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工程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道 CC 4+3+10+3+4 7 北五路 24 次干道 CC 4+3+10+3+4 8 北六路 24 次干道 CC 4+3+10+3+4 9 东干渠路 24 4000 次干道 BB 5+14+5 10 滨河西路 24 4000 次干道 BB 5+14+5 第四章 设计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设计原则 设计准则 工程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 则 ,在满足镇区路网整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力求技术先进 ,造价经济合理 ,车辆行驶安全流畅。 此外 ,在工程设计时还遵循以下各原则 : 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量和用地条件 ,确定相应的路幅宽度和形式 ,尽量减少拆迁和征地 ,节约土地 ,节省工程造价。 适应总体规划要求 ,并与一系列专项规划相配套。 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提高绿化指标。 与道路相关的桥涵应做到造型新颖 ,美观大方 ,既要体现时代风貌 ,又要反映当地独有的地方特色。 在不过多增加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设计标准 ,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筑路、建桥等主要工程材料 ,立足于地方材料为主 ,减少长途运输的费用 ,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规范 ⑴《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⑶《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XX91) 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20) ⑸《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489) ⑹《城市排水规划规范》 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设规模 设计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范围为金寨县经济开发区的叁条主道路 :金叶路、东干渠路、滨河西路以及开发区内次干道纬一路、纬二路及北一路至北六路的道路、桥梁及其有关的排水、路灯等附属工程。 道路工程 ⑴金叶路 :机动车道 15 米 +机非分隔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5米 2+人行道和绿化带 米 2=40 米。 全长 6000 米。 ⑵纬二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⑶纬一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 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⑷北一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⑸北二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⑹北三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⑺北四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⑻北五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 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⑼北六路 :机动车道 10 米 +绿化带 3 米 2+非机动车道 4 米 2=24 米。 全长 米。 ⑽东干渠路 :机动车道 14 米 +人行道和绿化带 5米 2=24 米。 全长 4000米。 ⑾滨河西路 :机动车道 14 米 +人行道和绿化带 5米 2=24 米。 全长 4000米。 桥梁工程 金叶路在 K2+003处一座桥 ,桥梁跨径为 6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 ,净宽 40 米。 设计技术标准 ⑴ 金叶路 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主干 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6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20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桥梁与道路同宽 ,设计桥型为斜交 40度 32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下部结构为重力式 U型桥台 ,桥墩为桩柱式桥墩配扩基。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⑵ 纬二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20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3%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⑶ 纬一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110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⑷ 北一路 道 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330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⑸ 北二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 ,最大纵坡控制在 %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⑹ 北三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 ,最大纵坡控制在 2%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⑺ 北四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 ,最大纵坡控制在 2%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⑻ 北五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 ,最大纵坡控制在 2%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⑼ 北六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平面全线采用直线 ,最大纵坡控制在 2%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⑽ 东干渠路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 I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16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1%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⑾滨河西路 道 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 I级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V50km/h。 设计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 年。 线型标准 :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 米 ,最大纵坡控制在 2%以内。 荷载标准 :公路 Ⅰ级标准。 抗震等级 :按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防。 第五章 工程内容 道路与桥梁工程 道路工程 ⑴ 横断面设计原则 ① 满足道路交通功能。 ② 兼顾两侧现有建筑 ,尽量减少拆迁量。 ③ 符合管 线布置要求。 ④ 符合总体规划。 ⑵ 道路平面设计原则 ① 平面设计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轴线进行。 ② 注意新建道路与老路衔接 ,保证新、老之间连接平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