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桥涵工程监理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来抓,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严格把关,有效的保证了店红一级公路路基、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质量管理措施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大力推行工程质量责任制。 开工之初,路业公司、总监办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明 确了质量管理的目标:一是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二是整个项目峻工验收达到合格等级;三是工程质量单点抽检合格率达到 92%以上,关键指标合格率达到 100%。 8 驻地办根据路业公司、总监办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推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所有分项工程均建立了《工程质量责任卡》,实行责任追究,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大大提高了监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 1)组织监理人员仔细查阅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审核设计图纸,力求做到对工程有全面了解。 同时组织全体监理人员学习 施工规范和其它相关工程实施细则。 ( 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自检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 ( 3)组织全体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质量标准与各项试验规程,以此来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标准,为有效的实施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4)检查各标段的机械设备进场数量与机械性能及设备的配套情况,严把机械设备进场关。 ( 5)认真理解、领会各种监理、施工、试验检测表格,把质量管理中采取的措施,通过表格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施工阶段的监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路基、 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强化施工工艺与工序控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对每一个环节和工 9 序作出更进一步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要求各施工单位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外,针对合同段工程特点,对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工艺下达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为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技术保证。 ②、督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单项工程开工前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岗前业务技术培训,主要对象为操作工、领工员、工长、劳务分包负责人等。 并通过实体示范明确工程施工的工序、工艺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把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作为一项监理控制程序,凡没 有经过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的工程不得批准开工。 ③、明确施工、监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进一步鉴定和量化施工、监理人员的工作。 ④ 、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加强管理 a、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上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在开工前,总监办就组织各驻地办、施工单位对水泥、碎石、砂子料源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根据考察结果,确定生产厂家。 在施工中,驻地办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抽检,对于不合格材料,及时清除出场。 b、 加强了对各标准试验旁站、报批审核工作。 从而为路基工程 质量控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 c、严把路基试验段和结构物首件工程开工初审关,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 在各路基试验段、首件工程开工前,除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履行试验段、首件工程施工程序外,驻地办还会同总监办、神榆路业公司有关人员深入现场,对试验段、首件工程施工的人员、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施工方案等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具备条件后方批准施工。 并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机械组合、摊铺工艺、碾压工艺、摊铺碾压速度等跟踪检查指导,及时与施工单位一起分析有关试验结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批准大面积施工。 通过以 上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步提高。 d、加强了对桥涵结构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对基底进行充分处理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施工单位所用模板,必须是新加工的钢模板,保证结构物外观。 e、严格控制了路基各层的厚度、压实度、标高和平整度,确保了路基各层厚度和压实度。 在路基完成后砂砾封层施工前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自检,驻地办及时组织进行了中间交工验收。 f、加强了浆砌工程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在石料厂对片石进行取样试验,不满足要求的片石坚决不得进场。 施工过程中,安排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理,驻地工 程师每天巡视检查,以保证以保证浆砌工程线型顺直、内实外美。 11 ⑤ 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对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 驻地办将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责任明确分工落实到每位监理工程师身上,有效的促进了监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驻地监理工程师坚持每日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会同各工程师、施工单位共同查找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跟踪落实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