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国培培训总结(共10篇)内容摘要:

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达到模仿学习的。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另外,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作个“学习型”的教师 ,不断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2020年 9月 17日 今天董园长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常规及教师工作细则,她首先讲了常规的概念 ,然后 讲了幼儿从来园一直到离园活动的常规行为要求,还有教师的工作细则都非常的具体详细,让我对幼儿园的工作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一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 ,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为人师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 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时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 ,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也体会到了一日活动常规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一日活动的整合,更应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日渐完善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工作。 2020年 9月 18日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浙师大杭幼师附属幼儿园园长 王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 能够聆听到幼教专家的独到见解和先进理念,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上午,王芳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及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首先,王芳老师从幼儿同伴关系的特点开始分析,可分为受欢迎型、受拒绝型、一般型、矛盾型、受忽视型、其他型,幼儿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发展中变化的。 小班幼儿正处 在混沌期,同伴关系具有随机性和情境性;中班幼儿处在分化期,同伴关系具有探索性和冲突性;大班幼儿处于形成期,同伴关系具有群体性和稳定 性。 因此,根据每个时期的幼儿同伴关系特点,制定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目标:小班为“关注朋友、友善交往”;中班为“形成内心强大的自我,学会从他人角度判断他人的动机”;大班为“合作解决冲突”。 王芳老师还为我们总结了每个时期的幼儿同伴交往引导策略,对我们一线教师怎样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下午,王芳老师着重给我们讲了“表扬与批评”,她强调“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表扬,关乎孩子的成长,它不应当是教育者张口就来的一句话,何时表扬,怎样表扬都应有一定的讲究,我们要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 子、宽容孩子的原则进行表扬,而且表扬的内容应该着重放在“过程”表扬上,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一天的培训时间,在王芳老师的精彩讲述中度过,我们深感: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如何适时适度表扬幼儿,让幼儿有一个安全、快乐的心理环境,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0年 9月 19日 我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的老师。 虽然我从事教育已有好几年了,但在幼儿园工作仅仅只有一年,因此对幼儿园的工作还是比较陌生的。 所以这次能有幸参加“国培计划”( 2020)— 陕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通过前几天的学习,让我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以及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今天,李杰园长就家园共育这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我从中又学习到了很多,也让我对家园共育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 以前,我们习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听了宝鸡高新水木清华幼儿园李杰园长的讲座,使我们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是支持与配合,而是沟通、合作、相互支持。 所以,我们要 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 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 李园长还向我们传授了他们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等等。 最后还给我们分享故事《老师的启示》、《爱的旅程》、等等。 幼教国培学习心得 2020年 9月 20日 今天,有幸聆听了上海市陈定儿园长的《幼儿特色课程构建与实践思考》,她主要从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载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运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她自身心目中的幼儿园课 程,整个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听了陈园长的讲座,我有以下体会; ( 1)首先,我们在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由上往下的途径,就是老师认为该学的内容就确定为课程内容,而这些内容里往往参杂了许多成人思维因素。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内容,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 2)再就是全面分析幼儿园的优劣势,筛选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以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充实幼儿园的课程,确立本园课程 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 ( 3)最后再调动幼儿园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工作,让全体教师充分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明确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合理灵活的运用幼儿园园本课程,有效地生成班本课程。 幼教国培学习心得 2020年 9月 21日 听完刘旭东园长的讲座,我感慨良多,更受益匪浅。 它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幼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 让我了解了许多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与技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安全防范 意识是教师必备素质。 对于三至六岁的孩子来说,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知识经验,而他们又好奇 好动、好探索,缺乏预见危险事故的能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更不会正确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酿成严重后果,突发事件甚至是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想在人前,谋在事先,切实杜绝一切不 安全事故的可能因素,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有“上次都没事”“小孩子会处理好的”“孩子应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想法,往往哪怕是有一点点这样的念头,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二是掌握基本防范、处置能力尤为重要。 幼儿因年龄下,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事物辨别能力,加之好奇心强,致使他们的行为充满了不可预知性。 即使我们将工作想的再全面,做的再细致,都有可能有出乎预料的事件发生。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尽可能多的接触一些幼儿突发事件案例,掌握必要的突发事件处置技能,这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 旦突发事件发生,就可以以冷静的态度,明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稳妥地处置事件,就会将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或降为零。 三是幼儿安全防护教育必不可少。 幼儿自我保护、事物辨识能力低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其基本的生活常识,培养起基本的学习习惯,使其成功接收学前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学会生活,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能力。 所以,幼儿教师必须紧抓日常学习生活这一良好教育平台,紧抓学习生活中的细小事件,即使教育学生,告知其危险性,告知其处事的正确方法,帮助他 们学会辨识和防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其成长。 这样,我们 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是做到位。 不仅尽了一份教师之责,更是为自己、为园里卖了一份安全“保险”。 2020年 9月 23日 对于三至六岁的孩子来说,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知识经验,而他们又好奇好动、好探索,缺乏预见危险事故的能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更不会正确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酿成严重后果,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把安全、常规放在首要地位。 但他们毕竟是孩子,在园内发生任何状况都不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虽然我进入幼儿园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也经常会遇到孩子流鼻血、磕碰、摔伤、烫 伤、夹伤,以及吞入异物、异物进耳等事件发生。 每当这个时候,我有时也会束手无策,有时也会因为处理不当跟家长发生矛盾。 今天宝鸡幼儿园的保健大夫张亚玲医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她给我们详细的讲了一些应急措施,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幼儿碰伤、烧伤以及鼻腔异物的处理,这些在园里是较为常见的,也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技巧。 所以,我们在牢记肩上这份责任的同时,更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做好教育,抓好保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0年 9月 24日 今天又一次听了董园长的讲座,他对幼教事业的那 份爱和那份执着让我佩服。 现在的社会,独生子 女是很普遍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在家里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优越,家人对孩子的关爱也越来越多,大多孩子是要吃什么有什么,要玩什么有什么,家长就会无条件地去满足他。 正因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自私,不懂得体贴尊重长辈,不知道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独立性自主性较差。 通过聆听董园长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混龄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混龄班的编制方式,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社会小群体,大小孩子之间以大带小,互相 关爱、互相学 习、互相赞赏、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比如说,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孩子互助能力的形成等等,正如董园长所说的,可以让孩子“混”出手足情、“混”出交往力、“混”出自信心、“混”出高情商、“混”出好口才。 总的来说,此种教育模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2020年 9月 25日 今天听了刑彩娥老师的讲座,我再一次更加深入的学习了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 ,我收益很多。 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生成必须体现目标性和兴趣性。 社会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限定了教育内容,社会教育的兴趣性特点限定了教育的方式。 所以,我们在选择和生成课堂教学内容时, 一定要从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紧抓教育目标,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尽可能的让教育内容贴近教育目标,让教育方式能为孩子所接受。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会陷入尴尬的气氛,使孩子乐于参与,参与程度高,活动效果好。 二是社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取应突出科学性。 上好一堂课,就像做一盘美味的膳食,素材很有限,但完成的方 法可能有好多种。 而方法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完成的效果。 在社会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选取,首先应从材料、内容、问题出发,充分考虑手头的素材;其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讲授的一定要讲授,需要参观的一定要实地参观,需要学生参与完成的就一定要实践,总之,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接受课堂,能有所收获。 三是社会教育要注意体现教学的渗透性特点。 我们都知道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而社会领域的教育更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创 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让孩子去亲身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为社会所接受,捕获适应社会的能力。 2020年 9月 28 日 《教育,让人成为人》一看到题目我就想到现在的学生一个个在家被家人们的爱围着,他们不懂得自己要有责任感、自己要自 立、自己要乐于奉献、自己要胸怀大志 ?,怎样让这样一群小皇帝、小公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听了胡光明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都应肩负起神圣的职责,引导、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那么,如何将这些大道理告诉给学生呢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挖掘可以进行爱心教育的资源,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给生病在家的小朋友以打电话问候、亲自看望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等,使孩子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新生入学时,请学生帮助照顾安慰。 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和新同学一起做游戏。 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逐渐萌发爱心,体验奉献爱心带来的快乐,学会关心同伴。 在教学 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时我们老师仅仅注重了对孩子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却忽略了教学活动本身对培养孩子爱心的重要作用,失去了教育的良好契机。 和家长一起培育孩子的爱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