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 1958 年,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会城市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土壤肥料、耕作制度及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 现有科技人员 27 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人,大专 5 人,中专 6 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 10 人,其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2 人,江西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1 名,市首届科技明星 1 名,外聘及返聘的专家学者 10 人。 科研设施较为齐全,拥有试验地 120 亩,试验地灌溉渠道畅通,路网配套,并建立了与良种和种子繁育有关的设施,南昌市良种引育中心、南昌市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全国“双低”油菜基地已落户我所。 “十五”期间,先后承担部、省、市(厅)各类科研课题 20 余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 5 项次,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尤其是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早米品质改良工程》、《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优质早籼稻优质高产高效和综合配套技术 推广》、《早籼稻高产高效轻栽技术及物化产品组装配套示范与推广》、《超级晚稻新品种筛选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水稻双免双抛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申请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9 江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成立于 1984 年,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耕作与栽培、红壤区域治理与生态农业、作物生理与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监测、新型肥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全所设有 4 个研究室, 1 个办公室、 1个检测中心、 1 个试验站、1 个企业(作物土壤调理剂开发中心),在东乡还有一个试验基地,固定资产 300 多万元。 全所在职职工 41 人,科技人员 26 人,高级职称 15 人,中级 8 人。 每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1015 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20 多项,发表论文 300 多篇,编写出版论著 10 部,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 主持单位负责人情况 马众文,男, 1957 年生,研究员, 1980 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南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南昌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西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江西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南昌市首届科技明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 聘研究员以及省、市科技进步奖评委、市农业系列中级职称评委,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从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达 25 余载。 期间,先后主持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 25 余项。 在省 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参加的项目获全国农业丰收奖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合作单位负责人情况 彭春瑞,男, 1964 年生,研究员,硕士,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0 培养对象,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分会理事,获江西省青年科学 家称号并进入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从事作物栽培与耕作方面的研究 20 年,涉及的领域有中低田改造、优质稻栽培、亚种间杂交稻栽培、超级稻栽培、水稻抛秧与旱床育秧栽培、水稻免耕栽培、红壤区域治理、生态农业、节水技术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级以上课题 11 项,骨干参加 10 多项。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出版论著 6 部,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1 项,省农科教奖 2 项。 十五期间主持和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863 节水农业课题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等 国家项目 3 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 ( 五)有关本项目的现有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 拥有一批业务素质强的科研、示范推广技术队伍。 本项目技术队伍由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化等各类高、中、初科技人员组成,攘括了南昌市农科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南昌市粮油站及各县技术推广站的研发、推广人才,技术力量强,推广经验丰富。 组织了相关试验,业绩明显。 近期,南昌市农科所先后组织了国家早米品质改良工程 —— 江西早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优质早籼稻优质高产高效和综合配套技术 推广》、《早籼稻高产高效轻 11 栽技术及物化产品组装配套示范与推广》、《超级晚稻新品种筛选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水稻双免双抛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 1 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发表水稻栽培论文 20 余篇,为从事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从 19911993 年开展了“水稻旱床稀植栽培技术”研究; 19972020 年进行水稻抛秧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省科技厅课题“江西二晚抛栽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江西省农科院院长基金课题“水稻抛秧栽培技 术研究”等课题,并承担了省农业厅抛秧栽培技术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20202020 年主持完成了了“十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东南丘陵区优质高效模式与技术研究”,对水稻免耕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摸清了免耕栽培的主要技术难题,提出了关键的栽培技术,并制定了《水稻免耕生产技术》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4882020)。 具备良好的协作,推广网络。 我所与江西省农大、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科技职业师范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我所近年来加大了科技推广工作,同县区农技站、乡农技站 的业务对接,与四县两区农技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推广协作网站。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 结论 从上面分析可得,利用 GNSS 进行 变 形监测的优点要远远大于 缺点的制约,所以说: GNSS 技术的应用给测量技术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据资料介绍,国外从 20 世界 80 年代开始用 GNSS 进行变形监测。 从 90 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布设地壳运动 GNSS 监测网,为地球动力学和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报服务。 例如,日本国土地理院从 1993 年开始了 GNSS
验 ( 1) 承包人应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 未经承包人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机构有权拒绝检验。 ( 2) 监理机构对承包人经自检合格后报验的单位工程(或工序)质量,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予签认。 ( 3)工程完工后需覆盖的隐蔽工程、工程的隐蔽部位,应经监理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覆盖。 工程质量评定 监理机构督促承包人真实
50mm(异面) 断路时是否同时断开相线与零线(临时用电) 施工管道 总厂 暗盒数量 单线导线总长 实测结果 ( ) m ( )只 ( ) m 2 给水管道 管道、管件固定是否符合要求 个链接点是否泄 露 ( ) PPR盒属及其复合管恒压 10 分钟,压降 ≤ ( )PPR 管恒压 1小时,压降 ≤ 长度 > 10m的金属只管
口坝电站引水系统充水说明》 渡口坝引水系统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和压力管 17 道组成。 进水口主要控制坐标 YS1: X= m, Y= ; YS2: X= m, Y= ;YS3: X= , Y= m。 为了使进水口坐落在完整的岩石上,在进水口前部设置了长约 15m的引渠。 渠底高程为 ,引渠前为陡坡,能有效的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进水口。 ( 1)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包括进水口流道、拦污栅
门机接钩抬吊至 1孔门库的方法进行 , 施工难度 难度很大。 进水口事故检修门及拦污栅栅体均使用坝顶门机吊装,船闸检修门均采用 65T 汽车吊吊装,充排水廊道门由于尺寸小、重量轻,由 65T 先吊至安装平台处,然后用 10 吨手拉葫芦配合液压启闭机安装到位。 具体安装程序详见图 33图 332 中( A)。 拦污栅安装严格按照 DL/T501894 规范第十章拦污栅制造和安装的规定执行。
走向线进行支吊架安装和管道预制; 管道支吊架应根据管道坡度和 PVC 管道支吊架间距进行布置安装, 吊卡采用 PVC 吊卡,采用金属卡应用胶管套在金属卡上。 伸缩 节应按规范要求设置,见图四。 卫生间立干管过楼板做法, 图五 : 图四: 图五: 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混凝土2管止水翼环水泥砂浆阻水圈楼面面层混凝土楼板睧矱稥肊籈罞 管道组装并粘接和固定 , 每根 器具连接 管应按要求在 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