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内容摘要:

量, 3050次放电后及时更换 6. ICD后可显著提高 ACEI和 β受体阻滞剂用量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 主动脉内球囊导管 IBP 1. IBP是一种临时治疗心衰策略,限制 714天 2. 增加冠脉和脑供血量,有利于减轻心衰 3. 多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和心脏外科手术后的恢复期 4. 有心电和压力 2种触发模式, 1:1或 1:2反搏 5. 注意抗凝、压力导管冲洗、深静脉血栓和褥疮及导尿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适应症:有症状心衰, NYHA:Ⅲ Ⅳ , EF<35%, QRS> 120150 S,室内传导阻滞 2. 荟萃分析研究: CRT后全因死亡和风险减低25%, EF提高 8%10% 3. 临床反应好预示:宽 QRS, L/RBBB,非右心衰,非缺血性心肌病 4. 强调与药物(左西孟旦、脑利钠肽、 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联合标准化长期治疗 CABG/PCI 1. 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 2. 多数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显著提高,部分患者由于心脏扩大、心肌坏死,心功能无明显改善 3. 桥血管 3年通畅率为 50%, 5年通畅率 3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