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三层结构(企业文化-概论与价值)内容摘要:

企业文化的三层结构(企业文化-概论与价值) 企业文化的三层结构企业文化的结构划分有多种观点。 一种是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有多种表达,如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物质形式和观念形式、“硬”S 与“软”S 等;另一种是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这些不同的结构划分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使用不同的结构划分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并无大碍。 为科学准确,我们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1 精神层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企业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识和标准。 企业文化精神层包括以下 6 个方面。 ( 1 )企业最高目标它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有了明确的最高目标就可以充分发动企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员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责任。 因此,企业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 企业最高目标又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长期目标的设置是防止短期行为,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 2 ) 企业哲学它在有的企业又被称为企业经营哲学,它是企业领导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 企业哲学是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依据,只有以正确的企业哲学为先导,企业的资金、人员、设备、信息等资源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企业哲学的形成首先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领导者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哲学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 ( 3 ) 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 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源泉,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4 )企业风气它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是影响整个企业生活的重要因素。 企业风气是企业文化的直观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风气的本质内涵,人们总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言行举止感受到企业风气的存在,并透过它体会出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风气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许多企业共有的良好风气,如团结友爱之风、开拓进取之风、艰苦创业之风等;二是指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风气,即在一个企业的诸多风气中最具特色、最突出和最典型的某些作风,它体现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全体员工特有的活动方式,构成该企业的个性特点。 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企业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中造成一定的气氛,并形成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定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共同行为方式,因而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 企业风气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一切外来的信息具有筛选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具有良好风气的企业里将引起共鸣、产生共振,不良的社会风气则会在企业里产生抵触、遭到抵制。 同样,不良社会思潮在企业文化贫乏、企业风气差的企业很容易造成劳动积极性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凝聚力减弱、离心力加大等灾难性后果,而在企业文化完善、企业风气健康的企业,比较容易促使全体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风气可以起到物质刺激所起不到的作用,已经引起许多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 5 )企业道德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与制度虽然都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制度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却是非强制性的。 一般来讲,制度解决是否合法的问题,道德解决是否合理的问题。 道德的内容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三部分。 道德意识是道德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道德观念(人们的善与恶、荣与辱、得与失、苦与乐等观念)、道德情感(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疾恶扬善的感情)、道德意志(人们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情的驱使下形成的实现一定道德理想的道德责任感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和道德信念(人们在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基础上形成的对一定道德理想、目标的坚定信仰)。 道德关系是人们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而道德行为则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处理矛盾冲突时所选择的某种行为。 企业道德就其内容结构来看,主要包含调节职工与职工、职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作为微观的意识形态,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主要就是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但更广泛些。 ( 6 )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 作为从事生产、流通、服务活动的经济单位,企业对内、对外都承担着义务。 对内,企业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使员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福利待遇,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 对外,企业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2 制度层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 制度层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1 )一般制度这是指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 这些成文的制度与约定及不成文的企业规范和习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着约束的作用,保证整个企业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高效地运转。 如,计划制度、劳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工作管理制度、奖励惩罚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 ( 2 )特殊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评议干部制度、总结表彰会制度、干部员工平等对话制度、干部“五必访” 制度(员工生日、结婚、生病、退休、死亡时,干部要访问员工家庭)、企业成立周年庆典制度等。 与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及责任制度等一般制度相比,特殊制度更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必然有多种多样的特殊制度;企业文化贫乏的企业,则往往忽视特殊制度的建设。 ( 3 )企业风俗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集体婚礼等。 企业风俗与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不同,它不是表现为准确的文字条目形式,也不需要强制执行,完全依靠习惯、偏好的势力维持。 企业风俗由精神层所主导,又反作用于精神层。 企业风俗可以自然形成,又可以人为开发,一种活动、一种习俗,一旦被全体员工所共同接受并沿袭下来,就成为企业风俗的其中一种。 3 物质层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 从物质层中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它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 )企业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 这是企业物质文化的最集中的外在体现。 ( 2 )企业外貌、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办公室和车间的设计和布置方式、绿化美化情况、污染的治理等是人们对企业的第一印象,无一不是企业的文化反映。 ( 3 )产品的特色、式样、外观和包装。 产品的这些要素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 ( 4 )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 5 )厂徽、厂旗、厂歌、厂服、厂花。 这些因素中包含了很强烈的企业物质文化内容,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较为形象化的反映。 ( 6 )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 7 )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筑。 包括厂区雕塑、纪念碑、纪念墙、纪念林、英模塑像等。 ( 8 )企业纪念品。 ( 9 )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包括企业自办的报纸、刊物、有线广播、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宣传栏(宣传册)、广告牌、招贴画等。 如联想集团的超越 、衡水电机厂的猛牛周报。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