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天然气行业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济效益好,而用于工业燃料及发电的经济效益则相对较差。 环境污染已经上升为制约中国中长期可持 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天然气作民用当时天然气消费的首选,其次是作化工原料、生产化肥和甲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我国大量使用天然气来发电并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用天然气发电排在第三位比较合理,这是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后得出的结论。 表 3 1 亿立方米天然气利用和煤炭的比较 用 途 代煤炭/ kt 节煤量 /kt 节煤占原煤用量 % 城乡居民生活用 350~ 530 170~ 350 50~ 70 化工原料 280~ 320 100~ 140 36~ 44 工业燃料:中小型锅炉 220~ 250 40~ 100 18~ 28 工业燃料:其他炉窑 220~ 290 40~ 110 18~ 38 炼铁代焦 280 100 36 然而,目前制约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大的下游用户。 开拓市场,寻找大规模的下游用户又成为迫切问题,用天然气发电来开发我国初期的天然气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用天然气发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① 在东南沿海能源短缺的大城市适当发展燃气调峰电厂,或以气代油。 ② 在国产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管道经过的大、中城市适当 的建立调峰电站或以气代油。 ③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用小型燃气机组利用零散放空的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逐渐完善,到 2020年,天然气需求在发电、化工、工业燃料和城市民用等方面的应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47%、 %、 %和 %。 2020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达到 2000 亿立方米以上,占整个能源构成10%,届时,用于发电、化工、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的比例可望将分别达到 42%、 16%、 20%和 22%。 (三)我国天然气开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西气东输"等重大 工程陆续启动 随着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各主要天然气产区的生产能力也将不断增大,我国主要天然气产区生产能力预测见表 4,天然气需求将得到有力保障。 表 4 我国主要气区生产能力(单位:亿立方米) 主要气区 2000 年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川 渝 100 150200 陕甘宁 65 100 塔里木 200 柴达木 50 南 海 64 94 东 海 16 为了满足东部发达地区城市能源需求,近年来国家先后启动了"西气东输"、"海气 登陆"等工程,与俄罗斯、中亚诸国合作的天然气引进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从而带动了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启动和即将启动的天然气工程见表 5。 表 5 我国实施或即将使实施的天然气工程项目一览项目名称 子项目 名称 输气量 竣工时间 备注 西气东输 新疆轮南一上海 120 亿立方米 /年 2020年 固定资产投资 384亿元。 再加上城市管网、工业利用等相关项目建设,整个工程的投资规模高达 1200 亿元。 重庆一 武汉 2002 年 "川气出川" 海气登陆 南海 24 亿立方米/年 海南东方、乐东 气田开发及东方、洋浦、海口 渤海 4 亿立方米/年 渤南天然气田开发及向山东龙口、烟台、青岛城市供气 东海 3040 亿立方米/年 春晓气田及西湖凹陷气田向上海、宁波供气, 2020年海气登陆总规模将达 109亿立方米/年 引进 LNG 项目 广东 LNG500 万吨/年 2020 年 第一期 300 万吨/年, 2020 年建成;第二期 200 万吨/年 福建 LNC 项目正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站址选择 引进天然气项目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沈阳 汉城,正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 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 38 万亿立方米的 %。 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目前的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已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 3 条天然气管线,即塔里木 上海、青海涩北 西宁 甘肃兰州、重庆忠县 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西部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现在的"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 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这两条管道也 ?quot。 西气东输"之列。 在"西气东输"干支线和海气登陆海底管线相继建成后,我国天然气产量将有更大的增幅。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天然气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为"西气东输"工程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根据经济发展预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今后将大幅度增加, 2020 年需求量为 40亿立方米, 2020 年为 100 亿立方米, 2020年则达到 200 亿立方米。 因此加快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将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随着"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和引进 LNG 等工程的实施,一条横跨大陆东西、一条联结沿海南北的天然气动脉框架的蓝图已经显现出来,大约需要 15 年时间,初步构筑起中国天然气工业体系。 2.天然气工业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我国政府明确提倡使用天然气并启动若干重大天然气工程,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用气、天然气化工以及城市燃气等相关行业都将面临着发展机遇,处在发育初期的天然气市场及良其好的利润预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自然是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主力,其他众多中小气业看准了天 然气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孕育的巨大商机,如上海申能集团几年前就开始介入东海天然气的开发,从去年开始又投入巨资建设上海市的天然气管网,长春燃气 (相关 ,行 情 )( 600333)和海南的燃气股份 (相关 ,行情 )( 000793)以天然气代替原来的城市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企业的经营效益已得到明显改善。 我国新疆天 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管网尚未建成,广汇集团看准机会,率先启动新疆 LNG 项目。 此外也不乏外资企业,西气东输、广东液化天然气、东海天然气等项目,外资均有相当程度的介入。 今年 3 月 11日发布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首次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并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这一政策更大大加快了外商进军大中城市天然气市场步伐。 在今年 4 月以前,由于受外商投资产业限制,外商投资城市燃气管网等相关政策只对"西气东输"这一单项工程适用,包括"西气东 输"计划中重点供气区域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城市管网工程。 但香港新奥燃气、百江燃气等公司已在河北、山东、湖北、湖南、云南、四川、江苏等省的中小城市构筑网络。 在南京,香港华润石油气有限公司与南京公用控股有限公司、中北集团、公交总公司等 4 家单位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建立液化石油气供应连锁店,为南京市民提供优质廉价的进口液化气。 继武汉之外,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也盯上了上海这块巨大的蛋糕,正在与市北、浦东两家燃气销售公司进行合资谈判。 燃气、热力行业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也将成为历史,从 今年起,燃气热力行业除主管网建设由政府或国有企业控股外,气源、热源和其他管网建设和经营将全面对个人、企业和外商开放,通过市场竞争加快城市燃气热力建设步伐,各类企业均将从中受益,对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天然气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开发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是一个巨大而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天然气开发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天然气市场的开发主要取决于气价及天然气消费结构等因素。 我国天然气价格偏高,而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市场开 拓难度大。 天然气价格主要受制于上游生产成本和中游管管道输送费用。 处于下游的分支管网覆盖面积广、项目分散,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直接决定了下游市场的建设和用户开发。 国内外天然气管道建设经验表明,下游市场和用户的开发进度是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建设的几条输气管道都是由于下游市场和用户工作未做好而造成巨大损失,莺歌海崖 131至香港 900 多公里输气管道,计划给香港供气 29亿立方米 /年,管道于 1996 年建成,但由于市场进展缓慢,大量的天然气送到香港放空烧掉。 陕京天然气管道于 1997 年 10 月 建成并开始给北京供气,直到 1998 年 9 月,用气量不足输气能力的十分之一,这无疑将影响这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上、中游设施建设与下游用户市场建设不同步,陕气进京工程,气田开发建成年产 30 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上游产能建设投资 30 亿元,中游输气管线投资约 50 亿元,而下游输配套干线系统约需 60 亿元,用户系统约需 200亿元,下游市场的资金筹措难度大导致这条输气管道直到 2000 年末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用气量,致使这个工程处于亏损状况。 总和来讲,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1. 资源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天然气产区地质条件复杂,如产层薄、含气丰度低和埋深大及地表条件恶劣,决定了天然气上游成本投入较高,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的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管输费用高,占气价比例较大,这是造成我国天然气价格偏高的根本原因。 2. 消费结构方面,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和工业燃料等工业部门,它们在天然气消费中所占比例在 87%以上,其中化肥生产就占 %。 这些部门对气价升高的承受能力差,而价格承受能力最大的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这无疑 加大了输气管网建设的经济风险。 3. 天然气输送干线及城市管。行业报告天然气行业及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