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煌世亚电子-北京外资生产企业工作改善建议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产拉上照 明用电由拉长负责管制 ,门卫负责对车间主要通道电灯及上下班 时统一管制。 ( 2) 调整电灯布置的线路 ,清楚标识车间开关 ,以便于车间合理照明 用电。 14 改善建议( 9) 防静电管理 事项描述: ( 1)生产现场流动人员习惯于裸手拿 PCBA, 生产防静电系统措施及其实施 在具体细节上不够完善。 原因分析: ( 1) 公司生产车间温湿度计显示:温度 25℃ 27℃ , 湿度 43%48%, 车间 W42W45以来 SwitchingSFA连续性出现因原材料不良导至无电压输出。 ( 2) 进入车间人员没有采取何任静电放电措施 ,生产拉员工在作业前不 先检测佩戴的静电环带是否正常 ,而直接插入防静电插座 , 有的用鳄鱼 夹但未将锯齿部位夹持住导线。 ( 3) SMT和 PCBA生产拉没有专用于静电防护在制品的运输车。 ( 4) 自建厂以来未对整个生产车间防静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测。 ( 5) 拉长 、 助长对防静电危害性认识不够 , 不能以身作则并要求员工 , 技 术 、 修理人员自觉性差 , 流动人员工作不留意 , 也没有人提示 , 大家 养成习以为常。 改善对策: ( 1) 公司内部设置专职防静电技术和管理负责人 , 以维护防静电系统工作 正常化。 ( 2) 对相关职能人员组织防静电知识培训教育。 ( 未完待续 ) 15 改善建议( 9) 防静电管理 ( 续接上页 ) ( 3) 对工作中与防静电有关人员必须经常进行防静电知识 、 防静电操作的 教育及训练 , 并列入新进人员 、 上岗前教育 、 考核内容。 ( 4) 防静电工作区 ( 工位 ) 应标明警示标志 , 在生产 WI上以颜色标识清楚防 静电工位 , 以便于 IPQC现场监控。 ( 5) 在执锡工位前各增加一台离子风机;改造现有 SMT车间空间结构 , 加盖 平顶 、 门或帘 , 添加空调加湿 、 风扇喷雾器喷射水雾等以提高空气的相 对湿度 , 降低静电的危害。 ( 6) 车间入口处增加一台泄放人体静电及其检测装置 , 要求所有人每次必须 先通过手触摸静电泄放物 , 再通过检测 PASS之后才进入车间 , 员工每次 入车间之前需测试手腕带 、 防静电鞋的性能。 ( 7) 建立 SMT、 PCBA专用防静电运输车 , 所有防静电物品须做到专用专放 、 不乱用。 ( 8) 全面检测公司生产防静电系统基础设施 ( 附件 11 静电检查表 ) , 评估 静电安全措施实施的效果;定期检查各种 ESD设备 、 用具 、 接地装置。 ( 9) 坚持预防为主 , 建立有效消除产生静电的控制程序 ( 每班生产线的 ESD 检查和静电线 、 静电手环和鞋的点检 , 每月生产线的 ESD点检 )。 16 改善建议( 10) 人力需求 事项描述: ( 1) 10月份公司对 42周 Switching和 Linear每班规划产量达到 170K和 85K, 但是至今还未达到总经理目标。 原因分析: ( 1) 当前生产人力不足表现突出 , 亦庄其它电子厂在招工 , 员工认为别公司比我们的工资高 , 造成 W4 43在岗员工辞职较多。 ( 2) 从生产人力申请至员工上岗 , 新进人员不能按计划补充到位 ,上岗时晚 , 同时新进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 造成生产水平不均衡。 ( 3) 公司人力需求渠道来源较少。 ( 4) 新进人员除人事行政相关培训之处 , 上岗前对生产 、 质量相关培训时缺少正常标准 WI及适用性 、 操作性 、 通俗易于理解掌握的教材 , 生产老员工由于没有进行正确 、 规范培训 , 所以采用以老带新方法制约着新人及整体作业水平提升。 ( 5) 生产管理人员没有激发雇员工作的士气和参与意识 , 自身认识不足也制约生产团队能力提高。 改善对策: ( 1) 建议公司扩大员工招聘渠道 ,并与之建立前期基础培训需求。 ( 2) 建议公司在工作中融入学习和成长激励因素(利益刺激法 ):宣传栏、专题培训、 工作轮换、 新人进步奖、质量奖、季度(或年)优秀奖、革新奖。 ( 3)建议新增或兼任而设置一个生产培训专员负责工作场所教育 , 配合生产助拉需要执行上岗前或在岗培训、试用考评,并全面跟踪生产新进人员学习和成长情况。 17 改善建议( 11) 进厂材料 事项描述: ( 1)条件允收材料不能满足产品质量需求时,而公司对此未建立跟踪处理及有 效保障措施。 ( 2) IPQC在 SMT现场抽检发现同一批材料包装上盖了拒收、条件允收两个印盖。 原因分析: ( 1) 09/27生产部提出 ACP7系列空载电流大 , 影响到转拉 , PE分析为因来料的 EI片批锋尺寸异常和绝缘油与 EI片在加热条件下其二者热膨胀不同造成的 , 经 IQA复查确认 , 该料是 PMC确认为条件允收的。 ( 2) 对条件允收材料生产只按 WI执行而未采取特殊适用的质量控制流程监控。 ( 3) 与 IQA沟通,她告诉我该批材料在最终判定时由于表单下发拖延时间太长 ,超出她认定的 3天时间(现场她又不能提供受控文件规定 3天界限),先 盖拒收印章,最终该批材料 PMC提出条件允收,后来 IQA在同一种材料上 又盖了一个条件允收印盖而放行。 改善对策: ( 1)建议针对每种条件允收材料应事先制订出共识的质量控制流程,对其后续 过程跟踪控制。 ( 2)教育 IQA以纠正不良工作行为。 18 改善建议( 12) 标识管理 事项描述: ( 1)生产车间有诸多地方已区划,但是标识不明确、不统一, 造成物 品不能定 位 摆放。 原因分析: ( 1) 生产车间各条拉线没有一目了然的标识。 ( 2) 车间各办公区无合理标识。 ( 3) 部门内部及车间共用场所 , 都没有建立统一区划标识。 ( 4) 车间使用物品标识不统一或不明显。 ( 5) 用于标识的标签大小不一 、 张贴高低不一 、 颜色不统一。 改善对策 : ( 1) 制作各拉线标牌 ( 双面的中英对照 ) , 悬挂高度一致。 ( 2) 统一标识生产区 、 暂放区 、 办公区 、 周转箱 ( 盒 ) 、 运输车的 标牌的大小 、 高度 、 颜色。 ( 3) 重新规划生产各区划空间 、 周转箱 ( 盒 ) 和运输车数量需求 , 必须做到正确标识 、 定位摆放 、 顺序流动。 19 改善建议( 13) 着装管理 事项描述: ( 1)员工不正确佩戴厂牌,戴帽子,没人纠正。 ( 2) 员工厂牌易损坏 、 丢失 , 补办时公司采取罚款处理。 原因分析: ( 1) 公司后勤未了解实地情况 , 通常采取罚款方式解决厂牌损坏 、 丢 失 , 实际上员工厂牌竖着佩戴与工作中部分条件不相符 , 造成压 ( 折 ) 坏厂牌。 ( 3)员工在上下班刷完卡后将厂牌常放在衣兜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