大,而且极力描绘它充满活力,借以颂扬开元清明的政治。 在借景抒情中表现了诗人不甘寂寞、欲出仕而无路进身,渴望得到张丞相的相助,以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心愿。 六.理解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极为开朗与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是实写湖,前一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后一句用狭小的立体来反映湖 的声势,将洞庭湖写得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15 1. 本诗的 作者 是 唐 (朝代)诗人 孟浩然 (人名)。 2.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4.诗的前四句扣住题目中的“望洞庭湖”,写洞庭湖 雄伟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后四句“赠张丞相”则是借此抒发自己 希望入朝为官,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 5. 《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 》的作者是 A。 A.孟浩然 B. 常建 C. 白居易 D. 刘禹锡 6.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是 D。 A. 开头两句 中 的 “涵”, 有包含的意思。 “虚” ,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 指天空。 “混太清” 即水天相接。 B.三、 四 句 实写 湖。 “气蒸”句 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 “波撼” 两字放在 “ 岳阳城 ” 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 五、六两 句中 的 “济” 是 “渡” 的意思, “楫” ,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D. 最后两 句 说 自己 喜欢一直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很 羡慕 鱼的 快乐。 7. 下列对诗句理 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展现了湖水 浩淼 的样子。 B.“ 气蒸云梦泽,波撼 岳阳 城 ” 显示出湖水雄壮宏伟的气势。 C.“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表明自己希望得到高官的帮助。 D.“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是说没人帮助自己就回家隐居好了。 8. 下列对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 这是一首向高官展示自己的才华志向以求得到推荐的诗歌。 B. 诗歌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C. 诗歌后四句 主 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D. 全诗的精华是后四句,它使得本诗广泛流传。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16 四、《望岳》 一.全文默写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六上 背诵篇目 ) 二. 注释 岱宗: 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是“五岳之首”。 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夫如何: 怎么样。 齐鲁: 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 不尽。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决眦: 极力睁大眼睛。 决,裂开。 眦,眼眶。 入: 收入眼里,即看到。 会当凌: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小: 把„„看得很少。 三.全文翻译 巍巍泰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齐鲁大地泰山苍翠的山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在它身上聚集着神奇秀丽,山北山南分割出黄昏和清晨两种景象。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使心胸激荡,目送归鸟,眼眶几乎睁裂。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群山像小丘伏在脚下一样。 四.文学常识 选自 《杜少陵集详注》卷一。 作者 杜甫,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人。 五.中心思想 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也表现了作者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六.理解 《望岳》:一、二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远望中泰山横亘齐鲁、绵延千里的壮。20xx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相关推荐
18 人次,共计送去近 万余元的慰问金和礼品。 ③ 提高职工福利。 幼儿园工会除坚持落实一年两次的体检制度外,尤其注重 保障女教工权益,安排女教工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教职工进行春季、秋季 两次 、暑期疗休养活动 2020 年暑期疗休养 15 人。 ④丰富教工业余生活。 每年举办一次教职工兴趣运动会;成立教师“马兰花 16 幼儿园安全小组检查班级安全工作
办公楼施工、化验中心、 10 万吨聚丙稀、 20 万吨 C4 制氢、 40 万吨液化气深加工装置、常减压、储罐基础等工程施工时 建立生产例会制度,每星期召开 1 次 工程例会,检查上次例会以来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下次例会前的计划安排,对于拖延进度要求的工作内容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完成。 1)采用施工总进度计划与月、周计划相结合的三级网络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管理
20 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履带式推土机 75kW 200 203 203 211 207 201 212 217 223 225 221 221 履带式推土机 105kW 183 186 186 192 189 184 192 196 201
9 0 0 . 0 09 5 0 . 0 01 0 0 0 . 0 01 0 5 0 . 0 01 1 0 0 . 0 01 1 5 0 . 0 01 2 0 0 . 0 01 2 5 0 . 0 01 3 0 0 . 0 01 3 5 0 . 0 02 0 0 5 . 3 4 2 0 0 6 . 1 2 3 4 2 0 0 7 . 1 2 3 4 2 0 0 8 . 1 2 3 4 2 0 0
称 内 容 工程名称 某中学教学楼工程 工程分类 建筑工程 民用建筑 公共建筑 教学楼 多层教学楼 工程地点 中、外环线间 浦东新区 建筑物功能及规模 教学楼 开工日期 2020 年 7 月 1 日 竣工日期 2020 年 4 月 1 日 建筑面积 (平方米 ) 9067 其中 :地上 9067 地下 建筑和安装工程造价 (万元 ) 平方米造价 (元 /平方米 )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层数(层)
子 张扬个性,表达自我,释放激情的舞台,其不仅可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增加班级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借由 每年的校园歌手大赛,不仅同学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增进彼此的友谊,老师们也能够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此外,歌手大赛也是研究生院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因而,办好校园歌手大赛是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四)、活动地点 : 研究生院阶梯教室(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