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土建t梁预制首件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误后浇筑梁体。 混凝土 由雄古 拌合站 和龙蟠拌和站提供,其中雄古拌和站为主供拌和站,龙蟠拌和站为备用供给拌和站。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 ~ 10m3混凝土 罐 车运至现场,由龙门吊提升吊料斗入模。 混凝土浇筑 在钢筋和模板检查合格后,开始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入模前检查砼和易性及坍落度,混凝土不得有离析现象,入模前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0~12cm之间,混凝土入模温度在 532℃之间。 混凝土采用水平分段( 5~ 10m)、斜向分层( 7~ 10 层) ,每层浇注厚度不超过 30cm,从 T梁一端向另 16 一端推进,在距另一端 5~ 7m时采用从端头向中间合拢的办法浇注,第一层混凝土厚度不能超过马蹄部位上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马蹄部位混凝土的密实。 混凝土振捣 梁体混凝土的振捣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振捣器为辅,主要采用侧振工艺。 梁体两侧的附着式振动器要交错布置,以免振动力互相抵消;附着式振动器要集中控制,灌注什么部位振什么部位,严禁空振模板;附着式振动器与侧模振动架要密贴,以便混凝土最大限度的吸收振动力;振动时间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为准,具体做法如下:①马蹄部位:混凝土入模,相应位置的马蹄 上方 的振动器部开动,混凝土边入模边振动。 待混凝土全部进入马蹄部位后, 持续 开动马蹄部位振动器,振至混凝土密实。 振动器开动的数量以灌注混凝土长度为准,严禁空振模板。 ②灌注腹板部位混凝土时,严禁开动马蹄部位的振动器。 ③灌注上翼板混 凝土时,振捣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平板振动器将混凝土面整平。 ④梁端混凝土振捣采用Φ 30 振捣棒振捣,以保证梁混凝土密实。 钢筋较密及波纹管密集处,插入式振捣器难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制定周密的振捣方案,用捣固铲人工捣固,配合附着式振动器振捣。 梁顶面混凝土以搓板收平搓毛。 ⑤浇筑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和所有的加固件是否失稳。 混凝土振捣应采取以下措施: 插入式振动器不得振动钢束锚垫板,不得碰撞模板、振捣时不得损伤预应力管道等。 混凝土浇筑至顶部,采取措施堵塞好负弯矩预应力孔道,不让混凝土或浆液进入孔道。 在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模板、管道、锚固垫板及支座预埋件以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钢束靠近模板的地方和锚垫板处钢筋密集,下料振捣都有困难,要采取随下料随 振捣的方法,除使用 30mm 插入式振动器正确振捣外,尚需由人工用无锐角的圆钢插捣,要防止损伤预应力管道。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振捣质量,提高预制 T梁的内在和外观质量。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分片负责对混 凝土振捣质量进行检查,以防 17 漏灌及漏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奖优罚劣的办法,以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在侧模上每 2m 设置一道标高控制点,保证梁面横向坡度符合要求,表面平整。 二次收浆时对梁顶混凝土进行拉毛处理,有助桥面铺装粘结效果。 养护 顶板混凝土终凝后及时用 土工布 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模板拆除后,及时接上 喷淋养生塑料管,该塑料管放置 在 板顶 , 主管道采用ф 80mm 直径 PVC 管 ,支管道采用 50mm 直径 PVC 管 ,支管道 间隔 设置一道。 管道布设小孔, 通上压力水后产生水雾养护梁体。 养护时间视空气湿度和环境气温而定,一般不少于 7天,夏天气温高时,夜间也需洒水养护。 当环境气温低于 5度时, 搭设保温大棚 以覆盖保温,采用蒸汽养护。 18 保温大棚示意图 19 模板拆除后 及时进行梁端及翼板边缘凿毛,并按要求对 T 梁进行编号。 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浇筑混凝土前需将模板内的污物洗、吹干净,但表面不得有积水。 边梁浇注混凝土时,翼板的顶面尽量避免水泥浆溅在模板 上,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不合格的混凝土绝对不能入模。 砼浇筑时,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并检查是否有漏浆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 注意预留泄水洞(外边缘)、吊梁孔、伸缩缝预留槽等。 预应力钢束制作、孔道穿束 预应力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 ,每股截面积 A=140mm2,标准抗拉强度 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 Ey= 105Mpa,松驰系数。 钢束制作、穿束 钢绞线 进场后 置于 钢筋 棚内堆放, 使用时逐捆运至预制场钢筋棚 按设计长度加工,下料用砂轮机切割,根据设计每束根数在平台上排好,理直、平顺,两端用不同彩色胶带标示,然后用绑扎丝按间距 ,防止互相缠绞,两端再用胶布粘贴编号后分别堆放。 钢绞线下料长度 =钢束通过的孔长度 +2(工作锚高度 +限位板高度 +千斤顶长度 +工具锚高度 +便于操作的预留长度)。 注:便于操作的 预 留长度一般 为 10~ 15cm。 穿束前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测孔道有无串通现象,再用空压机吹干孔道内 水分。 正弯矩预应力钢束在 T梁张拉前穿入,用人工自一端穿入,穿入时钢束端头采用胶带缠绕包裹 ,以防止钢铰线头刺破管道,同时减小穿入阻力。 穿钢绞线过程中,如果遇到穿入困难时,不得猛烈撞击以免刺破管道,采用卷扬机牵引,后端用人工协助。 负弯矩预应力钢束 在 现浇湿接头混凝土浇注后用人工穿入钢束。 钢绞线束穿过孔道,调整两端工作长度一致时安装锚具,然后进入张拉。 20 钢束的要求及控制 钢绞线进场时必须提供生产厂家的合格证书,并分批验收,检验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方法、标志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钢材表面质量及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钢绞线 经运输、存放后有无损伤、锈蚀或影响与水泥粘结的油污,同时检查预应力钢绞线的 外观不得有裂绞、鳞落或断裂现象。 并按照规范对每批钢绞线的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率、硬度进行抽检。 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 钢绞线到工地并经检验合格后,在钢绞线系上标签存放在 松园桥立交区的大钢筋 棚内,堆放台 用木方垫高( 离地面 30cm) ,以防受潮生锈。 使用时将钢绞线运送至 T梁预制场内的小钢筋棚, 将钢绞线盘竖放入一钢管搭设及钢筋焊接加工制成的开盘架内,钢绞线头自盘中心部取出,钢绞线下料只准用砂轮锯切割,严禁采用乙炔或电弧焊切割。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对钢束要有专人保护、检查、维修。 保 护两端的外露钢束不锈蚀、不油污、不破损,采用胶粘塑料胶带来保护。 保证钢束锚固端位置准确、牢固、严加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钢束施工过程中及封锚前的期间内一律禁止电弧焊切割钢绞线,而应用切割机或砂轮锯,切割时浇水冷却,避免因过热烧坏切割机而伤人,同时避免因切割钢绞线时产生的热量,而损坏锚固夹片上的橡胶圈。 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 T梁 分二期张拉,一期张拉为 正弯矩 张拉,二期张拉为负弯矩张拉。 本施工方案仅计算示例正弯矩钢束张拉,负弯矩张拉在《墩顶连续现浇施工方案》中阐述。 预应力筋张拉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养护 不少于 14 天时方可进行。 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延伸量双控,两端同时对称张拉 ,预应力钢束锚下控制张拉力及应力见后附表格: 施工控制张拉力 =锚下控制张拉力 +锚圈口摩阻损失(首片 T梁测定),但不得大于钢束标准强度的 80%。 21 预应力相关参数如下: fpk=1860Mpa;弹性模量: Ey= 105Mpa;管道摩擦系数: u=;管道偏差系数: k=;预应力松弛系数取; 30mT 梁钢束锚下控制张拉 类型 钢绞线股数 (股) 钢绞线面积 ( mm2) 锚下控制张拉力 (KN) 锚下控制应力 ( Mpa) 正弯矩 9 1260 1395 负弯矩 5 700 1395 张拉程序 30~ : N1张拉至 100%→ 左 N2 首次张拉至 50%→ 右 N2 张拉至 100%→ 左 N2二次张拉至 100%。 负弯矩钢束张拉顺序: N1 张拉至 100%→ N2 张拉至 100%。 单根钢束的张拉顺序为 0→初张拉力 P0(总张拉吨位的 15%)→持荷3 分钟 (测量伸长量 )→总张拉吨位的 30%(总张拉吨位的 15%)→持荷 3分钟 (测量伸长量 )→张拉至总张拉吨位 P→测量伸长量 (持荷 5分钟锚固 )。 伸长值符合千斤顶张拉力的计算伸长值(误差为177。 6%内)。 具体张拉计算见后附 《后张法 T梁正弯矩钢束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设备及锚具选用 千斤顶的选择 :智能张拉系统千斤顶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 倍,且不得小于 倍;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选用防振型产品,其最大读数为张拉力的 ~ 倍,标定精度不低于 级。 本工程预应力张拉选择 400t 千斤顶 2台。 预应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千斤顶与液压油表的标定 :千斤顶和油表在使用前,应在国家认定的实验机构对其精度进行标定。 张拉机具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 张拉机具长期不使用时,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 使用时的校验期限应视千斤顶情况确定,一般使用 6个月或 200 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时,应重新校核。 检查梁体质量有无蜂窝、麻面、孔洞、露筋、露钢束,锚垫板处有无空洞等情况。 必要时要进行处理后方可张拉。 22 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且龄期不小于 14 天。 清除锚垫板表面和钢绞线上面的污物和油脂,擦洗锚具上面的油 污,清除夹片上的毛刺。 凿除锚垫板孔内的波纹管,以防在张拉过程中损伤钢绞线。 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符合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筋张拉的需要。 锚具和夹具须经过认可检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交质量证明书。 锚具和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情况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抽检。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张拉施工工艺 本工程使用智能张拉系统对 T梁钢束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与控制。 智能张拉系统工作原理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指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设备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智能千斤顶、自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高压油管等组成。 其以应力为控制指标,伸长量误差作为校对指标 ,系统通过传感技术采集每台张拉设备(千斤顶)的工作压力和钢绞线的伸长值 (含回缩量 )等数据,实时将数据传输给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张拉设备(泵站)接受系统指令,实现张拉力及加载速度实时精确控制。 系统还根据预设程序,由主机发出指令,同步控制每台设备的每一个机械运动,自动完成 整个张拉过程。 工艺原理示意图详见图“ 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示意图 ”。 23 智能张拉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①精确施加应力 :智能张拉系统能精确控制施工过程中所施加的预应力值,将误差范围由传统张拉的177。 15%缩小到 1%。 ② 及时校核伸长量 ,实现“双控” :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钢绞线伸长量数据,反馈到计算机,自动计算伸长量,及时校核伸长量是否在177。 6%范围内,实现应力与伸长量同步“双控”。 ③ 对称同步张拉 :一台计算机控制两台或多台千斤顶同时、同步对称张拉,实现“多项同步张拉”工艺。 ④ 规范张拉过程,避免预应力损失 :实现了张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停顿点、加载速度、持荷时间等张拉过程要素完全符合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避免或大幅减少了张拉过程中有效预应力的损失。 ⑤ 自动生成报表杜绝数据造假 :自动生成张拉数据表格,杜绝了人为造假的可能,可进行真实的施工过程追溯。 自动生成报表还省去了张拉力、伸长量等数据的计算、填写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智能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图 智能张拉施工操作要点 : ① 控制软件回到主界面,检查软件左下角的状态栏,显示正常,右上角的“张拉梁号”正确,“第一次”为准备状态。 ② 再次检查确 定梁段的两端千斤顶安装正确,然后启动梁板两端设备(按下绿色“油泵启动”按钮),启动设备,电机运转声音正常、平顺。 仪器进行 5分钟预热;温度低于 10 摄氏度时,进行 1530 分钟预热。 ③ 通知梁段两边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点击控制软件的“开始张拉”按键,“第一次张拉施工”启动,此时密切注意在电脑上观测压力值和位移值是否正常,有异常立即点击“暂停张拉”并进行相关检查。 电脑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严禁运行其他程序,操作人员时刻关注相关数值,严禁离开控制台。 ④ 在张拉过程中应严密注意梁板两端设备和千斤顶的工作情况,注意安全,如有 异常情况立即单击“暂停张拉”、按下张拉仪“急停指示”按钮,停止张拉,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张拉。 ⑤ 每一束张拉完成后,设备自动退顶,保存数据,并自动跳到下一个张拉步骤,在下一个张拉步骤开始前,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再次检查锚具、千斤顶、限位板是否正确嵌套,数据连接线是否松动、被挤压,千斤顶是否压迫 钢绞线 等。 25 张拉结束后注意事项 :① 一片 T梁 张拉施工完成后依次关闭软件、电机、切断电源,拆卸千斤顶、油管。 ② 张拉系统所有设备在张拉完毕后必须妥善保管,仪器、千斤顶都必须有良好的防晒、防水措施。 ③ 定期维护。 油量不足情况下应及时加注符合要求的抗磨液压油。 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液压油。 管道压浆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毕后,孔道应及时进行压浆 , 压浆主要作用是保护预应力钢铰线,防止锈蚀,形成有粘结,减轻锚具负担,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