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评定47014学习体会!内容摘要:

例 :抗拉强度最小值≥ 540MPa低合金高强钢 材料 焊接方法 试件厚度㎜ 焊件厚度范围 JB/4708 NB/T47014 13MnNiMoNbR SMAW 40 30~ 60 16~ 200 特殊情况下和特殊条件下试件厚度与焊件厚度的规定的变化: 特殊情况下没有改变 特殊条件下去消了 4)电渣焊和 5)当试件厚度大于等于 150 ㎜焊件最大厚度为 1。 33T 的条款。 4)关于小冲击试样问题: 参见表 11:注 5)当无法制备 5 10 55 小尺寸冲击试样时,免做冲击试验。 对小于 6 ㎜试件是无法加工 5 10 55 小尺寸冲击试样的,等于不要做冲击试验。 是不是免做拉伸和弯曲试验呢。 回答是否定的。 即也要做。 本人认为可以不做,理由是:如果有一个 10 ㎜厚不要求冲击,试件的工艺评定的复盖厚度是 ~ 20 ㎜,现在有 5 ㎜厚要冲击要求的焊件要焊接,要补一个< 6 ㎜母材试件进行冲击试验,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拉伸与弯曲试验是可以复盖的。 而我国的标准规定无法加工 5 10 55 小试样可免做,所以说可 以不做。 而 ASME 标准是有更小的冲击试样规定的: 拉伸试验的合格标准 1)试件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母材抗拉强度最低值 抗拉强度合格指标为“母材抗拉强度最低值”。 而不是“母材抗拉强度标准规定的下限值”。 焊后母材的强度与未焊前完全不同,其热影响区各部分组织性能已经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 2)当抗拉强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母材抗拉强度最低值 ,但又不低于 95%时 ,只要试样断在母材上 ,可认为试验符合要求 . 这一条是是等效采用 ASME Ⅸ QW153。 1( d)条 从中文的语 法上去理解只要不断在焊缝上或母材上 ,但原文的意思是只能是母材 弯曲试样的尺寸 JB/T4708 对弯曲试样的要求: NB/T47014 的要求: 冲击试验的合格指标 1)把 4708 中冲击试验温度为常温变更为“不高于钢材标准规定的冲击试验温度”,因为用常温是没有充分发挥钢材冲击韧性潜力,也没有顾及到设计温度 ≥- 20℃到常温时的压力容器要求。 钢材韧性的潜力有大有小,因此,在压力容器上使用的钢材韧性要有一定量的潜力。 放多少。 可根据各个制造单位的焊接工艺和管理水平来确定。 2)试样 的取样位置 (四)附录 A 焊接工艺规程流程图 这是新增加的,它即说明了形成焊接工艺规程的过程,也体现了焊接工艺评定在焊接工艺规程过程中的位置。 (五)附录 B 母材、填充金属和焊接方法的补充规定 当 NB/T47014 现有内容不能包括用于承压设备的母材、焊材和焊接方法时应当在标准中做出原则规定。 各单位有一个统一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做法,以使焊接工艺评定符合规范。 中心是建立母材归类报告和填充金属归类报告 目的是:规范标准外的母材和 填充金属的焊接评定方法,促使焊接工艺人员广泛搜集资料、充分试验和认真思考,从内涵上把握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特性。 报告的基本内容要求见标准附录 B。 各有 8 个 报告存档,备查。 介绍焊接性的定义及分析方法 一、 焊接性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金属焊接性定义 金属焊接性就是金属是否能适应焊接加工而形成完整的、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特性。 焊接性包含的意义 结合性能 —— 工艺焊接性 即金属在焊接加工中是否容易形成完整焊接接头的能力 ;或一定的材料在给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对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 使用性能 —— 使用焊接性 即焊成的接头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的能力。 主要 包括常规的力学性能 或特定工作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如: 低温韧性、 断裂韧性 、高温蠕变、疲劳性能、持久强度、以及抗腐 蚀 性、耐磨性能等。 冶金焊接性与热焊接性 对于熔化焊来说,焊接过程一般都包括冶金过程和热过程。 在一个焊接接头上, 冶金过程 主要影响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而热过程主要影响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由此,提出了冶金焊接性和热焊接性的概念。 ( 1)、冶金焊接性:冶金焊接性是指焊接熔池金属与气相、熔渣等相之间发生化学冶金反应所引起的焊 接性的变化。 主要包括:合金元素的氧化、还原、蒸发 氢、氧、氮气体的溶解、 熔池的结晶与冷却 影响因素:母材、焊材、焊接方法、焊接工艺、保护气体。 可通过研制、改善以上因素来改善冶金焊接性 ( 2)热焊接性:焊接热对焊缝附近区域加热和冷却过程、使之产生组织变化,从而导致焊接性的变化。 影响因素:母材、焊接方法 ,焊接工艺。 影响焊接性的因素 焊接性受材料、焊接方法、构件类型及使用要求四个因素的影响。 1)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母材和焊材。 母材即被焊金属。 焊接材料即填充金属包括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 材料因素包括化学成分、冶炼轧制状态、热处理状态、组织状态和力学性能等。 其中化学成分 (包括杂质的分布与含量 )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如碳对钢的焊接性影响最大。 含碳量越高,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越大,焊接裂纹的敏感性越大。 也就是说,含碳量越高焊接性越差。 若焊接材料选择不当,会造成焊缝化学成分不合格,接头力学性能、耐蚀性等使用使变差,甚至焊接时会出现裂纹、气孔等缺陷。 2)工艺因素 工艺因素包括施焊方法 (如手工焊、埋 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焊接工艺 (包括焊接规范参数、预热、后热、装配焊接顺序 )和焊后热处理等。 在结构材料和焊接材料选择正确、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工艺因素是对结构焊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3)结构因素 结构设计影响接头的应力状态,从而影响焊接性。 例如结构刚度过大或过小,断面突然变化,焊接接头的缺口效应,过大的焊缝体积以及过于密集的焊缝数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多向应力状态而使结构或焊接接头脆断敏感性增加。 4)使用因素 使用因素指焊接结构的工作温度、负荷性质 (动载、静载、冲击、高速等 )、工作介 质和工作环境 (化工区、沿海及腐蚀介质等 )。 工作温度高时可能产生蠕变,工作温度低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承受交变载荷的焊接结构易发生疲劳破坏,工作介质有腐蚀性时,接头要求具有耐腐蚀性。 总之,使用条件越不利,焊接性越不易保证。 二、焊接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焊缝金属抵抗产生热裂纹的能力 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抵抗产生冷裂纹的能力 ; 焊接接头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 焊缝及热影响区受焊接冶金反应,焊接热循环,结晶过程的影响,使焊接接头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体韧性下降的现象。 目前工厂用 V 形缺口却贝冲击试验来评定。 焊接接 头能否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金属材料 焊接性重点分析的内容 低碳低合金结构钢 热轧、正火钢 热裂纹、冷裂纹、层状撕裂、接头脆化; 调质钢 焊缝强韧性匹配,冷裂纹、热裂纹(含镍)再热裂纹、 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