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重点内容摘要: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 3)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干管,其间用连通管连接; 4)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管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5)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 6)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 7)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可考虑在适当位置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 8)管线应遍布在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 压; 9)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10)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直接接通; 11)为保证消火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将消火栓以干管相连接,消火栓的布置,首先应考虑仓库、学校、公共建筑等集中用水的用户。 22.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体制分类 :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 ①直排式合流制。 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进行水厂,所以投资省。 这种体制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 因其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很大,目前一般不宜采用。 ②截流式合流制。 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排式有了较大改进。 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但投资很大。 截流式合流制多用于老城改建。 ①完全分流制。 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 新建的城市和重要工矿企业,一般应采用该形式。 ②不完全分流制。 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23.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形式: ①正交式布置 ②截流式布置 ③平行式布置 ④分区式布置 ⑤分散式布置 ⑥环绕式布置 ⑦区域性布置形式 24. 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衔接 原则。 衔接方法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管底平接。 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埋深,降低造价。 2)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流水而造成淤积。 3)不允许下游管段的管底高于上游管段的管底。 25. 合流制管渠系统特点: 合流制管渠系统是在同一管渠内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的管渠系统。 常用的有截流式合流制管渠系统,它是在临河的截流管上设置溢流井。 截流式合流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呢保护环境的要求。 但在暴雨天,有一部分带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溢入水体,使水体受到周期性的污染。 另外合流制晴雨天水质水量变换较大,给污水厂的运 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合流制的总投资比分流制节省,许多城市的旧城区多习惯采用合流制形式排污。 26.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布置: 1)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人管渠,并能以可能的最短距离坡向水体。 2)在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上游排水区域内,如果雨水可沿地面的街道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可只设置污水管道。 只有当雨水不能沿地面排泄时,才考布置合流管渠。 3)截流干管一般沿水体岸边布置,其高程应使连接的支、干管的水能顺利流入,并使其高程在最大月平均高水位以上。 在城市旧排水系统改造中,如原有 管蕖出口高程较低,截流干管高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只有降低高程,设防潮闸门及排涝泵站。 4)暴雨时,超过截流干管设计输水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以减小截流干管的断面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 5)溢流井位置应选择适当,数目不宜过多,以免增加溢流井和排水渠道的造价,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溢流井位置尽可能位于水体下游,并靠近水体。 27. 合流制排水系统适用条件: 1)雨水稀少的地区 2)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3)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而街道横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可考虑选用合流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