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特色报告内容摘要:

另 外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程序设计拓展模块中开设了“工程数学”、“ 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在商贸模块中开设了“经营理论与实务”、“会计知识”、“网络营销”课程。 3. 设置“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模块课程体系 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 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相对普通高校而言,分数较低,而且有普高毕业的,也有职高毕业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 IT行业的流行趋势,结合我院的商贸特色开设若干个个性化发展模块,它们分别是: 有利于专业提升的程序设计拓展模块,体现我院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商贸模块,为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能进一步发展的程序设计拓展模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模块进行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模块选学,而不是按课程选学,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体现出一定的课程体系。 (二) 重视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是落实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堂上机练习或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等五个环节来完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逐渐增长其才干,实现培养目标。 1. 上机练习或实验:本专业绝大部分课程均安排了上机练习或实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接近 1: 1。 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巩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2. 专业技能实训:本专业安排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共 4 门课各一周的课程实训,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实现模仿到应用,从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6 3. 基本技能训练:本专业安排了中英文录 入、 OFFICE软件应用、 VB 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操作系统安装、基本维护训练、应用软件安装、配置 与基本维护训练以及 求职面试等共 5 个学期的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本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 4. 专业综合实训: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安排了三周的专业综合实训。 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或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5.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八周的毕业实习和十周的毕业设计(论文),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形式 本专业专任教师在教学方法积极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的做法是我们将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等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操作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实用工具软件、实验实训类课程等)只有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可采用讲学练结合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记忆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则 可采用逆向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再如理解类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等课程)则采用数模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而大部分课程属于综合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同时我们根据施教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面对施教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阅历层次、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般来说, 对于文化基础较低的学生或低年级学生,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提倡精讲多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如讲学练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程事故分析法、自学提示法、贯通教学法等,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我们根据 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原则。 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本着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的目的,选择课程教学方 7 法和手段。 如案例教学法、工程事故分析法、现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又如研讨式教 学法、自学提示法、设计性实验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还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因为在 IT 行业中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对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班级学生分成 5~ 6个团体,组成合作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小组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